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鼎(ding)絕(jue)臏,漢(han)語成(cheng)語,拼音是jǔ dǐng jué bìn,意思是雙手舉鼎(ding),折斷脛骨(gu);比喻能力小,不能負擔重任。出自《史(shi)記·秦本紀》。
絕:折斷;臏:脛骨(gu)。
《史記·秦本紀》:“王與孟說(shuo)舉鼎,絕臏(bin)。”
聯合式;作謂語(yu)、賓語(yu);比喻能力小,不(bu)能負擔重任。
示例
舉鼎絕臏,亦不(bu)敢以(yi)怨他(ta)人(ren)。----章炳麟《論學會有大(da)益于(yu)黃人(ren)亟(ji)宜保護》
戰國時期,秦武(wu)王(wang)力氣很大,喜歡角斗,爭強好勝。國內(nei)大力士(shi)任鄙、烏(wu)獲、孟說(shuo)等人均(jun)被他(ta)任命為達(da)官顯宦,經常進(jin)行決斗比賽。有(you)一次,秦武(wu)王(wang)來到東周洛陽,看見大禹(yu)留下(xia)的九鼎(ding),就與孟說(shuo)打賭誰能(neng)舉起殿前的大鼎(ding),孟說(shuo)不行。秦武(wu)王(wang)親自舉鼎(ding),結果折斷(duan)膝蓋(gai)骨而(er)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