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fen)類
登錄 |    

中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有哪些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名錄】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MAIGOO品牌榜 上傳提供 評論 發布 反饋 0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世界文化遺產的數量能夠反映某地區、某國家的歷史文化的多樣性與深厚程度,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不僅能被世界矚目,還能被更好地保護傳承。那么中國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呢?一起來看下吧!
中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序號 名稱 所在地/隸屬 遺產名錄等級
京劇 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上海市,江蘇省,山東省,湖北省 Ⅳ-28
漢字書法 中國 Ⅶ-63
太極拳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上海市 Ⅵ-11
昆曲 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湖南省 Ⅳ-1
古琴藝術 北京市,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廣東省,香港,陜西省 Ⅱ-34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Ⅱ-70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Ⅱ-3
中國篆刻 中國 2009年(世界非遺名錄)
雕版印刷技藝 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青海省 Ⅷ-78
剪紙 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貴州省,云南省,陜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 Ⅶ-16
中國傳統木營造技藝 中國 2009年(世界非遺名錄)
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江蘇省 Ⅷ-13
端午節(傳統節日) 黑龍江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香港 Ⅹ-3
朝鮮族農樂舞 遼寧省,吉林省 Ⅲ-24
格薩(斯)爾 內蒙古自治區,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Ⅰ-27
侗族大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 Ⅱ-28
花兒 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Ⅱ-20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Ⅰ-25
媽祖祭典 天津市,浙江省,福建省,海南省,澳門,香港 Ⅹ-36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Ⅱ-4
南音 福建省 Ⅱ-71
熱貢藝術 中國 Ⅶ-49
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 中國 2009年(世界非遺名錄)
藏戲 四川省,西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 Ⅳ-80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中國 Ⅷ-9
宣紙制作技藝 中國 Ⅷ-65
西安鼓樂 中國 Ⅱ-61
粵劇 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香港,澳門 Ⅳ-36
羌年 四川省 Ⅹ-82
中國編梁木拱橋營造技藝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 2009年(世界非遺名錄)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海南省 Ⅷ-19
麥西熱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Ⅹ-49
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 福建省 Ⅷ-138
中國活字印刷術 中國 Ⅷ-135
中國針灸 上海市,浙江省,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 Ⅸ-5
赫哲族伊瑪堪 中國 Ⅴ-42
皮影戲 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黑龍江省,浙江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四川省,云南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 Ⅳ-91
福建木偶戲傳承人培養計劃 中國 2012年(世界非遺名錄)
珠算 安徽省 Ⅹ-119
農歷二十四節氣 浙江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河南省 Ⅹ-68
送王船 中國、馬來西亞 2020年(世界非遺名錄)
藏醫藥浴法 中國青海省 2018年(世界非遺名錄)
中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
京劇是一種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藝術。在中國各地都有廣泛的表演,但北京、天津和上海仍是主要的演出中心。京劇的唱、念主要使用北京方言,劇本則遵循一系列注重形式和韻律的嚴格規則而創作。京劇被視為中國傳統社會戲曲審美理想的集大成者,并且作為中國文化遺產得到廣泛認可。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詳細>>】
地址: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上海市,江蘇省,山東省,湖北省
中國書法是以筆、墨、紙等為主要工具材料,通過漢字書寫,在完成信息交流實用功能的同時,以特有的造型符號和筆墨韻律,融入人們對自然、社會、生命的思考,從而表現出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人格精神與性情志趣的一種藝術實踐。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書法歷經3000多年,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2009年入選中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詳細>>】
地址:中國
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各派既有傳承關系,相互借鑒,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百花齊放之態。太極拳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20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將“太極拳”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詳細>>】
地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上海市
