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

中國十大陶器燒制技藝非遺名錄 國內陶器燒制技藝非遺有哪些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 上傳提供 2024-07-25 評論 0
非遺陶器燒制技藝有哪些?起源于唐代,興盛于清代咸豐年間的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歷史悠久、特色顯著的藏族黑陶燒制技藝,當然必須有。此外,還有滎經砂器燒制技藝、牙舟陶器燒制技藝、建水紫陶燒制技藝、黎族泥片制陶技藝等。下面請看MAIGOO中國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陶器燒制技藝項目排行榜,進行更為詳細的了解。
中國十大陶器燒制技藝非遺項目
  • 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
    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傳統技藝,中國十大非遺陶器燒制技藝之一,2008年6月1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Ⅷ-98。保護單位:廣西欽州坭興陶藝有限公司。廣西欽州坭興陶器起源于唐代,興盛于清代咸豐年間。其陶泥質料選取的是欽州市欽江獨有的西岸硬質土和東岸軟質土,兩種土混合后軟硬相宜,泥質純凈細膩。坭興陶器需經1200℃左右高溫燒制而成,成品質地堅硬,打磨拋光后呈現古銅、墨綠、紫紅、天斑等色,細致光潤,色彩絢麗,無砂粒,無氣孔,無毒性。用坭興茶壺貯茶,經過一兩天仍能保持原來的茶色茶味。
  • 藏族黑陶燒制技藝·囊謙縣·迪慶州·稻城縣
    藏族黑陶燒制技藝,青海省囊謙縣/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稻城縣傳統技藝,2008年6月1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Ⅷ-98。保護單位:囊謙藏黑陶文化研究開發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市文化遺產管理所/稻城縣文化館。藏族黑陶燒制技藝歷史悠久,特色顯著,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尼西鄉湯堆村、四川省稻城縣赤土鄉阿西村和青海省玉樹地區囊謙縣等藏民居住區。
  • 滎經砂器燒制技藝
    滎經砂器燒制技藝:四川省滎經縣傳統技藝,2008年6月1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Ⅷ-98。保護單位:滎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據maigoo小編了解,四川省滎經砂器是一種工藝性強、文化內涵豐厚的民間手工藝品。早在兩千多年前,滎經已出現了砂器生產。滎經砂器制作沿用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傳統手工生產方式,分為采料、制坯、上釉、燒制等工序,制坯造型是其中的重要環節。生產過程中,手工操作力度的輕重、圖案的精粗、打磨的程度、上釉的優劣、焙燒的火候等都直接關系到成品的質量。
  • 牙舟陶器燒制技藝
    牙舟陶器燒制技藝,主要流行于貴州省平塘縣的傳統技藝,國內陶器燒制技藝非遺項目,2008年6月1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98。保護單位:平塘縣文物管理所(平塘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開發中心)。牙舟陶器生產始于明代洪武年間,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牙舟陶器燒制現仍保持原始古老的手工制作方式,以古樸淳厚著稱,特色鮮明,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尤其是陶器的玻璃釉能自然流淌,在燒制過程中隨著溫度的變化而產生各種紋理(俗稱“窯變”),令人嘆為觀止。
  • 建水紫陶燒制技藝
    建水紫陶燒制技藝,云南省建水縣傳統技藝,2008年6月1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98。保護單位:建水縣文化館。建水縣位于云南省南部,被譽為中國名陶的建水陶器就產于該縣碗窯村。碗窯村燒制建水紫陶的技藝始于清代道光年間,但此前碗窯村在宋元時代就已能夠燒制一般陶器,遺存至今的元代龍窯和陶器殘片即是明證。碗窯村以燒制陶器而得名,現有近三千人從事陶器生產。建水陶器燒制技藝由制泥、手工拉坯、濕坯裝飾、雕刻填泥、高溫燒制、無釉磨光等工藝組成。建水陶器所用的陶土呈紫色,故又稱“紫陶”。
  • 黎族泥片制陶技藝
