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別名生地黃,野地黃、山煙根等。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溫和氣候及陽光充足之地,怕積水,為清熱涼血藥。用于溫熱病熱入營血,身熱口干、舌絳或紅等癥狀,有清熱生津滋陰,養血的功效。
生地體高12-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細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5.5厘米,莖紫紅色。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略帶紫色或成紫紅色,長2-13厘米,寬1-6厘米,邊緣具不規則圓齒或鈍鋸齒以至牙齒;基部漸狹成柄,葉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種植,主產于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江蘇、湖北等省區。生長于海拔50-1100米的砂質壤土、荒山坡、山腳、墻邊、路旁等處。此外,國內各地及國外均有栽培。
生地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營血分之熱而涼血。用于溫熱病之高熱、口渴、舌紅絳,處方如清營湯。另外,生地通過涼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熱的各種出血癥。
生地質潤多液能養陰,味甘性寒能生津,有養陰潤燥生津作用。用于溫熱病后期、邪熱傷津者。另外,取生地滋陰清熱作用,常用于治療陰虛火旺的口干口渴、頭暈目眩,處方如六味地黃丸。消渴病屬熱盛傷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療。
生地能明顯(xian)提高淋巴(ba)細(xi)胞(bao)DNA和(he)蛋白質(zhi)的(de)合成,對活性淋巴(ba)細(xi)胞(bao)的(de)白細(xi)胞(bao)介素一2(IL-2)的(de)產生有(you)(you)明顯(xian)的(de)增(zeng)強(qiang)作用,使(shi)低下的(de)細(xi)胞(bao)免(mian)疫功(gong)能增(zeng)強(qiang)。也有(you)(you)報道地黃和(he)生地為主的(de)增(zeng)液湯能使(shi)亢進(jin)的(de)體液免(mian)疫下降,具有(you)(you)免(mian)疫抑制作用。
生地黃還能增強人體的抗菌能力,它能抑制多種真菌在人體內滋生繁殖,特別是對石膏樣小芽孢癬菌以及須瘡癬菌有明顯消滅作用,能防止人體因感染這些真菌而出現病變,另外生地黃還能提高人體的抗癌能力,它能促進t細胞再生并能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適量服用能降低身體內致癌物質的活性并能阻止癌細胞滋生繁殖,它能讓人體抗癌能力明顯提高。
生地有強心作用,對衰弱的心臟更為明顯。地黃對麻醉犬有降低血壓、改善腎功能、降低腎陛高血壓的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升高cAMP,使cGMP/cAMP的比值降低而引起血壓下降有關。并有弱的利尿作用,其利尿機制與強心和擴張腎血管有關,其有效成分為梓醇苷及其衍生物。詳細>>
生地黃:多呈不規則的團快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段稍細,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或烏黑色,有光澤,具粘性。
熟地黃:為不規則的(de)塊(kuai)片、碎塊(kuai),大小(xiao)、厚(hou)薄不一。表面(mian)烏黑色,有光(guang)(guang)澤,粘(zhan)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yi)折斷,端面(mian)烏黑色,有光(guang)(guang)澤、味甜(tian)。
生地黃:是人們采集玄(xuan)參科植物(wu)地黃的根莖,去掉泥沙,經過晾曬(shai)加(jia)工成的中藥(yao)。
熟地黃:是生地黃的加工品,是把人們得到的生地黃,加入砂仁白酒以及陳皮等多種輔料經過反復蒸制和晾曬,使它顏色變黑以后得到的中藥材,制好以后的熟地質地柔軟。
生地黃:適(shi)用(yong)于慢性(xing)腎炎(yan),高血(xue)壓以及神經衰弱等(deng)多種常見(jian)病的治療,另外它還(huan)能(neng)治療人類的骨蒸(zheng)勞熱以及咽(yan)喉腫痛(tong)。
熟地黃:在臨床上是治療人類貧血、氣血虧損以及肝腎不足的良藥,它對人類貧血的治療作用是生地黃不能與之相提并論的。詳細>>
生地是一味中藥,一般來說,都是煎湯煮水來喝的,但是如果不想麻煩的話,泡水喝也是很好的,把生地切成飲片劑,一般來說,是需要多泡幾次的,這樣才會泡出來藥效,才會出現好的變化。
