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yi)展廳為“駿馬堂堂出異方”,主(zhu)要(yao)介(jie)紹了下沙的起(qi)源。該(gai)展廳展出了駿馬雕塑,立村先祖黃峭山(俗(su)稱(cheng)峭山公)、辛亥革命名(ming)將黃耀庭(ting)等(deng)下沙歷史人物(wu)和名(ming)人的畫像(xiang)、雕塑、史書,以(yi)及下沙人使用過的部分(fen)文(wen)物(wu)。這(zhe)個展廳的一(yi)角(jiao)還(huan)設(she)了一(yi)個放映廳,采用了先進的投影設(she)備,可以(yi)容(rong)納(na)近百(bai)人,主(zhu)要(yao)放映介(jie)紹下沙專題片,屆時游客可以(yi)在(zai)這(zhe)里了解(jie)下沙村的今昔(xi)概(gai)貌。
第(di)二展(zhan)廳(ting)為“耕山耘(yun)海八百(bai)年”,主要(yao)展(zhan)出(chu)下(xia)沙(sha)(sha)人過(guo)去使(shi)用的部(bu)分(fen)生(sheng)產、生(sheng)活用品,包括以前下(xia)沙(sha)(sha)村民居住的瓦房微縮模(mo)型(xing)和(he)一些農具等。這(zhe)里還有(you)一組反映下(xia)沙(sha)(sha)人民養(yang)蠔情景(jing)的雕(diao)塑,十分(fen)引人注目。
第三展廳為“天下共享(xiang)大(da)盆(pen)(pen)菜”。下沙村的大(da)盆(pen)(pen)菜宴已經有幾百(bai)年的歷史了,每年的元宵(xiao)節和(he)一些重要日(ri)子(zi)及(ji)喜慶活動,除了舉辦大(da)盆(pen)(pen)菜宴席外(wai),還會舉辦舞龍(long)、舞獅及(ji)唱演傳統戲,吃(chi)過“大(da)盆(pen)(pen)菜”,盼望來年國泰民安,五谷豐登。據介紹(shao),大(da)盆(pen)(pen)菜是由蠔、鴨(ya)、豬(zhu)肉、鱔魚(yu)、魷魚(yu)、油豆腐、支竹(zhu)、牙菇、鱔干、肉皮、云耳(er)、冬菇、芹菜、蘿卜等(deng)15種菜做(zuo)成。這(zhe)個展廳展示了大(da)盆(pen)(pen)菜制作(zuo)過程的特寫鏡頭,并設有兩個電腦觸摸(mo)屏,可以方(fang)便(bian)人們進一步了解有關大(da)盆(pen)(pen)菜的信息。
第(di)四展廳為(wei)“繁榮強盛看(kan)今朝,富(fu)而思進向未來”,以圖片展為(wei)主,主要反(fan)映(ying)改革開(kai)放以后(hou),尤其(qi)是1992年(nian)下沙村演繹為(wei)下沙實(shi)業(ye)股份有限公司以后(hou),實(shi)現了由(you)農村向城市化的大轉變(bian),取(qu)得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的情景。
博(bo)物館(guan)于(yu)2005年5月(yue)建成。
博物館(guan)主(zhu)要展(zhan)現(xian)了南(nan)(nan)粵風(feng)情和嶺南(nan)(nan)風(feng)格(ge)的傳統文(wen)化物品,包括古文(wen)物、雕塑(su)、畫(hua)幅、照片等。館(guan)內分(fen)為四大展(zhan)廳,分(fen)別(bie)從不同的側(ce)面(mian)展(zhan)示(shi)了下沙的文(wen)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