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 INTRODUCTION
甘肅省平涼市的崆峒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歷史上就有"黃帝訪道到崆峒"之說。蘭州的道教是湖北武當山人孫碧云傳來的,在蘭州最早建立了金田觀,以后又陸續建起東華觀、寧西觀、城隍廟等活動場所。你知道現如今甘肅又哪些道觀嗎?下面本文盤點了甘肅十大道觀,其中包括崆峒山道觀、玉泉觀 、太昊宮、蘭州白云觀、涇川王母宮、七里河區金天觀、興隆山道觀、蘭州城隍廟、木梯寺道觀、莊浪紫荊山道觀等。
甘肅十大道觀排行榜,主要依據甘肅道(dao)觀的歷史、宮觀文化、規模、建筑布局、文物(wu)遺(yi)存等因素進(jin)行(xing)篩選,結合道(dao)觀在各(ge)大相關平臺網(wang)站(攜程、去哪兒(er)、途牛,飛(fei)豬,同程、百度(du))的口碑評價,公眾知名度(du), 網絡關(guan)注指數等情況(kuang),并(bing)綜(zong)合(he)參考(kao)互聯網相關(guan)排(pai)行榜/榜單進行推薦(jian),榜單僅供參考,希望(wang)對(dui)您想要(yao)了解(jie)甘肅有哪些道觀能有所(suo)幫助。如有疑問,歡迎在末尾(wei)評論/批評指正。
崆峒山,道教名山勝地。位于甘肅省平涼市城西12公里處。因傳說華夏人文始祖黃帝曾至此山向廣成子問道而著稱于世。1958年后,大多數道士被迫離開宮觀,建筑物逐漸頹圮,至1980年時僅剩隍城建筑群、紫霄宮、雷祖殿殘存,其余均成廢墟或瓦礫場。1982年后,群眾集資,重修了雷聲峰建筑群,補修翻新了隍城部分建筑物,并將原玉皇閣改造為五間大殿。至1989年,先后重建了問道宮、王母宮,修建了天仙宮、太清宮、三皇樓、三圣殿、子孫宮、軒轅樓等。
地址: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崆峒山
玉泉觀,俗稱城北寺,又名崇寧寺,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玉泉路。因山上有一碧水瑩瑩、清甜透腦的玉泉和元代秦州教諭梁公弼建寺時吟有“山寺北郊,名山玉泉”之句而得名。玉泉觀現存建筑占地面積九萬余平方米,大多為明清時重建,建筑緊依城垣,順山勢升高,隨山溝、崖壁、臺地而建,布局以道教規制分布,在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坐落著宏偉的玉皇殿、三清殿、牌樓等七大建筑。
【 詳細>>】
地址: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玉泉路69號
中國西北地區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原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地址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西關伏羲路。一九六三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坐北朝南,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筑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6座。新舊建筑共計76間。整個建筑群包括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是中國國內有伏羲塑像的伏羲廟。
地址:甘肅省
蘭州白云觀也叫呂祖廟,位于濱河中路南側,東鄰中山橋,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是由陜甘總督瑚松額捐俸修建的,也是古代蘭州三觀之一。白云觀山門額雕“升云得路”,門楣懸鄧寶珊所題“白云觀”木匾。觀內供奉有呂洞賓的塑像,有東西望河樓、戲樓以及前、中、后院等一組三進的建筑群,兩側為云水堂、鐘鼓樓、道院等。后殿有花園、八仙閣瀟灑軒、鶴鹿亭、來仙亭、聚仙亭、群仙樓等建筑,古香古色,道教風格濃郁。每逢農歷正月初九玉皇圣誕、二月十五老君圣誕、清明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初一廟會,觀內設道場舉行隆重的誦經祈福、超度活動。每逢初一、十五,進香朝拜者絡繹不絕。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南濱河東路987號
金天觀在蘭州市七里河西津東路5號,唐代稱為云峰寺,宋代改為九陽觀。明肅莊王于公元1400年重建道觀,因地處城池正西,在五行中西方屬金,故名金天觀,占地57.9畝。金天觀現為蘭州市工人文化宮。金天觀古建筑群座南朝北,共有古建筑單位42座。中軸先有老子殿、玉皇閣、三清殿、雷祖殿、九天門;東軸線有大門、魁星閣、文昌宮、云水堂、望河樓;西軸線有三公祠、華佗殿、慈母宮等。院內現有“碧血碑”等碑刻文物11塊,唐槐、漢柏等古樹名木17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詳細>>】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華林路1號
