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大提琴獨奏選曲規則是什么 適合大提琴獨奏的曲子有哪些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哇唔好天氣 上傳提供 2024-08-12 評論 0
摘要:由于大提琴有著美妙動人、真摯傳情的音色,常被作為獨奏樂器,在重奏和管弦樂隊中也是一種重要樂器。大提琴獨奏對于選曲也是有明確的要求的,如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演奏以及要包含的演奏曲目。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大提琴獨奏選曲規則是什么以及適合大提琴獨奏的曲子有哪些吧。

一、大提琴獨奏選曲規則是什么

以下是大提琴選曲的基本規則:

視頻初選

自選曲目,必須包含(han)一首柴可夫斯(si)基作(zuo)品,總時長不少于30分鐘。

第一輪

獨(du)奏曲目,不少于40分鐘,不超(chao)過(guo)50分鐘。

巴赫(he)大提(ti)琴(qin)組(zu)曲(qu)3,4,5或6的(de)前(qian)奏曲(qu)和薩拉班德(de);柴可夫斯基大提(ti)琴(qin)隨(sui)想曲(qu)Pezzo capriccioso,op.62;皮亞蒂:op.25的(de)一首隨(sui)想曲(qu),除了No.1;一首或者多(duo)首自選曲(qu)目(mu)。

第二輪

獨奏曲(qu)目,不少于(yu)50分鐘(zhong),不超(chao)過60分鐘(zhong)。必須包含(han)一首或者多首俄羅(luo)斯作曲(qu)家作品,曲(qu)目不得與第一輪重(zhong)復。

貝(bei)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或者(zhe)馬提努的一首奏(zou)鳴(ming)曲(qu)(qu);一首炫技作(zuo)品;自(zi)選一首或者(zhe)多首曲(qu)(qu)目(mu)(可(ke)以演奏(zou)奏(zou)鳴(ming)曲(qu)(qu)的一個或者(zhe)兩(liang)個樂章)。

第三輪

兩(liang)首(shou)協(xie)奏曲。柴可夫斯基洛可可變奏曲:自選(xuan)一首(shou)協(xie)奏曲。

總體要求

1、除了大提琴和鋼琴的(de)奏(zou)(zou)鳴曲(qu)外,所有(you)樂曲(qu)都是背(bei)譜完整演(yan)奏(zou)(zou)的(de)。請嚴格遵守演(yan)奏(zou)(zou)的(de)總時(shi)間,包(bao)括樂曲(qu)之間的(de)停頓。如(ru)果參(can)賽(sai)者超過規定時(shi)間,評委(wei)會(hui)成(cheng)員有(you)權停止演(yan)奏(zou)(zou)。是否演(yan)奏(zou)(zou)反復由參(can)賽(sai)者自行決定。

2、必須為評委準備每首(shou)曲目(mu)的樂(le)譜(pu)

3、只有在比賽(sai)委員會的許(xu)可下,才(cai)能更改(gai)提(ti)交的曲目或(huo)演奏順序。

4、除視頻預選(xuan)外,任何作(zuo)品只能在比賽中演奏一(yi)次。

二、適合大提琴獨奏的曲子有哪些

大提琴獨奏十大名曲(qu)如下:

1、埃爾加:《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埃爾加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20世紀第一部重要的大提琴協(xie)奏曲作(zuo)品(pin)(pin),寫于(yu)作(zuo)曲家62歲那年,一(yi)戰期間,也(ye)是其最(zui)后一(yi)部(bu)大(da)型作(zuo)品(pin)(pin),可與德弗(fu)札克的《b小調大(da)提琴協(xie)奏曲》相媲美。

2、奧芬巴赫:《杰奎琳之淚》

《杰奎琳(lin)之(zhi)淚》是由法國作曲家奧(ao)芬巴赫(1819-1880)創作的大提琴曲。因(yin)其似詠似嘆的旋律(lv),被(bei)普遍傳說(shuo)被(bei)杰奎琳(lin)·杜(du)普蕾演奏(zou)過,而更(geng)加舉世(shi)聞名(ming)。

