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的起源與發展
唐代末期,由(you)于安史之亂,大量北方墨工紛(fen)紛(fen)南(nan)遷(qian),導致制墨中心南(nan)移。
南唐,后(hou)主李煜(yu)得(de)奚氏墨(mo)(mo),視為(wei)(wei)珍寶。遂令(ling)其子廷為(wei)(wei)墨(mo)(mo)務官,全國制墨(mo)(mo)中心(xin)也南移到了歙(she)州。
宋元時期墨工又在前人的基礎上,添加藥物成為藥墨。使人們不但用墨也開(kai)始了藏墨(mo),因而墨(mo)開(kai)始向工藝(yi)品方向發展。
明代中期以后,在整個(ge)徽州地區,出現了“徽人家傳戶習”的制墨景(jing)象,使得徽州成為全國制墨業的中心。
清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量激增。
制作一塊徽墨需要多久
徽(hui)墨(mo)的(de)主要成分包括松煙(yan)、油煙(yan)、牛膝、龍(long)涎香(xiang)、朱砂、硝(xiao)石等,傳統(tong)的(de)徽(hui)墨(mo)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制(zhi)作完成,它的(de)制(zhi)作技藝(yi)如下:
1、煉煙(yan):在進入正(zheng)式的制墨環節之前(qian),墨工(gong)需要在密閉的燃爐中燒制煙(yan)灰。
2、和膠(jiao):則可(ke)使分散的(de)煙凝聚成塊,古人熔(rong)膠(jiao),要求“煮化得膠(jiao)清,墨(mo)乃(nai)不膩”。墨(mo)的(de)質量高低(di)與膠(jiao)的(de)關系非常密(mi)切,古往(wang)今來,制膠(jiao)工藝(yi)一(yi)直是制墨(mo)的(de)秘(mi)技之一(yi)。
3、杵搗(dao):搗(dao)杵頗費(fei)氣力,需反復搗(dao)勻、搗(dao)透才能出臼,故有“墨(mo)不厭(yan)搗(dao)”之說。
4、成型:墨丸嵌入印(yin)板后,將被擱置到毛竹所制的(de)(de)坐(zuo)擔下(xia)。這時,墨工(gong)就坐(zuo)在竹擔上,騰挪(nuo)一番(fan),用自己(ji)身體的(de)(de)重量將墨壓平整。擠壓規整后的(de)(de)墨錠,需冷卻定(ding)型后才能脫(tuo)模,夏(xia)季脫(tuo)模的(de)(de)時間通常長于冬季。
5、晾(liang)墨(mo):脫(tuo)模后的(de)墨(mo)錠(ding)將被(bei)送入(ru)晾(liang)墨(mo)場中翻(fan)晾(liang),古代制墨(mo)常用(yong)爐灰來(lai)脫(tuo)水,而今則以(yi)室內晾(liang)干為(wei)主,但對晾(liang)墨(mo)場的(de)要求(qiu)極高:需要保持恒溫、恒濕,避免陽光直射,風大(da)要關窗(chuang),梅(mei)雨季節要促進空氣流(liu)通,晾(liang)墨(mo)時,墨(mo)工還要勤(qin)翻(fan)動墨(mo)錠(ding),以(yi)防收縮(suo)不勻而變形(xing)。墨(mo)錠(ding)的(de)大(da)小決定(ding)了晾(liang)墨(mo)時間的(de)長(chang)(chang)短,一般情況下,墨(mo)錠(ding)越大(da),需要的(de)翻(fan)晾(liang)時間就越長(chang)(chang)。
6、銼邊(bian):晾曬后的墨錠還需經專人(ren)修(xiu)邊(bian),除去(qu)邊(bian)緣的余墨。
7、洗(xi)(xi)水:洗(xi)(xi)去灰(hui)塵。
8、填金(jin):將(jiang)成形(xing)的墨錠(ding)根(gen)據圖(tu)文填描金(jin)粉、銀粉以及其他(ta)顏料。
9、裝潢: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