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wang)站分類
登錄 |    

清朝皇帝順序列表名錄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歷史愛好者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清太祖:愛新(xin)覺羅·努爾哈赤(chi)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開國之君,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后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敗寧遠城之役,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去世,葬于沈陽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為清太祖,謚曰承天廣運圣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02
清太宗:愛新覺羅(luo)·皇太極(ji)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1626年-1643年在位),又譯黃臺吉、洪太主。皇太極即位之后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在戰略上定先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顧之憂的戰略方針。對明則采納漢族降官建議,確立"講和與自固之策",重用漢將,削弱明朝實力,志在入關奪取全國政權。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猝死于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夙愿。
03
清(qing)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順治十年(1653年)為了恢復戰亂破壞的農業經濟,順治帝采納范文程等人的建議,設立興屯道廳,推行屯田。十四年(1657年),又積極鼓勵地主、鄉紳招民墾荒。對地方官員制定《墾荒考成則例》,按墾荒實績,分別予以獎懲。同年,編成《賦役全書》頒布天下。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終年24歲。
04
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ye)
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是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歷十一月十三日崩于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圣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傳位于第四子胤禛。
05
清世(shi)宗:愛新覺羅·胤(yin)禛(雍正)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并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并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一朝,整頓吏治,在中央創立密折制度監視臣民,并廢除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
06
清(qing)高宗:愛新覺羅·弘歷(li)(乾隆)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弘歷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并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嘉慶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養心殿,享年89歲。
07
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嘉慶)
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清朝出現了中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駕崩,廟號仁宗,謚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08
清宣宗(zong):愛新覺羅·旻寧(道光(guang))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9.16—1850.2.25),原名綿寧,即位后改為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旻寧在位期間清朝日益衰弱,他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厘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他本人力行節儉,勤于政務,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不高,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清王朝在旻寧的統治時期進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駕崩。
09
清文宗:愛新覺羅(luo)·奕詝(咸豐(feng))
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筆的對朝政改革。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咸豐帝在位十一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莊,享年31歲。
10
清穆宗(zong):愛新覺羅·載淳(同治(zhi))
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他在位期間清朝先后平定陜甘回變,同時興辦洋務新政,清朝后期出現了一個政治穩定的時期,史稱“同治中興”。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親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歷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養心殿,終年19歲。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為(wei)注冊用戶(hu)(hu)提供信(xin)息(xi)存(cun)儲空間服務(wu),非“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文(wen)章/文(wen)字均是注冊用戶(hu)(hu)自主發布上傳,不(bu)代表本(ben)站觀(guan)點(dian),版(ban)權(quan)歸原作(zuo)者所有,如有侵(qin)權(quan)、虛(xu)假信(xin)息(xi)、錯誤(wu)信(xin)息(xi)或(huo)任(ren)何(he)問題(ti),請及(ji)時(shi)聯系我們,我們將在(zai)第一(yi)時(shi)間刪(shan)除或(huo)更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xin)息的(de)知識產(chan)權歸網站方所有(包括但不(bu)限于文(wen)字(zi)、圖片(pian)、圖表(biao)、著作權、商(shang)標權、為用戶提供的(de)商(shang)業信(xin)息等),非(fei)經許(xu)可不(bu)得抄襲或使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2832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150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7045個代理需求 已有1389329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