3、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奏鳴曲》

1862年(nian)(nian),勃拉姆斯開始為大提(ti)琴(qin)和鋼琴(qin)作《第一大提(ti)琴(qin)奏鳴曲(qu)》,1865年(nian)(nian)完成了這首E小調杰作。

4、舒曼:《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作(zuo)曲家于1850年(nian)10月10日至(zhi)24日,短短的15天之(zhi)內完成這部(bu)作(zuo)品的創作(zuo),但他對某(mou)些(xie)細節(jie)一直(zhi)不滿意,直(zhi)至(zhi)1854年(nian)仍(reng)在(zai)做些(xie)小的修改。

5、海頓:《D大調第二大提琴協奏曲》

海(hai)頓在1765年寫了《C大調(diao)第(di)一(yi)(yi)大提琴協奏曲(qu)》,1783年創(chuang)作(zuo)《D大調(diao)第(di)二(er)大提琴協奏曲(qu)》,兩者相隔將近二(er)十年,所以第(di)二(er)首要比第(di)一(yi)(yi)首完美、成熟許多。

6、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德沃夏(xia)克的《b小(xiao)調大提(ti)琴協奏曲》作于1894-1895年,是德沃夏(xia)克為他(ta)的一(yi)位好朋友——大提(ti)琴家哈努斯維漢(Hanu? Wihan)寫作的。

7、布魯赫:《晚禱》

布魯赫的《希伯來晚禱》本來也是一首猶太人的傳統歌謠,布魯赫本人非常喜歡猶太風格的音樂,所以他把猶太人在贖罪日晚禱時所唱的這首「Kol Nidrei」(希伯來文)改編成大提琴與管弦樂的小品。

8、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1876年,柴(chai)可(ke)夫斯基創作了《洛可(ke)可(ke)主題變奏曲(qu)》,題獻(xian)給他的好朋友、德國(guo)著名大提琴家(jia)威廉·費曾哈根(Wilhelm Fitzenhagen),該曲(qu)于(yu)1877年11月30日在莫斯科首演。

9、圣·哥倫布《悲泣》

音(yin)樂大師圣·哥倫(lun)布沉浸(jin)在(zai)喪妻之痛中(zhong)無法自拔,他(ta)帶著兩個女兒遠離(li)喧(xuan)囂,過(guo)著隱居的生活,每當他(ta)演奏手中(zhong)的維奧爾琴時,妻子(zi)的倩(qian)影(ying)便(bian)會(hui)出現在(zai)他(ta)的面前(qian)。

10、巴赫:《薩拉班德》

巴赫的(de)《六組無(wu)伴奏大提琴組曲(qu)(BWV 1007-1012)》是無(wu)伴奏樂(le)曲(qu)中最早聞名于世(shi)的(de)典范(fan),在音樂(le)結構、藝術魅力(li)和思想深度上(shang)都舉(ju)世(shi)無(wu)雙。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為注冊用戶提供信(xin)息存儲(chu)空間(jian)服(fu)務(wu),非(fei)“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文(wen)章(zhang)/文(wen)字均是注冊用戶自主發布(bu)上傳,不代表本(ben)站觀點,版(ban)權(quan)歸(gui)原作者所有,如有侵(qin)權(quan)、虛(xu)假信(xin)息、錯(cuo)誤(wu)信(xin)息或(huo)任何問題(ti),請(qing)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jian)刪除或(huo)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相關信息的知識產權歸網(wang)站(zhan)方所有(you)(包括但不(bu)限于文字、圖片(pian)、圖表、著作權、商標(biao)權、為用戶提供(gong)的商業信息等),非經許可(ke)不(bu)得抄襲或使用。
提(ti)交說明: 快速提交發布>>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