王母宮山又稱回中山,相傳古代兩位非常信仰道教的帝王周穆王和漢武帝都曾到過這里游歷,道教的最高女神西王母還曾經在這里設宴招待他們。王母宮是公元前2世紀開始修建的,以后歷代又不斷擴建。至1522年,這里已經有一山門、二山門、三山門、王母宮、文昌宮、三清樓、望河樓、玉皇大帝等建筑。清朝(1644-1911年)末期時,由于戰爭原因,王母宮的大多數建筑都遭到破壞,只保留了王母宮石窟以及一些古鐘和碣碑。王母宮石窟依山開鑿、呈方形,中心有柱,高12米,深11米。中心柱及三面窟壁有石雕佛像,有千佛、力士、菩薩以及馱寶塔的白象。窟內造像分三層,共200多尊,大多是公元5世紀以來的作品。
地址: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城關鎮延風村
蘭州城隍廟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張掖路步行街中段。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漢將軍紀信,又名紀信廟。明代重修后改易現名。蘭州城隍廟坐北向南,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 大門3間,為忠烈侯坊,二門為硬山頂式環廊戲樓,北有卷棚歇山頂式享殿,后為重檐歇山頂式正殿,左右有廂房、鐘鼓樓等。回廊下原有壁畫,現已不存。 1956年辟作蘭州市第一工人俱樂部。現有建筑按中軸線依次為牌坊、享殿、正殿、寢官、客堂,牌樓由節園顏妃墓前的貞列遺旰牌坊改建而成(屬明代建筑), 院內石獅一對,有200多年歷史。
地址:甘肅省
興隆山道觀,位于蘭州市愉中縣興隆山,距榆中縣城7公里處。山上林木茂盛,空氣清新,環境幽靜,是道士修行的理想佳境,唐太宗貞觀年間曾在山上大興土木,營建宮觀廟宇。宋代修建的更多,香火興盛,有道教“洞天福地”、“道教名山”之稱。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山西道士劉一明,道號悟元子,云游到興隆山,與道友林啟明等人先后募銀10萬余兩,重新修建了山上各廟觀,歷時35年.共建成大小道觀和樓臺亭閣62座,道舍單房394間,收徒300余人,被道教界尊為“興隆山功臣”。現有祖師殿、娘娘殿、老爺殿、山神洞、大佛殿、三官殿、七真殿、丘祖閣、二公祠、三圣洞等宮觀。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興隆山
木梯寺位于甘肅天水武山縣城西南約30公里的馬力柏林山山腰,山勢險峻,茂林疊翠,石窟、寺廟宛如顆顆明珠,掩映在綠蔭之中,石窟四周懸崖峭壁,僅有北側一 山門可入寺內。相傳入寺無路可走,在山門口絕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人們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 據代重建木梯寺序記載:“龍川東北有名山曰木梯寺,初建于漢,自唐迄今,歷代經營,內有“十殿九洞二磚塔”二塔已無跡可考,最西有天然石佛一尊,較伏羌大佛略小。寺內現存窟龕18個,殿堂四座,造像80余尊,壁畫234幅2100平方米。
【 詳細>>】
地址: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馬力鎮楊坪村
紫荊山甘肅省莊浪縣紫荊山,平地突兀于莊浪縣城之中,因山陰遍植紫荊樹而得名。紫荊山寺觀,始為儒、釋、道三家活動場所,在1700多年的歷史中,歷代不斷修葺增建,成為隴上頗負盛名的道觀寺院、北宋慶歷三年,劉滬將軍收復水洛城,曾住紫荊山玉虛宮、修廟建塔。清乾隆十年,靜寧州牧王火亙設義學于山,后稱“道南書院”。建國初,尚存三院五殿、兩樓一閣,洞、寺、宮、祠四處,鐵塔兩座,鐵鐘一口,歷代雕塑壁畫甚多。明、清之際,隴上名士趙時春、孫慶伯等留下了大量詩詞,鉻碑刻石,縱情吟詠紫荊山的秀美雄奇。
【 詳細>>】
地址: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城區
雷臺觀在甘肅省武威市城北二公里處。始建于清代,觀內主要建筑有風神殿、雷祖殿、三皇殿等;整座觀宇修建在晉代筑起的雷臺之上,臺高 8.5米,南北長106米,東西寬60余米。臺下是一座龐大的東漢墓穴。為武威著名道觀之一。雷臺是一處黃土高臺,是明清時期祭祀雷神的地方,故名雷臺。
地址: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東大街雷臺社區雷臺東路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開心娛樂,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