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中國非遺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之傳統戲劇項目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ji) 上傳提供 評論 發布 反饋 0
導語 / INTRODUCTION
戲劇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為了更好地保護和讓傳統戲劇得以傳承,有很多戲曲劇種都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本文就為大家列舉入選中國非遺的傳統戲劇名單,包括京劇、粵劇、豫劇、川劇、皮影戲、梨園戲、秦腔、河北梆子、漢劇、評劇、越劇等。
國家級(ji)非遺傳統戲(xi)劇(ju)名(ming)單
序號 名稱 所在地區 遺產名錄等級
京劇 上海市 Ⅳ-28
粵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Ⅳ-36
皮影戲 廣東省 Ⅳ-91
川劇 重慶市 Ⅳ-12
藏戲 西藏自治區 Ⅳ-80
徽劇 江西省 Ⅳ-29
豫劇 河北省 Ⅳ-23
評劇 北京市 Ⅳ-51
黃梅戲 湖北省 Ⅳ-60
越劇 浙江省 Ⅳ-53
二人臺 內蒙古自治區 Ⅳ-73
木偶戲 廣東省 Ⅳ-92
晉劇 內蒙古自治區 Ⅳ-18
花鼓戲 安徽省 Ⅳ-112
秦腔 寧夏回族自治區 Ⅳ-16
漢劇 湖北省 Ⅳ-30
亂彈 河北省 Ⅳ-39
閩劇 福建省 Ⅳ-45
滬劇 上海市 Ⅳ-54
蘇劇 江蘇省 Ⅳ-55
歌仔戲 福建省 Ⅳ-64
曲劇 河南省 Ⅳ-68
侗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 Ⅳ-83
甌劇 浙江省 Ⅳ-106
土生土語話劇 澳門 Ⅳ-171
巴貢(霞爾巴貢) 西藏自治區 Ⅳ-170
白族吹吹腔 云南省 Ⅳ-169
寧河戲 江西省 Ⅳ-167
雜劇作場戲 福建省 Ⅳ-166
滿族新城戲 吉林省 Ⅳ-165
吉劇 吉林省 Ⅳ-164
南路絲弦 河北省 Ⅳ-163
端公戲 云南省 Ⅳ-168
滑稽戲 江蘇省 Ⅳ-156
二夾弦 安徽省 Ⅳ-113
淮劇 江蘇省 Ⅳ-102
眉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Ⅳ-99
墜子戲 安徽省 Ⅳ-97
賽戲 山西省 Ⅳ-95
儺戲 貴州省 Ⅳ-89
目連戲 江西省 Ⅳ-87
花燈戲 貴州省 Ⅳ-78
燈戲 重慶市 Ⅳ-77
道情戲 甘肅省 Ⅳ-71
秧歌戲 河北省 Ⅳ-70
采茶戲 江西省 Ⅳ-65
高腔 安徽省 Ⅳ-7
青陽腔 江西省 Ⅳ-6
東河戲 江西省 Ⅳ-162
永修丫丫戲 江西省 Ⅳ-161
國家級非遺傳統戲劇(ju)介紹(部分(fen))
京劇是一種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藝術。在中國各地都有廣泛的表演,但北京、天津和上海仍是主要的演出中心。京劇的唱、念主要使用北京方言,劇本則遵循一系列注重形式和韻律的嚴格規則而創作。京劇被視為中國傳統社會戲曲審美理想的集大成者,并且作為中國文化遺產得到廣泛認可。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詳細>>】
地址: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上海市,江蘇省,山東省,湖北省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廣東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流行于嶺南地區等粵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粵劇是用粵語演唱的戲劇樣式,有300余年的歷史。粵劇吸納了多元的音樂、戲劇元素,將梆子、二簧聲腔與粵方言音韻予以完美的結合,創造性地拓展了中國戲曲的藝術表現,成為中國南北戲曲藝術的集大成者,迥異于中國其他戲曲劇種。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香港,澳門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戰國,興于漢朝,盛于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用牛皮、驢、馬、騾皮,經過選料、雕刻、上色、縫綴、涂漆等幾道工序做成的。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詳細>>】
地址: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黑龍江省,浙江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四川省,云南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
川劇流行于四川省、重慶市及云南、貴州、湖北省的部分地區,是中國西南部影響最大的地方劇種。它主要有高腔、胡琴、彈戲、昆曲、燈調五種聲腔,是明末清初以來中國戲曲聲腔劇種演變歷史的一個縮影。明末清初,昆曲、弋陽腔、青陽腔、陜西梆子、湖北漢調、徽調等聲腔流入四川,乾隆、嘉慶年間與當地的薅秧調、川江號子、地方小調、宗教音樂等逐漸融合,基本完成了外來聲腔“四川化”的演變過程。辛亥革命前后,高腔、昆曲、胡琴、彈戲及四川本土的燈戲在同臺演出過程中融為一體,形成“五腔共和”的川劇,一直延續至今。【 詳細>>】
