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中醫叫什么名字
癌癥是西醫的范疇,癌癥在中醫上又被稱為癆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一般包括內、外因素,內在因素是飲食不節制,導致脾胃虛寒,外在因素是寒邪入侵,再加上精神不暢,這就會導致癌癥的發生。所以在中醫上認為誘發癌癥的主要原因和熱毒、淤血、氣結有很大關系。
中(zhong)晚期的(de)癌癥可(ke)以通(tong)過中(zhong)醫(yi)來進(jin)行調理,首(shou)先(xian)可(ke)以服(fu)用(yong)活(huo)血化(hua)瘀(yu)的(de)藥方,選擇丹(dan)參和(he)紅花,將(jiang)這兩種藥材(cai)用(yong)水煎服(fu),每天使用(yong)一次。使用(yong)這種藥方時需要注意,消化(hua)道(dao)腫瘤的(de)患(huan)者、有出血傾向的(de)患(huan)者,要禁(jin)止使用(yong)。患(huan)者在用(yong)藥期間如果出現呼吸不(bu)暢或者是(shi)胸(xiong)悶等不(bu)良反應,立刻停止,多注意休(xiu)息。
中醫治療(liao)癌(ai)癥也可以采取(qu)攻堅散結的藥(yao)方(fang)(fang),比(bi)如(ru)天(tian)南(nan)星和生(sheng)半夏(xia),這(zhe)兩種(zhong)中藥(yao)具有較高(gao)的藥(yao)物(wu)價(jia)值,但服用不當會(hui)產生(sheng)毒性反應,比(bi)如(ru)咽喉疼痛(tong)、口腔發麻、聲(sheng)音嘶啞等。除(chu)此之外癌(ai)癥患(huan)者也可以使用清熱解(jie)毒的藥(yao)方(fang)(fang),比(bi)如(ru)白蛇(she)花(hua)草。白蛇(she)花(hua)草是一種(zhong)寒性藥(yao)物(wu),最(zui)好(hao)飯(fan)后(hou)服用。
中醫治療(liao)癌癥雖然效果比較(jiao)緩(huan)慢,但副作用(yong)小,適(shi)合(he)長期服用(yong)。另外患者在(zai)治療(liao)過(guo)程中可以多服用(yong)增(zeng)強免疫力的藥物,比如夏枯草(cao)和(he)山(shan)慈姑,其中山(shan)慈姑里(li)面豐富的葡萄糖(tang)(tang)和(he)甘露聚(ju)糖(tang)(tang),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達到抗腫瘤的目的。?
中醫癌(ai)癥療法
1、扶正固本法:癌癥患者中,絕大多數患者屬本虛標實之候,故治之方法,當以扶正固本、抗癌祛邪為務,扶正與驅邪又當辨證應用。一般而言,癌癥早期機體正氣尚盛,多屬正盛邪輕之候,治當以攻為主,或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補,即以祛邪扶正之法;癌癥中期正氣多已受損,但正氣尚能與邪氣抗爭,治當攻補兼施;癌癥晚期多正氣衰弱,治當以扶正為主,或兼以祛邪,或先補后攻,即扶正以祛邪。扶正固本法即補法,包括補氣養血、健脾養胃、補腎益精等等,但目的皆在于增強機體抗病、防病及其適應能力。
2、中藥熱敷法:是深入挖掘古老的中醫文化,繼承、整理前人臨床醫案、療疾效方,結合現代科學技術而開創的一種獨特治療方法,是中草藥方劑的體表熱敷、口服和患者體溫控制等多項技術的綜合應用。該方法用于腫瘤、癌癥、頑固性疼痛病的治療和美容、強身、益智、延年等自我保健,具有國內外上其它方法尚不能比擬的優勢。中藥外敷、內服,藥效與溫熱效應協同作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形成對“風、寒、暑、濕、燥、火(統稱(cheng)六淫(yin))”的立體攻(gong)勢(shi),側(ce)重“陰(yin)、陽、表、里、寒、熱、虛(xu)、實(統稱八(ba)綱)”的(de)整體綜合辨證(zheng)調治(zhi),達到事半功倍、標(biao)本(ben)兼治(zhi)之目的(de)。