昆曲,又稱昆劇、昆腔、昆山腔,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昆曲是現存的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對中國近代的所有戲劇劇種,如川劇、京劇都有著巨大的影響。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這些內容亦是培訓京劇演員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戲劇結構(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劇種所借鑒。昆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詳細>>】
地址: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湖南省
古琴藝術吸納了大量優雅動聽的曲調,演奏技法復雜而精妙,而且有著獨特的記譜法,大量樂譜都是人們口頭流傳下來的。古琴有七根弦,十三個徽,通過十種不同的撥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個八度。古琴是中國獨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古琴藝術體現為一種平置彈弦樂器的獨奏藝術形式,另外也包括唱、彈兼顧的琴歌與琴、簫合奏。2006年5月20日,古琴藝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北京市,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廣東省,香港,陜西省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是流傳于中國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的各種木卡姆的總稱,是流傳于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總稱,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東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在烏魯木齊等大、中、小城鎮也廣為流傳。也是集歌、舞、樂于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形式。2005年11月25日,中國政府報送的“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 詳細>>】
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長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13世紀以來的文學作品中已有記載。直至今日,長調仍保留著豐富的不同地域的風格。蒙古國和中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牧民的社會和文化生活中,在表演和當代音樂創作中,長調都扮演著主要角色。蒙古族長調以鮮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獨特的演唱形式講述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所以被稱為“草原音樂活化石”。2005年11月2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宣布了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蒙古國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 榮列榜中。【 詳細>>】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篆刻: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制作印章的藝術。中國篆刻是以石材為主要材料,以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象的一門獨特的鐫刻藝術。它由中國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藝發展而來,它既強調中國書法的筆法、結構,又突出鐫刻中自由、酣暢的藝術表達,于方寸間施展技藝、抒發情感,深受中國文人及普通民眾的喜愛。古代印章以獨特的風貌和高度的藝術性,為篆刻藝術奠定了優良的基礎。所以篆刻藝術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詳細>>】
地址:中國
雕版印刷技藝是運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圖案,再用墨、紙、絹等材料刷印、裝訂成書籍的一種特殊技藝,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比活字印刷技藝早400多年。它開創了人類復印技術的先河,承載著難以計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傳播史上起著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雕版印刷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后,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2009年,雕版印刷技藝正式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詳細>>】
地址: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青海省
中國剪紙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一種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貴州省,云南省,陜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
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是以木材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為木構件的主要結合方法,以模數制為尺度設計和加工生產手段的建筑營造技術體系。營造技藝以師徒之間言傳身教的方式世代相傳。這種營造技藝體系延承了7000多年,遍及中國全境,并傳播到日本、韓國等東亞各國,是東方古代建筑技術的代表。2009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筑研究所負責申報的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詳細>>】
地址:中國
南京云錦織造技藝存續著中國皇家織造的傳統,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國織錦技藝最高水平的代表,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它將“通經斷緯”等核心技術運用在構造復雜的大型織機上,由上下兩人手工操作,用蠶絲線、黃金線和孔雀羽線等材料織出華貴織物,如龍袍。南京云錦織造技藝有著完整的體系,是人類非凡創造力的見證。南京云錦與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并稱“中國四大名錦”。2009年9月30日晚,中國南京云錦織造技藝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詳細>>】
地址:江蘇省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節期在農歷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歷史。由驅毒避邪的節令習俗衍生出各地豐富多彩的祭祀、游藝、保健等民間活動,主要有祭祀屈原、紀念伍子胥、插艾蒿、掛菖蒲、喝雄黃酒、吃粽子、龍舟競渡、除五毒等。各種活動因地域差別而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歸縣、黃石市更具典型性。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并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詳細>>】
