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閩都民俗園
0 票數:0
閩都民俗園位于閩侯縣城新區,占地180畝,總投資9800萬元。園區以展示閩越農耕文化為主線,通過各類建筑(包括遷建復原、仿建明清時代閩侯民居、新建功能配套建筑等)、園林布局、雕塑、實物展示、多媒體運用、互動體驗等手段,反映福州地區明、清時期的民俗特征,是集休閑旅游、感悟體驗為一體的文化工程。
  • 門票參考: 免費
  • 所在地/隸屬: 福(fu)建(jian)省(sheng)福(fu)州市閩侯縣甘蔗學(xue)院(yuan)路8號
  • 開放時間: 全天
  • 旅游景區級別: 3A(2017年)
詳(xiang)細介紹 PROFILE +

基本介紹

閩(min)都民(min)俗園(yuan)位于(yu)閩(min)侯(hou)縣城新區(qu)(qu),全園(yuan)占地(di)(di)180畝(mu)左右,緊鄰(lin)福建省曇石(shi)山博物館,將(jiang)建設(she)生產民(min)俗園(yuan)、生活民(min)俗園(yuan)(含民(min)間信仰)、文化(hua)教育園(yuan)3個園(yuan)區(qu)(qu),借以展示福州(zhou)地(di)(di)區(qu)(qu)的(de)古(gu)代(dai)民(min)俗風(feng)情。閩(min)都民(min)俗園(yuan)除再現(xian)福州(zhou)民(min)俗,保護傳承福州(zhou)非物質文化(hua)遺產外,民(min)俗園(yuan)還重在(zai)(zai)互動體驗,讓游(you)客在(zai)(zai)坐花(hua)轎、拜堂、縛(fu)手關等活動中感受底(di)蘊深厚(hou)的(de)福州(zhou)地(di)(di)方風(feng)土人情。

“為讓游客可以(yi)在民俗(su)園(yuan)(yuan)感受到閩都歷史文(wen)化,園(yuan)(yuan)方(fang)(fang)還按1:1的(de)(de)比例重(zhong)建(jian)了永豐閩越王廟和青口龜山閣兩座具(ju)有地(di)方(fang)(fang)特點的(de)(de)古建(jian)筑。”據閩侯閩都民俗(su)園(yuan)(yuan)副主(zhu)任徐美文(wen)介紹,為真實(shi)再(zai)現(xian)閩都古代(dai)農家大(da)院居民的(de)(de)生活景象,園(yuan)(yuan)內建(jian)筑基本以(yi)明清時代(dai)民居建(jian)筑為藍(lan)本,并按照(zhao)農家民居特點作相應的(de)(de)生產(chan)生活布置,擺上農具(ju)等物品,力圖還原原汁原味的(de)(de)古代(dai)風格。

景點景觀

生(sheng)(sheng)(sheng)產園(yuan)占地(di)約54畝(mu),由(you)農耕廣場(chang)(chang)、四(si)季農田、農家(jia)大院、副業作坊(fang)、茉莉(li)花茶坊(fang)等(deng)組(zu)成(cheng),園(yuan)中有農事(shi)、采茶等(deng)雕塑13組(zu),再現了農事(shi)耕作、茉莉(li)花茶制(zhi)作、副業手(shou)工(gong)藝制(zhi)作等(deng)農耕生(sheng)(sheng)(sheng)活情景。生(sheng)(sheng)(sheng)活園(yuan)占地(di)約57畝(mu),由(you)古民居、福(fu)祿壽(shou)喜廣場(chang)(chang)、登(deng)高樓、戲(xi)臺、茶樓、閩越王(wang)廟、四(si)季廣場(chang)(chang)等(deng)組(zu)成(cheng),著重體現百姓人(ren)家(jia)婚喪嫁娶、節慶(qing)賀壽(shou)、品茗聽(ting)戲(xi)、踏春游玩、登(deng)高望遠(yuan)以及民俗信仰等(deng)日(ri)常生(sheng)(sheng)(sheng)活俗事(shi)。

教育園(yuan)占地面積(ji)約18畝(mu),由私塾、考試院、曲水流觴等園(yuan)林(lin)景觀(guan)組成,展示(shi)傳統教育習俗,再現古(gu)代(dai)兒童訓蒙、科(ke)舉(ju)考試、雅士集會等情景。

位于園區南側的(de)仿(fang)古(gu)商業街(jie)占(zhan)地約34畝,由7棟共11座(zuo)體現本地民居商鋪特色的(de)2層仿(fang)古(gu)建筑組成。

本(ben)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yong)戶【 給生活一(yi)把琴 】編輯上(shang)傳提供,詞條(tiao)屬(shu)于(yu)開(kai)放詞條(tiao),當前(qian)頁面所展示的(de)(de)詞條(tiao)介(jie)紹涉及宣(xuan)傳內容屬(shu)于(yu)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xing)為,與【閩都(dou)民俗園】的(de)(de)所屬(shu)企(qi)業/所有(you)人/主體無關,網站(zhan)不完全(quan)保證內容信(xin)息的(de)(de)準(zhun)確(que)性、真(zhen)實(shi)性,也不代表本站(zhan)立場,各項(xiang)數據信(xin)息存在(zai)更新不及時的(de)(de)情況,僅供參考(kao),請以官(guan)方(fang)發布(bu)為準(zhun)。如果頁面內容與實(shi)際(ji)情況不符,可點(dian)擊(ji)“反(fan)饋”在(zai)線向網站(zhan)提出修(xiu)改,網站(zhan)將(jiang)核實(shi)后進行(xing)更正。 反饋(kui)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zhan)為注冊(ce)用戶提供信(xin)息(xi)(xi)存儲(chu)空間(jian)服務(wu),非(fei)“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供”的(de)文章/文字均是注冊(ce)用戶自(zi)主發布上(shang)傳,不代表本(ben)站(zhan)(zhan)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suo)有,如有侵權、虛(xu)假信(xin)息(xi)(xi)、錯誤信(xin)息(xi)(xi)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jian)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ye)上(shang)相(xiang)關信(xin)(xin)息的知識產權(quan)歸網(wang)站方(fang)所有(包(bao)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圖表、著作權(quan)、商標權(quan)、為用戶提供(gong)的商業(ye)信(xin)(xin)息等),非經許可不得抄襲或使用。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9299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671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5223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7350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