3、清熱解毒法:癌癥中晚期常有發熱、腫塊增大、局部灼熱、疼痛、口渴、便秘、舌紅苔黃、脈數等癥,皆屬邪熱瘀毒之候,治當以清熱解毒之法。清熱解毒能控制和消除腫瘤及其周圍的炎癥和水腫,在某階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腫瘤發展的作用。同時,清熟解毒又具有較強的抗癌活性,清熱解毒法為腫瘤防治常用的治法之一。
4、軟堅散結法:腫瘤多為有形之腫塊,治療除當據證分別予以不同治本措施外,還應兼以軟堅散結以圖其標,消除腫塊。一般而言,軟堅散結法雖較少單獨用治腫瘤,但在腫瘤的全過程治療中,卻常常不乏軟堅散結之品,軟堅散結法又為腫瘤的常用治法之一。
5、理氣活血法:癌癥的發病原因與氣滯和血瘀相關。氣機不暢,則致津、液、血運行代謝障礙,積而成塊以生腫瘤;腫瘤多有形,癥積、石瘕、痞癖及肚腹結塊等皆與淤血相關。現代醫學認為,某些腫瘤的形成與局部外傷淤血有關,腫瘤的實質多有血瘀,常見有腫塊、刺痛、唇舌青紫、舌下靜脈曲張、肌膚甲錯、脈澀等淤血見癥,故活血化瘀法為癌癥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方用中醫免疫排毒療法,家屬的護理對于患者的康復也相當重要。
6、化痰除濕法:腫瘤之成因除了氣滯和血瘀兩大重要因素外,還有痰凝和濕聚,表現為氣機阻滯、痰濕凝聚、血行瘀滯,故而對某些腫瘤或腫瘤的某些階段,治療當以化痰除濕為主,處方用,審因論治,凡有痰濕凝聚征象者皆可用之。痰濕既為病理產物,又為繼發性因素,痰凝濕聚成核成塊,如許多無名腫塊,不痛不癢,經久不消,逐漸增大增多,多系痰核所致,治宜化痰散結法。同時根據證之夾雜輕重,又常常與理氣、清熱、軟堅、通絡、健脾、利水等法相合而用。
7、養陰清熱法:熱毒乃癌癥致病因素之一,日久則耗傷陰津,另外,腫瘤發展之并發癥,如高熱等,又易損傷陰液,故陰虛內熱為癌癥常用病因病理之一養陰清熱法為防治癌癥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在肺癌、肝癌、腎癌、食道癌、鼻咽癌等癌癥疾病中應用更為廣泛。
8、健脾益腎法:腎藏精,為人體先天之本,脾主運化,乃后天之本,先后天相互促進、滋養、補充。癌癥發展是一個漸進過程,日久多有脾腎受損。補益脾腎,扶助正氣,有利于正氣的恢復和抗邪,又有利于放療、化療及手術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適應能力。
9、以毒攻毒法:癌癥為痼惡之疾,邪毒結聚體內為腫瘤的根本,毒邪深陷,非攻不克,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即癌癥防治中常用的“以毒攻毒法”。某些具(ju)有毒性的(de)藥物具(ju)有抗癌(ai)(ai)抑癌(ai)(ai)之功效,故在(zai)正氣尚未衰竭而能(neng)耐攻(gong)的(de)情況(kuang)下,可借其毒性以抗癌(ai)(ai)。因(yin)癌(ai)(ai)癥病人正氣多己(ji)受(shou)損,因(yin)此應(ying)適可而止,衰其大半而止,要根據患者的(de)體質(zhi)狀況(kuang)和耐攻(gong)承受(shou)能(neng)力(li),把握(wo)用量、用法及用*時(shi)間,方能收到預期效果。同時(shi),以毒攻毒法較少單獨(du)全過程用(yong)治于腫瘤,多在(zai)扶(fu)正固(gu)本(ben)的基(ji)礎上佐之,或在(zai)腫瘤發展某一階段慎(shen)用(yong)之。方用(yong)鱉甲煎丸(wan)等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