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 INTRODUCTION
臺灣有名的近代人物,有連橫、丘逢甲、黃玉階、李敖、蔣介石、簡大獅、陳澄波……其中,連橫是臺灣歷史學家、詩人,字武公,號雅堂,又號劍花,臺灣臺南人,祖籍福建漳州龍溪縣,著有著有《臺灣通史》、《臺灣語典》、《臺灣詩乘》等。本文為大家盤點臺灣十大最有名的近代人物排行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臺灣十大近代名人排行榜,主要考量他們取得的成就(著作、官職、榮譽頭銜等)、知名度、影響力得出。名單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歡迎在末尾評論/批評指正。 為我喜歡的投票>>
連橫(1878年2月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譜名重送,表字天縱、字雅堂,號武公、劍花,別署慕陶、慕真。臺灣省臺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今漳州龍海)。著有《臺灣通史》、《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大陸詩草》、《劍花室詩集》等,是臺灣著名愛國詩人和史學家,被譽為“臺灣文化第一人”。
【 詳細>>】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漢族,字仙根,又字吉甫,號蟄庵、仲閼、華嚴子,別署海東遺民、南武山人、倉海君。辛亥革命后以倉海為名。晚清愛國詩人、教育家、抗日保臺志士。祖籍廣東嘉應州鎮平縣(今廣東蕉嶺),1864年生于臺灣苗栗縣銅鑼灣,1887年中舉人,1889年己丑科同進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1912年元旦因肺病復發,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廣東鎮平縣(今蕉嶺縣)淡定村,終年48歲。臺灣建有逢甲大學以示紀念。
【 詳細>>】
黃玉階(1850年-1918年),本籍中國臺灣臺中,1870年學習中醫,1876年執業,1882年全家遷至臺灣臺北大稻埕繼續從事中醫。1895年,臺灣日治時期開始后,他則繼續于杏林服務,并于1897年正式取得日本政權發給的中醫師執照。除了醫術之外,黃玉階對臺灣社會最大貢獻在于推動臺灣社會現代化。例如:他于1900年創立臺北天然足會,即被認為是廢除臺灣女子纏足的關鍵公益團體。除了“放足”之外,他也認為“斷發不改裝”有助于社會風俗改良,因此成立了宗旨為“剪辮發,仍穿唐裝”的“斷發不改裝會”。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字敖之,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國學大師,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臺灣作家,歷史學家,詩人。李敖有《北京法源寺》、《陽痿美國》、《李敖有話說》、《紅色11》等100多本著作,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所以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
【 詳細>>】
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其祖籍江蘇宜興,生于浙江奉化,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中華民國總統等職。其從政生涯橫跨北伐、訓政、國共內戰、對日抗戰、行憲、民國政府退守臺灣及東西方冷戰,在中國近代史進程產生過極為重要的影響。
【 詳細>>】
簡大獅(1870年—1900年3月29日),本名簡忠浩,生于臺灣省淡水縣(現新北市淡水區)。年輕時隨族親回南靖縣梅林鄉長教材祭祖省親,時值長教簡德潤大宗祠開設武術館,延請武林高手,教授族中子弟練武強身。簡大獅身高體壯,對武術素有興趣,便留下來習武。他力氣根大,宗祠門口兩只石獅子,一般人都挪不動,他能舉起繞行宗祠一周。眾人稱他力大過獅,于是易名“簡大獅”。
【 詳細>>】
陳澄波(1895-1947),生于嘉義,1913年考進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范科(今臺北師范學校),在校期間獲石川欽—郎指導對西洋美術有初步認識。畢業后在家鄉擔任教員,并與同儕藝術家林玉山等人友好。1923年赴日深造,三年級時作品即入選帝展,為臺灣油畫入選第一人,期間陳氏曾居留上海任教多所美術學校,1926年以一幅《嘉義街外》的作品,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這是臺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其后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它各項展覽。
【 詳細>>】
林語堂,中國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福建龍溪,現福建漳州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貧窮的牧師家庭。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早年留學國外,回國后在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著名大學任教,林語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1966年定居臺灣,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歲。林語堂既有扎實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詣,他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
【 詳細>>】
蔣渭水(1891年2月8日-1931年8月5日),字雪谷,臺灣省宜蘭縣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為臺灣日據時期醫師、民族運動者,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民眾黨的創立者,被視為最重要的日據時期反殖民運動領導領袖之一。蔣渭水秉持不妥協的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爭取自由,與日本臺灣政府當局持續抗爭,生平受日警檢束拘留10余次。因十余次坐監,蔣渭水得有閑暇寫作《獄中記》、《北署游記》等發表于《臺灣民報》,可稱之為監獄文學的精彩散文。1931年8月5日7時30分,蔣渭水病逝于臺北醫院,全中國同胞聞訃莫不痛惜。
【 詳細>>】
梁實秋,原名梁治華,字實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縣(今杭州)人。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現當代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代表作《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臺北,享年84歲。
【 詳細>>】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余光中馳騁文壇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
【 詳細>>】
嚴家淦(gàn)(1905年10月23日-1993年12月24日),乳名雨蓀,字靜波,號蘭芬,江蘇吳縣人,臺灣地區前領導人。少時曾就讀于木瀆小學,1926年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1931年任京滬杭甬鐵路管理局材料處長。1939年調任福建省政府建設廳長、財政廳長,因設計推行“田賦征實”制度,名噪一時。1966年被任命為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兼“行政院院長”,后蔣介石去世,接替其完成領導人任期。
【 詳細>>】
申明: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具體數據名單請以企業或機構最新公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