地址:黑龍江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香港
中國朝鮮族農樂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體,反映傳統農耕生產生活中祭祀祈福、歡慶豐收的民間表演藝術。“農樂舞”俗稱“農樂”,流傳于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等地的朝鮮族聚居區。歷史可追溯到古朝鮮時代春播秋收時的祭天儀式中的“踩地神”。農樂舞分為十二部分。朝鮮族農樂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者伴隨嗩吶、洞簫、鑼鼓的節拍歡歌起舞,表達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2006年5月20日,朝鮮族農樂舞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遼寧省,吉林省
《格薩(斯)爾》是關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薩爾神圣業績的宏大敘事。史詩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關族群關于自然萬物的經驗和知識,成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眾共享的精神財富,至今仍是藏族等各族群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的重要依據。格薩爾史詩也稱《格薩爾王傳》,是一部一百多萬詩行、兩千多萬字的作品。作品講述了傳說中的嶺國國王格薩爾的故事,他以驚人的毅力及神奇的力量征戰四方、抑強扶弱造福人群。2006年5月20日,格薩爾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侗族大歌是無伴奏、無指揮的侗族民間多聲部民歌的總稱。包括聲音歌、敘事歌、童聲歌、踩堂歌、攔路歌。侗族大歌無論是音律結構、演唱技藝、演唱方式和演唱場合均與一般民間歌曲不同,它是一領眾和,分高低音多聲部諧唱的合唱種類,屬于民間支聲復調音樂歌曲,這在中外民間音樂中都極為罕見,侗族大歌不僅僅是一種音樂藝術形式,對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傳承和凝聚都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體現。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詳細>>】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
花兒產生于明代初年,即公元1368年前后,是流傳在中國西北部甘、青、寧三省的漢、回、藏、東鄉、保安、蒙等民族中共創共享的民歌。因歌詞中把女性比喻為花朵而得名。它用漢語演唱,音樂上受羌、藏、漢、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傳統音樂的影響。花兒結構分兩段,前段比興、后段是歌唱的主題內容。曲調具有濃郁的抒情性,演唱時用臨夏方言,有濃郁的地方氣息。“花兒”唱詞和曲調分“河州花兒”和“蓮花山花兒”兩大類。2007年,入選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詳細>>】
地址: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柯爾克孜史詩《瑪納斯》傳唱千年,是中國三大史詩之一,其演唱異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瑪納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譜系式傳奇敘事,長達23.6萬行,反映了柯爾克孜人豐富的傳統生活,是柯爾克孜人的杰出創造和口頭傳承的“百科全書”。相關社區的傳統節慶、民俗活動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間。史詩以瑪納斯及其七代子孫的英雄業績為主線,反映了柯爾克孜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衛民的英雄主義精神。2009年,入選世界非遺名錄。【 詳細>>】
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媽祖是中國影響最大的航海保護神。隨著航海業的發展和媽祖的影響擴大,歷代朝廷封媽祖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媽祖信俗又稱娘媽信俗、娘娘信俗、天上圣母信俗、湄洲媽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廟會、習俗和傳說等為表現形式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決定將”媽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也是莆田市第一次世界級遺產,使湄洲獲得了一張世界名片。【 詳細>>】
地址:天津市,浙江省,福建省,海南省,澳門,香港
呼麥是蒙古族人創造的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一個歌手純粹用自己的發聲器官,在同一時間里唱出兩個聲部。在中國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獨一無二的。呼麥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創造。它傳達著蒙古族人民對自然宇宙和世界萬物深層的哲學思考和體悟,表達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諧生存發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呼麥聲部關系的基本結構為一個持續低音和它上面流動的旋律相結合。又可以分為"泛音呼麥"、"震音呼麥"、"復合呼麥"等。在中國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獨一無二的。2009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詳細>>】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南音是集唱、奏于一體的表演藝術,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簫、二弦、三弦、拍板等樂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5個漢字符號記寫樂曲。其演唱形式、樂器形制、宮調旋律、曲目曲譜及記譜方式獨特,為研究中國古代音樂提供了豐富的歷史信息。其音樂主要由“指”、“譜”、“曲”三大類組成,是中國古代音樂比較豐富、完整的一個大樂種,是“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福建省
熱貢藝術主要指唐卡、壁畫、堆繡、雕塑等佛教造型藝術,是藏傳佛教的重要藝術流派。這是一門獨具一格的古老藏族文化藝術,其作品造型準確生動,工筆精細絕美,色彩艷亮,富于裝飾性。熱貢藝術以其濃郁的宗教色彩和鮮明的地域特色,為信仰藏傳佛教的各族僧俗群眾所喜愛。它承載著熱貢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是相關社區廣大民眾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熱貢藝術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枝瑰麗的奇葩,也是藏族不同地區之間、藏漢民族文化之間交相輝映的產物。2006年5月20日,熱貢藝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中國
