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提琴獨奏選曲規則是什么
以下是大提琴選曲的基本規則:
視頻初選
自選曲(qu)目,必須包含(han)一首柴可夫斯基(ji)作品,總時長不少(shao)于30分鐘。
第一輪
獨奏曲目,不(bu)(bu)少于40分鐘,不(bu)(bu)超過50分鐘。
巴(ba)赫大提琴(qin)組曲(qu)(qu)3,4,5或6的(de)前奏曲(qu)(qu)和薩拉班德;柴可夫(fu)斯基大提琴(qin)隨(sui)想(xiang)曲(qu)(qu)Pezzo capriccioso,op.62;皮亞蒂:op.25的(de)一(yi)(yi)首(shou)隨(sui)想(xiang)曲(qu)(qu),除了(le)No.1;一(yi)(yi)首(shou)或者多首(shou)自選(xuan)曲(qu)(qu)目(mu)。
第二輪
獨奏曲目,不少于50分(fen)鐘,不超過60分(fen)鐘。必須包含一首(shou)或者多(duo)首(shou)俄羅斯(si)作曲家作品(pin),曲目不得與第一輪重復。
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si)或(huo)者馬提努的一(yi)首(shou)奏(zou)鳴(ming)曲;一(yi)首(shou)炫技作品;自(zi)選一(yi)首(shou)或(huo)者多首(shou)曲目(可(ke)以演奏(zou)奏(zou)鳴(ming)曲的一(yi)個(ge)或(huo)者兩個(ge)樂章)。
第三輪
兩首協(xie)奏(zou)曲(qu)。柴可夫斯基(ji)洛可可變奏(zou)曲(qu):自選一首協(xie)奏(zou)曲(qu)。
總體要求
1、除了(le)大提(ti)琴(qin)和(he)鋼琴(qin)的奏鳴曲外,所有樂(le)曲都是背(bei)譜(pu)完整演(yan)奏的。請嚴格遵守演(yan)奏的總時間(jian),包括樂(le)曲之(zhi)間(jian)的停(ting)頓。如果參賽者超過規定時間(jian),評委會成員有權停(ting)止演(yan)奏。是否演(yan)奏反復由參賽者自行決定。
2、必須為(wei)評委準(zhun)備每首(shou)曲目的樂譜(pu)
3、只有在比賽委(wei)員(yuan)會(hui)的許(xu)可下,才能更(geng)改(gai)提交的曲(qu)目或演奏順序(xu)。
4、除視(shi)頻預選外,任何作品只能在比賽中演奏一次。
二、適合大提琴獨奏的曲子有哪些
大(da)(da)提琴獨(du)奏十大(da)(da)名曲如下:
1、埃爾加:《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埃爾加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20世紀第一部重要的大提琴協奏曲作品,寫于作曲家62歲那(nei)年,一(yi)戰期(qi)間,也是其(qi)最后一(yi)部(bu)大型作品,可(ke)與德弗(fu)札克(ke)的《b小調大提琴(qin)協奏曲》相(xiang)媲美。
2、奧芬巴赫:《杰奎琳之淚》
《杰奎琳之(zhi)淚》是由法國(guo)作(zuo)曲家奧芬(fen)巴赫(he)(1819-1880)創作(zuo)的(de)大提琴曲。因(yin)其似詠似嘆的(de)旋(xuan)律,被普(pu)遍(bian)傳說(shuo)被杰奎琳·杜普(pu)蕾演奏過,而(er)更加(jia)舉世聞名(ming)。
3、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奏鳴曲》
1862年(nian),勃(bo)拉姆斯開(kai)始為大提(ti)琴(qin)和鋼琴(qin)作《第一(yi)大提(ti)琴(qin)奏鳴曲》,1865年(nian)完成了這首(shou)E小調(diao)杰作。
4、舒曼:《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作曲家于(yu)1850年10月10日(ri)至24日(ri),短短的15天之內完(wan)成這(zhe)部(bu)作品的創作,但他對某些細節一(yi)直(zhi)不滿意,直(zhi)至1854年仍在做(zuo)些小的修(xiu)改。
5、海頓:《D大調第二大提琴協奏曲》
海(hai)頓在1765年(nian)寫了(le)《C大(da)(da)調(diao)第(di)(di)一大(da)(da)提琴協奏曲》,1783年(nian)創作《D大(da)(da)調(diao)第(di)(di)二(er)(er)大(da)(da)提琴協奏曲》,兩者相(xiang)隔(ge)將(jiang)近二(er)(er)十年(nian),所以第(di)(di)二(er)(er)首(shou)要(yao)比第(di)(di)一首(shou)完美、成熟許多。
6、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德沃(wo)夏克的《b小調大(da)提(ti)琴協奏(zou)曲》作于1894-1895年,是德沃(wo)夏克為他的一位好朋友——大(da)提(ti)琴家哈努斯維(wei)漢(Hanu? Wihan)寫作的。
7、布魯赫:《晚禱》
布魯赫的《希伯來晚禱》本來也是一首猶太人的傳統歌謠,布魯赫本人非常喜歡猶太風格的音樂,所以他把猶太人在贖罪日晚禱時所唱的這首「Kol Nidrei」(希伯來文)改編成大提琴與管弦樂的小品。
8、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1876年,柴可夫斯基創作了《洛可可主題變奏曲》,題獻給他(ta)的好朋友、德國著(zhu)名大提(ti)琴家(jia)威廉·費曾(ceng)哈根(Wilhelm Fitzenhagen),該曲于1877年11月30日在(zai)莫斯科首演。
9、圣·哥倫布《悲泣》
音樂(le)大(da)師圣·哥倫布沉(chen)浸(jin)在喪妻之痛中(zhong)無法自拔,他帶(dai)著兩(liang)個女兒(er)遠離(li)喧(xuan)囂,過著隱居的生(sheng)活(huo),每當他演奏手中(zhong)的維(wei)奧爾琴時(shi),妻子的倩影便(bian)會出(chu)現在他的面前。
10、巴赫:《薩拉班德》
巴(ba)赫(he)的(de)(de)《六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BWV 1007-1012)》是(shi)無伴奏樂曲中最(zui)早(zao)聞名于世的(de)(de)典(dian)范,在音樂結構、藝術魅力和(he)思想深度上都舉(ju)世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