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子參和什么搭配最好
1、太子參+麥冬
補肺(fei)并潤肺(fei)養陰,對于出(chu)現(xian)的(de)肺(fei)陰虛導致的(de)咳嗽咳痰的(de)情況有一(yi)定的(de)好處。
2、太子參+黃芪
補益之效大增,太子參和黃芪搭配的話,對(dui)于出(chu)現的疲勞過度乏(fa)力有改(gai)善(shan)的作用,可以(yi)有益氣的功效。
3、太子參+白術
有補脾肺之功。對于身(shen)體虛(xu)弱(ruo),勞累(lei)等情(qing)況有一定的(de)緩(huan)解的(de)作用。
4、太子參+山藥、石斛
用于脾(pi)氣(qi)虛弱、胃陰不(bu)足的(de)(de)食少(shao)倦怠,有保護腸胃的(de)(de)作用,能健脾(pi)胃,還能有養陰的(de)(de)功效。
5、太子參+酸棗仁、五味子
治(zhi)氣陰(yin)兩(liang)虛的心悸不眠(mian)、多汗。對于緩解(jie)失(shi)眠(mian)等問題有好處,而且也有安神(shen)的功效,可以強身健體。
二、太子參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1、中藥配伍禁忌
太子參不能和藜蘆(lu)一(yi)起吃。
2、中西藥配伍禁忌
①不宜與維生素C及(ji)煙酸、谷氨酸、胃酶(mei)合劑同用,可使上述藥物分解,藥效降(jiang)低。
②不宜與(yu)可待因、嗎啡(fei)、哌替(ti)啶、苯巴(ba)比妥(tuo)同用,易(yi)加重麻醉(zui),抑制呼吸(xi)。
③不宜與強心苷藥(yao)物合(he)用,藥(yao)效累加,增(zeng)加毒性。
3、飲食禁忌
太子參忌和(he)蘿卜、綠豆、強堿性食物如葡萄、茶葉、葡萄酒、海(hai)帶芽(ya)、海(hai)帶等一起吃。
三、太子參煲湯做法大全
1、太子參燉瘦肉
材(cai)料:豬瘦肉250克,太子參60克,無花果(guo)120克。
做法(fa):太子參洗(xi)凈(jing),無花(hua)果洗(xi)凈(jing),切片;豬瘦肉洗(xi)凈(jing),切片。把全部用料(liao)放入燉盅(zhong)內,加(jia)開水(shui)適(shi)量,燉盅(zhong)加(jia)蓋,文火隔開水(shui)燉2小時,調味供用。
功(gong)效:益氣養血(xue),健胃理腸(chang)(chang)。脾胃虛(xu)弱,癥(zheng)見食(shi)難消化,或消化不良,時有泄瀉。亦可用于痔(zhi)瘡及慢性腸(chang)(chang)炎屬脾胃虛(xu)弱者。
2、太子參玉竹燉豬瘦肉
材(cai)料:太子(zi)參30克、玉竹20克、豬(zhu)瘦(shou)肉300克、生(sheng)姜3片。
做法(fa):藥材稍浸泡,漂洗(xi)凈(jing);豬瘦肉洗(xi)凈(jing)、切(qie)塊(kuai)。如(ru)用白糖參代(dai)之則不加入生姜片一(yi)起下燉(dun)盅,加入冷開水1000毫升(sheng)(約4碗量),加蓋沸(fei)水燉(dun)約2個半小(xiao)時(shi)便可(ke),進(jin)飲(yin)時(shi)方下鹽,此量可(ke)供3—4人(ren)用。
功效:養陰潤燥、生津止渴(ke),常(chang)用于熱病口燥咽(yan)干(gan)、干(gan)咳少疾、心(xin)悸心(xin)煩和糖尿病等。
3、 太子參麥冬燉瘦肉
材料:太子參20克、麥冬20克、蜜棗(zao)1粒(li)、瘦肉適(shi)量(liang)、姜2片(pian)。
做法:將(jiang)材料洗凈后放入燉(dun)盅隔水(shui)燉(dun)2小時(shi),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此款湯有(you)滋陰潤肺、生津止咳、清(qing)心除(chu)煩、益氣健脾(pi)之(zhi)功效。如孩子經常感冒(mao)和扁(bian)喉(hou)腺發炎,免疫(yi)力(li)低下,食欲不振、睡眠煩躁不安時(shi),可等病愈時(shi),飲用此湯,增(zeng)強(qiang)孩子免疫(yi)力(li)。
4、太子參百合湯
材(cai)料:太子參25克(ke),百合15克(ke),羅漢果1/4個,豬(zhu)瘦肉250克(ke),水1000毫升。
做法:所(suo)有(you)材(cai)料放快速煲里(li),用(yong)(yong)老火(huo)(huo)湯(tang)檔煲2個(ge)(ge)半小時即(ji)可。用(yong)(yong)明火(huo)(huo)熬湯(tang)的可把材(cai)料放進砂鍋了,大火(huo)(huo)燒開后小火(huo)(huo)熬2個(ge)(ge)小時。
功效(xiao):太(tai)子參性平、味(wei)甘(gan)、微苦,補肺(fei)(fei)健脾(pi),益氣生津(jin)。百合性甘(gan)、微寒,可潤(run)(run)肺(fei)(fei)止(zhi)咳(ke),清心安(an)神。羅漢果甘(gan)、酸、性涼,有清熱涼血、生津(jin)止(zhi)渴、潤(run)(run)肺(fei)(fei)化痰的作(zuo)用。因(yin)此,此湯具(ju)有益氣生津(jin)、潤(run)(run)肺(fei)(fei)止(zhi)咳(ke)、清心安(an)神的作(zuo)用。適宜(yi)于氣虛肺(fei)(fei)燥(zao)引起的咳(ke)喘(chuan)氣短(duan)、口干舌燥(zao)、咽干咳(ke)嗽、失(shi)眠之人(ren)士。
5、黃芪紅棗太子參湯
材料:黃芪15克、紅(hong)棗7枚、太子參10克。
做(zuo)法(fa):將黃芪、紅棗、太子參加適量水煮30分鐘,每(mei)晚(wan)臨睡前或清(qing)晨(chen)空腹(fu)時代茶給(gei)孩子喝。
功效(xiao):這款湯有補肺健脾(pi)的(de)(de)功效(xiao),適(shi)宜反復感冒的(de)(de)孩子(zi)吃。
6、太子參石斛瘦肉湯
材料:太子參40克、石(shi)斛(hu)25克、紅棗4個、豬(zhu)瘦肉400克、生姜3片(pian)。
做法:太子參、石(shi)斛、紅(hong)棗稍浸泡,洗干凈,紅(hong)棗去核;豬瘦(shou)肉洗干凈,整塊不刀切,然后一起與生姜(jiang)放進瓦鍋內,加(jia)入清水煲3小時,調味后,飲湯吃(chi)肉。
功效:太子參性平,具有益氣健脾(pi)、生津潤肺(fei)之功效,不燥(zao)不寒(han),為秋(qiu)日防(fang)治胃部(bu)不適的養生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