蠶桑絲織是中國的偉大發明,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識。這一遺產包括栽桑、養蠶、繅絲、染色和絲織等整個過程的生產技藝,其間所用到的各種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織機,以及由此生產出來的絢麗多彩的綾絹、紗羅、織錦和緙絲等絲綢產品,同時也包括這一過程中衍生出來的相關民俗活動。中國蠶桑絲織包括:杭羅、綾絹、絲綿、蜀錦、宋錦等織造技藝及軋蠶花、掃蠶花地等絲綢生產習俗。2009年9月30日,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詳細>>】
地址:中國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藏戲是帶著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戲劇,形成于14世紀,流傳于青藏高原。常演劇目為八大傳統藏戲,內容大都是佛經中勸善懲惡的神話傳說。藏戲承載著藏族文化的血脈,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是他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2006年5月20日,藏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四川省,西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
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是一種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藝術性的傳統手工藝,制作與技能性主要表現在原料配制、成型裝飾、高溫燒成等方面。龍泉青瓷燒制技藝服務人類生活,其成品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陳設瓷、裝飾瓷、茶具、餐具等,是燒制技術與藝術表現的完美結合。龍泉窯燒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寧靜,是中國古典審美情趣的表現。2009年9月,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球唯一入選“非遺”的陶瓷類項目。【 詳細>>】
地址:中國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宣紙是傳統手工紙的杰出代表,居文房四寶之首,具有質地綿韌、不蛀不腐等特點。自唐代以來,它一直是書法、繪畫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載體,至今仍不能為機制紙所替代。宣紙傳統制作技藝有108道工序,對水質、原料制備、器具制作、工藝把握都有嚴格要求。宣紙制作技藝于2006年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5月20日,宣紙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中國
西安鼓樂是流傳在西安及周邊地區的鼓吹樂。樂隊編制分敲擊樂器與旋律樂器兩大類,演奏形式分為坐樂和行樂。樂曲結構龐大、風格典雅,是中國傳統器樂文化的典型代表,對研究中國古代音樂有著極高的學術價值。西安鼓樂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內發現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間樂種之一,是中國古代傳統音樂的重要遺存,被國際音樂界和史學界譽為“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2009年9月30日,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詳細>>】
地址:中國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廣東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流行于嶺南地區等粵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粵劇是用粵語演唱的戲劇樣式,有300余年的歷史。粵劇吸納了多元的音樂、戲劇元素,將梆子、二簧聲腔與粵方言音韻予以完美的結合,創造性地拓展了中國戲曲的藝術表現,成為中國南北戲曲藝術的集大成者,迥異于中國其他戲曲劇種。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香港,澳門
羌年是中國四川省羌族的傳統節日,于每年農歷十月初一舉行慶祝活動。節日期間,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禱繁榮,在釋比的細心指引下,村民們身著節日盛裝,舉行莊嚴的祭山儀式,殺羊祭神。然后,村民們會在釋比的帶領下,跳皮鼓舞和薩朗舞。羌年此日,要讓耕牛休息,喂以面饃和麥草。有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饃饃掛在牛角上,然后放其出圈自由活動。2008年6月7日,四川省茂縣、汶川縣、理縣、北川羌族自治縣申報的羌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四川省
中國編梁木拱橋營造技藝是采用原木材料,使用傳統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運用“編梁”等核心技術,以榫卯連接并構筑成極其穩固的拱架橋梁技藝體系。木拱橋的建造工作由一名木匠師傅指揮,其他木匠操作來完成。木匠工藝按照嚴格的程序,通過口頭傳授和個人示范流傳下來,抑或通過師傅對學徒的教授或是作為家族手藝,代代相傳。作為傳統工藝的載體,木拱橋既是傳播工具,也是傳播場所。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由浙江省和福建省聯合申報。慶元縣屬申報的具體地區之一,另外還包括溫州市泰順縣和福建省寧德市的屏南縣、壽寧縣、周寧縣。【 詳細>>】
地址:中國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是中國海南省黎族婦女創造的一種紡織技藝,它集紡、染、織、繡于一體,用棉線、麻線和其他纖維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黎族婦女從小就從母親那里學習扎染經紗布、雙面繡、單面提花織等紡織技藝。母親們通過口傳心授,傳授技能。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包括紡、染、織、繡四大工序。紡紗,即把棉花脫子、抽紗,把紗繞成錠。染色,黎族傳統的染料有植物染料、動物染料和礦物染料三種。2006年5月20日,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海南省
麥西熱甫是維吾爾人民文化傳統的最為重要的承載者。麥西熱甫是一種舞蹈和娛樂活動形式的名稱,指那種有眾多人員參加,所謂參加是指在場者沒有觀眾而全部是活動的參加者,以歌舞為主的大型自娛自樂活動。完整的麥西熱甫活動包括一系列豐富的習俗和表演藝術,如音樂、舞蹈、戲劇、民間藝術、雜技、口頭文學、飲食及游戲。維吾爾木卡姆是此項活動中最包羅萬象的藝術形式,它將歌唱、舞蹈和娛樂結合在了一起。于2010年,入選世界非遺名錄。【 詳細>>】
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發展于中國南方的福建省,它使具備水密隔艙的海輪建造成為可能。如果航行途中一兩個船艙偶然受損,海水不會涌進其他船艙,而船也會繼續漂浮。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是福建沿海木船制造的一項重要的民族傳統手工技藝,以樟木、松木、杉木為主要材料,采用榫接、艌縫等核心技藝,使船體結構牢固,艙與艙之間互相獨立,形成密封不透水的結構形式,在“師傅頭”指揮下,由眾多工匠密切配合完成。2010年11月15日,中國申報項目《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福建省