地(di)黃泡水喝,一天10-15克就可(ke)以了,也可(ke)以用點地(di)黃、枸杞泡酒,經常喝對(dui)人體(ti)有抗(kang)衰(shuai)補益的作用。
準備好10-15克的生地,可以直接泡水,對于經常上火的人,可以用溫水進行浸泡。另外,如果你覺得這樣直接泡水喝不是很好喝的話,可以加入枸杞、百合來改善味道。
1、生地泡水喝可以提(ti)高(gao)淋巴(ba)細(xi)胞的合成,增強身體(ti)(ti)的免疫功能(neng),保護(hu)身體(ti)(ti)健康(kang)。生地泡水喝還能(neng)夠改善(shan)(shan)陰虛患者(zhe)的不(bu)舒服情況,同時可以改善(shan)(shan)甲狀腺(xian)的功能(neng)。
2、生地泡(pao)水喝可以降低身體的(de)高溫狀態(tai),起(qi)到降溫的(de)作用。對一些(xie)心臟不好的(de)人來說是(shi)很(hen)有(you)好處的(de),可以起(qi)到強心的(de)功效。
3、生地可以刺激身體的骨髓,增加人體的紅細胞、血小板以及血紅蛋白,起到補血的作用。可以防治癌癥,抗衰老以及抗輻射的作用。經常和生地水水可以提高人體的睡眠質量。
材料:豬瘦肉100克,百合30克,生地萸20克,大蔥、生姜、精鹽、味精適量。
做法:
1、將百合、生地(di)萸分別洗凈放入沙(sha)鍋內,加清水適量浸泡(pao)半小時;
2、豬(zhu)瘦(shou)肉洗(xi)凈、切塊,與生(sheng)姜片、蔥段一同放入沙鍋里;
3、武火(huo)煮(zhu)沸后,改用文火(huo)煲45分(fen)鐘,加入食(shi)鹽、味(wei)精調味(wei)食(shi)用。
材料:冬(dong)瓜500g,龍骨250g,生地25g,麥冬(dong)25g,蜜(mi)棗二顆,鹽少量(liang)。
做法:
1、生地,麥冬(dong)各25g;
2、龍骨250g洗凈;
3、龍骨焯下過(guo)血水;
4、生地麥冬泡(pao)幾分鐘,洗凈表面的雜(za)質;
5、冬(dong)瓜去瓤,連皮洗凈(jing)后,和生地麥冬(dong)龍(long)骨蜜棗,一(yi)同煲一(yi)小時;
6、加少量鹽食用。
材料:海帶30克、生(sheng)地18克、綠豆100克、陳(chen)皮3克、瘦豬肉100克。
做法:
1、將海帶洗(xi)凈(jing)泡(pao)發(fa)切絲,豬肉(rou)、陳皮洗(xi)凈(jing)切絲;
2、將洗凈的海帶、豬肉、陳(chen)皮與生地、綠豆(dou)同置砂鍋內(nei),加水適量用(yong)小(xiao)火煲2小(xiao)時;
3、加食鹽少許即可食用。
材料:生地黃50克、水蟹3只、蜜棗2枚(mei)、生姜2~3片。
做法:
1、生地(di)黃、蜜棗(zao)用清水(shui)洗凈(jing),并稍浸(jin)泡片刻;
2、水蟹(xie)宰(zai)后(hou),洗凈;
3、然后(hou)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bao)內,加(jia)入清水2000毫升(約(yue)8碗水量),武火煲(bao)沸(fei)后(hou),改(gai)為文火煲(bao)約(yue)2個小時;
4、調入(ru)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ke)(ke),此(ci)量可(ke)(ke)供2~3人(ren)食用。
材料:烏(wu)雞、生(sheng)地黃、枸杞、蔥姜香菜、鹽料酒、雞精、胡椒(jiao)粉(fen)。
做法:
1、烏雞洗凈切(qie)塊,用水浸(jin)泡十(shi)分鐘,生(sheng)地黃、枸(gou)杞都浸(jin)泡十(shi)分鐘。期間,蔥、香菜切(qie)段,生(sheng)姜切(qie)片;
2、將(jiang)烏雞大(da)火煮沸,撈出雞塊,漂去浮沫(mo);
3、繼(ji)續(xu)煮,一直將浮沫漂凈再倒入(ru)雞塊、生(sheng)地(di)黃、枸杞、蔥姜、胡椒粉,然后大火煮一個小時左右即可;
4、加鹽、雞精后再燉20分鐘,關火撒上香菜即可出鍋。
由于地黃性涼,凡脾虛腹瀉,胃虛食少者忌食;寒性體質的人也盡量不要食用;對于陰虛腸躁便秘不可食用,否則會引起增水行舟的作用。
生地黃忌與蘿卜,蔥白,薤白,韭白一同食用。地黃忌用銅鐵器皿煎服。
MAIGOO小編提(ti)醒:不(bu)可長(chang)期(qi)服(fu)用(yong)。盡(jin)管生(sheng)地(di)(di)黃生(sheng)地(di)(di)黃具有(you)清(qing)熱涼血(xue)、養(yang)陰(yin)生(sheng)津的功效,但(dan)長(chang)期(qi)服(fu)用(yong)生(sheng)地(di)(di)黃會上火,從而導致敗血(xue),因此不(bu)可長(chang)期(qi)服(fu)用(yong)。
生地為不規則類圓形厚片,以肥大、質量重、斷面烏黑油潤者為佳。干品應密封,置于干燥處,防霉、防蟲保存。鮮生地黃易爛,不能久藏,須儲存于陰涼處,以防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