地址:重慶市,四川省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藏戲是帶著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戲劇,形成于14世紀,流傳于青藏高原。常演劇目為八大傳統藏戲,內容大都是佛經中勸善懲惡的神話傳說。藏戲承載著藏族文化的血脈,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是他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2006年5月20日,藏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地址:四川省,西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
徽劇是一種重要的地方戲曲聲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內和江西省婺源縣一帶。明末清初,亂彈聲腔傳入安徽,與地方聲腔及民間音樂結合,在安慶府的石牌、樅陽、桐城等地形成撥子。乾隆年間,撥子與四平腔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二簧腔又與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劇的基礎。徽劇的音樂唱腔可分徽昆、吹腔、撥子、二簧、西皮、花腔小調等類。徽昆以演武戲為主,多用嗩吶、鑼鼓,氣勢宏大;吹腔兼有曲牌體和板腔體形式,以笛和小嗩吶為主奏樂器。【 詳細>>】
地址:安徽省,江西省
豫劇(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在浙江各地也廣為流傳。當代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臺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意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新西蘭、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非遺名錄第一批。【 詳細>>】
地址:河北省,河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評劇原名蹦蹦戲、落子戲,又名平腔梆子戲,簡稱平戲,1935年正式使用評劇的名稱。它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及東北等地,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1910年前后,以成兆才為首的蹦蹦戲藝人以河北省東部灤州一帶的對口“蓮花落”為基礎,吸收東北二人轉的音樂和劇目,后來又吸收京劇、皮影、大鼓等的音樂和表演藝術,并在演出中采用全套河北梆子樂器伴奏,形成評劇的基本樣式,這一新興的戲曲聲腔劇種后來又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詳細>>】
地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
黃梅戲起源于湖北黃梅,原名黃梅調、采茶戲等,現流布于安徽省安慶市、湖北省黃梅縣等地。清末湖北省黃梅縣一帶的采茶調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并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漸發展為一個新的戲曲劇種,當時稱為懷腔或懷調,這就是早期的黃梅戲。其后黃梅戲又借鑒吸收了青陽腔和徽調的音樂、表演和劇目,開始演出“本戲”。后以安慶為中心,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黃梅戲成為安徽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和全國知名的大劇種。【 詳細>>】
地址:安徽省,湖北省
越劇——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有觀點認為是“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亦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依次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之一。發源于浙江嵊州,發祥于上海,繁榮于全國,流傳于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昆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 詳細>>】
地址: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
更(geng)多相關(guan)榜單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注明“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所有作(zuo)品(pin),均(jun)為MAIGOO網原創、合法擁有版權或(huo)有權使(shi)用的作(zuo)品(pin),未經本(ben)網授(shou)權不得(de)轉(zhuan)載、摘編或(huo)利用其它方式使(shi)用上述作(zuo)品(pin)。已經本(ben)網授(shou)權使(shi)用作(zuo)品(pin)的,應在授(shou)權范圍內(nei)使(shi)用,并(bing)注明“來源(yuan):MAIGOO網”。違(wei)反上述聲明者(zhe),網站會追責到底。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評(ping)論
暫無評論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1642928個品牌入駐 更新517447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71708個加盟需求 已有1301381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