    黎族泥片制陶技藝,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傳統技藝,我國有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陶器燒制技藝,2011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98。保護單位: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文化館。據買購小編了解,黎族傳統泥片制陶技藝歷史悠久。從海南出土的陶片分析,新石器早期已出現土法制陶。宋趙汝適《諸蕃志》“海南條”云:“按《隋志》謂:(黎族)人性輕悍……以土為釜。”泥片貼筑法制陶出現在泥條盤筑法制陶之前,歷史更為久遠,是史前文化的孑遺。泥片制陶技藝是我國早期制陶技藝的活化石,對人類社會發展史、手工技藝發展史的研究有重要價值。
  • 榮昌陶器制作技藝
    榮昌陶器制作技藝,重慶市榮昌區地方傳統技藝,2011年5月23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Ⅷ-98。保護單位:重慶市榮昌區安富街道文化服務中心。榮昌陶器系重慶市榮昌縣安富街道一帶民眾以鴉嶼山陶泥燒制的器皿用具。榮昌制陶業于宋代興起,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榮昌陶器的胎體主要原料是本地獨特的侏羅紀沉積黏土頁巖,分紅色和白色兩種。燒制后胎體呈赭紅色或象牙白,胎體輕薄而質地堅硬,可以與瓷器媲美,以“泥精貨”(不上釉)和“釉子貨”為代表,生產的陶器包括日用陶、包裝陶、工藝美術陶、園林建筑陶四個大類品種。
  • 平定砂器制作技藝
    平定砂器制作技藝,山西省平定縣傳統技藝,2014年11月11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98。保護單位:平定縣冠窯砂器陶藝有限公司。平定素有“砂器之鄉”的美譽,早在戰國時期已有生產。盛唐時期,平定砂器與江蘇宜興紫砂、廣東砂煲齊名,史稱“三鼎甲”。平定砂器制作工藝講究,從選料到成品熏釉,各道工序都有較高的手藝技巧,燒制出的砂器具有“煮飯不變色、燉肉不變味、煎藥不變性、烹茶不變香、栽花不爛根”的特點。
  • 宜興均陶制作技藝
    宜興均陶制作技藝,江蘇省宜興市傳統技藝,2014年11月11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98。保護單位:宜興均陶工藝有限公司。宜興均陶是指宜興均山一帶生產的帶釉陶器,早在宋代就聞名于世。均陶以其特有的“均釉”和“堆花”著稱。均陶堆花原稱貼花,是用不同于坯體的其他泥料,粘貼在陶器坯體表面形成圖案或圖形的一種裝飾手段。明永樂年間宜興窯場出現“大拇指堆花”法,即在陶器坯體上用右手大拇指,堆貼各式花卉人物、飛禽走獸等圖案。上釉、燒制后的陶器斑斕靈動、醇厚清雅,代代相繼,流傳至今。
  • 德州黑陶燒制技藝,山東省德州市地方傳統技藝,2014年12月3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為Ⅷ-98。保護單位: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德州黑陶燒制技藝,采用傳統的手工輪制,既保留了傳統的單層拉型成坯,也創造出一底雙層合成坯。在陶體的涼干過程中壓光、雕刻,然后燒成。坯體刻花多采用紅雕、淺雕以及透雕多種藝術手法。在紋樣上,主要有弦紋、刻劃圖案、鏤空,多取材于自然景物,并汲取木雕、剪紙、刺繡等藝術形式特點。
研究聲明:中國十大陶器燒制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Maigoo小編主要依據國內傳統技藝類(陶器燒制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傳承情況以及在國內地區的影響力等因素進行選擇,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國務院批準并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綜合參考互聯網相關排行榜/榜單進行推薦,名單僅供參考,排名不分先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補充。
本榜單僅供參考使用,如果對于該榜單您有更好的建議,請
更多相關榜單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zhan)注明(ming)“MAIGOO編(bian)輯上傳提(ti)供”的(de)所有(you)(you)作(zuo)品,均為(wei)MAIGOO網(wang)原創、合法擁有(you)(you)版權(quan)或有(you)(you)權(quan)使(shi)用(yong)的(de)作(zuo)品,未(wei)經(jing)本網(wang)授(shou)權(quan)不(bu)得轉載、摘編(bian)或利(li)用(yong)其它方式使(shi)用(yong)上述作(zuo)品。已經(jing)本網(wang)授(shou)權(quan)使(shi)用(yong)作(zuo)品的(de),應在授(shou)權(quan)范圍內使(shi)用(yong),并注明(ming)“來源:MAIGOO網(wang)”。違反上述聲明(ming)者,網(wang)站(zhan)(zhan)會追責到底。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