中國的木活字印刷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術之一,浙江瑞安保持了這門技術,那里依然使用這種技術編印譜牒。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制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2010年11月15日《活字印刷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列入2010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中國
針灸是傳統中醫的一種醫療手段,除在中國得到廣泛應用之外,在東南亞、歐洲和美洲地區也有實踐。針灸理論認為,人體如同一個由各種經絡連接起來運行的小宇宙,通過物理刺激經絡,就有可能促進人體的自我調節功能并為病人帶來健康。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2010年,入選世界非遺名錄。【 詳細>>】
地址:上海市,浙江省,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
伊瑪堪是中國東北地區赫哲族的獨特說唱藝術,表演形式為一個人說唱結合地進行敘述,無樂器伴奏,采用葉韻和散文體的語言,運用不同的唱腔表現人物和情節,多講述部落征戰、生活民俗以及赫哲族英雄降妖伏魔、抗擊入侵者的故事。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在傳承赫哲族語言、信仰、民俗和習慣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2011年11月23日,在巴厘島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赫哲族伊瑪堪說唱”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中國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戰國,興于漢朝,盛于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用牛皮、驢、馬、騾皮,經過選料、雕刻、上色、縫綴、涂漆等幾道工序做成的。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詳細>>】
地址: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黑龍江省,浙江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四川省,云南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
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主要包括計劃主要包括:采用學校教育、師傅帶徒、劇團培訓等方式,培養木偶戲傳承人;推進“木偶戲進校園、進社區”,普及木偶戲知識;編寫木偶戲教材、普及讀物,制作音像制品等。2012年12月4日于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會議上,成功入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成為全球10項優秀實踐名冊項目之一,也實現了中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優秀實踐名冊項目零的突破。【 詳細>>】
地址:中國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算盤是漢族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明代商業經濟繁榮﹐在商業發展需要條件下﹐珠算術普遍得到推廣。中國是算盤的故鄉。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3年12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開幕。為期6天的會議將審議近30個非遺申報項目,其中包括中國的珠算。【 詳細>>】
地址:安徽省
二十四節氣,英文名字為The24SolarTerms,是指中國農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詳細>>】
地址:浙江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河南省
送王船是閩南人表達對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舉行的一種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擁有600多年的歷史,通過一系列祭祀儀式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送王船廣泛流傳于中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2020年12月17日,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地址:中國、馬來西亞
藏醫藥浴法,藏語稱“瀧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風、空“五源”生命觀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觀及疾病觀為指導,通過沐浴天然溫泉或藥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調節身心平衡,實現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傳統知識和實踐。藏醫藥浴法是將全身或部分肢體浸泡于藥物煮熬的水汁中,然后臥熱炕發汗,使腠理開泄,祛風散寒、化瘀活絡,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療法。 藏醫經典《四部醫典》中,列有專章講述藥浴療法。2018年11月28日,中國“藏醫藥浴法”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一遺產項目既體現了相關社區民眾通過沐浴防病、療疾的民間經驗,也是以《四部醫典》為代表的傳統藏醫理論在當代健康實踐中的繼承和發展。【 詳細>>】
地址:中國青海省
相關文章推薦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ben)站為注冊用戶(hu)提供(gong)信(xin)息(xi)存(cun)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chuan)提供(gong)”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冊用戶(hu)自(zi)主發布上(shang)傳(chuan),不代表(biao)(biao)本(ben)(ben)站觀點,更(geng)不表(biao)(biao)示(shi)本(ben)(ben)站支持購買和交(jiao)易,本(ben)(ben)站對網頁中內容(rong)的合法(fa)性(xing)、準(zhun)確性(xing)、真實性(xing)、適用性(xing)、安全性(xing)等概不負(fu)責。版權歸原作者(zhe)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xin)息(xi)、錯誤(wu)信(xin)息(xi)或任(ren)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wo)們,我(wo)們將在第一(yi)時間刪除或更(geng)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明: 快速提交發布>>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xin)評(ping)論
暫無評論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1642928個品牌入駐 更新517447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71659個加盟需求 已有1301271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