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知識產權糾紛有哪些
知識產權糾(jiu)(jiu)紛(fen)類型主要有歸屬權糾(jiu)(jiu)紛(fen)、侵權糾(jiu)(jiu)紛(fen)、合同糾(jiu)(jiu)紛(fen)和行政糾(jiu)(jiu)紛(fen)。
1、歸屬權糾紛。是指主體之間誰是真正的知識產權人,誰應該具有知識產權所發生的爭議,如是單方知識產權人還是共同知識產權人等糾紛。
2、侵權糾紛。是指知(zhi)(zhi)識(shi)產權人(ren)與不特定(ding)第三(san)人(ren)因侵權行為發(fa)生的爭議,如未(wei)經知(zhi)(zhi)識(shi)產權人(ren)許(xu)可,擅自使用(yong)其知(zhi)(zhi)識(shi)產權導致雙方發(fa)生的糾紛。
3、合同糾紛。是指知識產(chan)權(quan)轉(zhuan)讓、許可使用等合伺中(zhong)各方(fang)當(dang)事人因合同而引(yin)起的爭議,如(ru)受(shou)讓方(fang)超越合同授權(quan)導致雙方(fang)發(fa)生的糾紛。
4、行政糾紛。是指當(dang)事人對知識產權行(xing)政(zheng)管理機關所做出的(de)決(jue)定不服而引起的(de)爭議,如對有關行(xing)政(zheng)機關的(de)處(chu)理決(jue)定不服而產生的(de)糾紛。
知識產權糾紛處理方法
1、協商。是指(zhi)雙方當事人在(zai)知識產權糾(jiu)紛發生(sheng)后,在(zai)自(zi)愿互諒的(de)(de)基(ji)礎上,按照有關法律的(de)(de)規定,通過(guo)直接的(de)(de)協商和談判,自(zi)行達成和解協議,從而使糾(jiu)紛得到解決的(de)(de)活動。
2、調解。是指知識產權糾(jiu)紛發(fa)生后,經(jing)雙方當事人(ren)申請,由人(ren)民法(fa)院(yuan)、仲裁機構或(huo)調解(jie)(jie)人(ren)從(cong)中(zhong)協調,使雙方當事人(ren)在自愿協商的基礎(chu)上,互作讓步,達(da)成協議(yi),從(cong)而使糾(jiu)紛得到解(jie)(jie)決的活動。
3、行政處理。是指(zhi)知(zhi)(zhi)識(shi)產(chan)權(quan)(quan)(quan)糾紛(fen)有關的當事人或者(zhe)不特定第(di)三人請求知(zhi)(zhi)識(shi)產(chan)權(quan)(quan)(quan)行政管理機關處理其知(zhi)(zhi)識(shi)產(chan)權(quan)(quan)(quan)糾紛(fen)或與知(zhi)(zhi)識(shi)產(chan)權(quan)(quan)(quan)有關的侵(qin)權(quan)(quan)(quan)等(deng)違法行為的活動。
4、仲裁。是指知識產權糾(jiu)(jiu)(jiu)紛(fen)雙方當(dang)事人在自(zi)愿基礎上達成協議(yi)(yi),將糾(jiu)(jiu)(jiu)紛(fen)提(ti)交仲(zhong)裁(cai)機構審理,由仲(zhong)裁(cai)機構做出對爭議(yi)(yi)雙方均有約束力(li)的裁(cai)決(jue)的解(jie)決(jue)糾(jiu)(jiu)(jiu)紛(fen)的制度(du)。當(dang)事人可(ke)(ke)以(yi)根(gen)據(ju)仲(zhong)裁(cai)裁(cai)決(jue)或調(diao)解(jie)書要(yao)求對方承擔責任或履行義務,也可(ke)(ke)請求人民法(fa)院強制執行。
5、民事訴訟。是指人(ren)民法(fa)(fa)院在知(zhi)識(shi)產權(quan)糾紛雙方當事人(ren)的(de)參與下審(shen)理和解決知(zhi)識(shi)產權(quan)糾紛案件的(de)訴訟活動。當事人(ren)可以請求(qiu)人(ren)民法(fa)(fa)院做(zuo)出(chu)要求(qiu)對方承擔責(ze)任或(huo)履行義務的(de)判決書或(huo)調(diao)解書,并可請求(qiu)人(ren)民法(fa)(fa)院強(qiang)制(zhi)執行。
知識產權糾紛訴訟流程
一、權利證據
1、要舉證原告的主體資格,即自然人身份證或企業(ye)、事業(ye)單(dan)位的營(ying)業(ye)執照及組織機構代碼。
2、專利權(quan)證書,證明專利權(quan)授權(quan)時的權(quan)屬情況(kuang)。
3、專利登記薄副本,證明(ming)專利權有(you)過轉(zhuan)讓、有(you)無被宣(xuan)告無效等情況。
4、專利授權公告文本:發(fa)明(ming)(ming)(ming)或實(shi)用新(xin)型的權利要求書(shu),說(shuo)明(ming)(ming)(ming)書(shu),摘要及附圖,外觀設計的圖片及簡要說(shuo)明(ming)(ming)(ming)。
5、專(zhuan)利年(nian)費的收據,證明該(gai)專(zhuan)利持續有效情況。
6、專利管(guan)理(li)部門的(de)實(shi)用新(xin)型檢索報告。
二、侵權證據
1、書證:通(tong)常是(shi)公(gong)證(zheng)書,發現侵權行為后,要及時與公(gong)證(zheng)機關申(shen)請,對侵權產(chan)品、現場(chang)進行勘查公(gong)證(zheng)。如是(shi)銷(xiao)售者(zhe),還要索取產(chan)品的廣告宣傳冊、銷(xiao)售人(ren)員的名片、發票或(huo)收據(ju)等(deng)。
2、物證:從市場上(shang)購得侵權產品時,應由公證人員對此(ci)進(jin)行封存、拍照。
三、損失證據
1、專利許可合同,以此(ci)許可費來(lai)計算損失。
2、財務(wu)審計報告,以(yi)侵權(quan)前(qian)與侵權(quan)后的利益損(sun)(sun)失(shi)為參考損(sun)(sun)失(shi)情況。
3、被告的財務報告,以被告的利益主(zhu)原告的損失參考(kao)。
如果(guo)作為被告,往往會從如下方面進行抗辯:
1、權利瑕(xia)疵抗辯;
2、不侵權(quan)抗辯(bian);
3、公知技術抗辯;
4、先用抗辯;
5、侵權獲得低于原告(gao)抗辯;
6、合法(fa)來源的抗辯(bian)。
申明:以上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