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gai)館(guan)(guan)是(shi)大渡(du)口區第一(yi)座全面介紹大渡(du)口歷史變(bian)遷、研究義渡(du)文(wen)化、展示文(wen)物的博物館(guan)(guan),分(fen)為“探源溯蹤,巴地(di)擷珍”,“水埠流韻,義渡(du)揚(yang)名(ming)”,“壯烈(lie)西遷,十(shi)里鋼城(cheng)”,和(he)“設區建制(zhi),蝶(die)變(bian)新生”四個部分(fen)。
大渡(du)口(kou)區(qu)博物館(guan)建筑面積(ji)2099平方米,共展出文物201件,其中(zhong)珍(zhen)貴(gui)文物29件。
該展品由(you)躍進街道馬(ma)王場遺址出土于1987,長約19.8厘米(mi)(mi)、寬12.74厘米(mi)(mi)、厚約5.8厘米(mi)(mi),其歷史(shi)已有70萬(wan)-100萬(wan)年。
該陶棺由大(da)渡(du)口區大(da)樹(shu)林東(dong)漢墓于2012年出土(tu),墓屬(shu)東(dong)漢,棺身保存較好。
陶樓有兩(liang)層。上層兩(liang)間(jian),屋脊(ji)兩(liang)端略上翹(qiao);下層屋頂屋脊(ji)兩(liang)端略上翹(qiao)。
輕軌2號線平安站
公交225、229、452、456、806、818路至新(xin)山村站或建設(she)村站下車,步行前往。
2017年3月22日,重(zhong)慶(qing)市文(wen)物局批復該館“義渡千秋——大渡口歷(li)史文(wen)化陳(chen)列”項目。
2017年4月12日,區委(wei)書記(ji)盧建輝來(lai)到大(da)渡口(kou)博物館進行建設(she)情況(kuang)調研(yan)。
2017年5月18日上(shang)午(wu),大渡(du)口(kou)區(qu)博物館(guan)正式開館(guan)并免費開放。中國博物館(guan)協會副(fu)(fu)理事長(chang)王川(chuan)平(ping)、區(qu)政府副(fu)(fu)區(qu)長(chang)唐(tang)勇、區(qu)委宣傳部(bu)副(fu)(fu)部(bu)長(chang)呂佩澤、區(qu)文化委主任江存(cun)彬(bin)等出席開館(guan)新聞發布會。
2017年(nian)09月30日,持續到(dao)2017年(nian)12月的“喜迎十九大 文脈頌中華”——《重慶民間剪紙(zhi)藝術展(zhan)》在大渡(du)口區博(bo)物館(guan)開展(z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