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品牌分類   知識分類          
移動端(duan)
  • 買購網APP
  • 手機版Maigoo
  
★★★

深圳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深圳博物館十大文物 深圳博物館必看展品 深圳博物館鎮館之寶盤點
本文章由 MAIGOO榜單研究員855號(hao) 上傳提供 2024-11-08 評論 0
深圳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總分館制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為一體,現有各類藏品4.5萬多件(套),其中珍貴文物5700多件(套)。下文maigoo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下深圳博物館十大必看文物,有祝允明草書《晚晴賦荔枝賦卷》、鳳鳥紋銅鼎、褐彩牡丹紋梅瓶、春秋雙獸首耳銅鑑、原始青瓷提梁三足盉、乘法口訣刻文磚等,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 01
    祝允明草書《晚晴(qing)賦》《荔枝賦》卷 鎮館之寶國寶級文物
    綜合指(zhi)數:93.0
    02
    西(xi)周鳳(feng)鳥(niao)紋銅鼎 國寶級文物西周晚期標準器
    綜合指數:91.4
    03
    元代褐(he)彩牡丹(dan)紋梅瓶 國寶級文物元代精品梅瓶
    綜(zong)合指數:89.8
    04
    春秋雙獸首(shou)耳銅鑑 國寶級文物春秋青銅器
    綜(zong)合指數(shu):88.2
    05
    原(yuan)始青瓷提梁三足盉 國寶級文物
    綜合指數(shu):86.6
    06
    東漢(han) "九(jiu)九(jiu)乘法(fa)口訣"刻文陶磚 館藏一級文物
    綜合指(zhi)數:85.0
    07
    元代龍泉窯青釉褐彩連座梅瓶 元代龍泉瓷器精品
    綜(zong)合指數:84.0
    08
    東漢三(san)段區段式神人紋鏡
    綜(zong)合(he)指數(shu):82.4
    09
    唐(tang)三彩(cai)白馬(ma)
    綜合指(zhi)數:80.8
    10
    鄭天鵬草(cao)書(shu)《和張南(nan)湖詩》卷
    綜(zong)合指(zhi)數:79.2

深圳博物館十大館藏排行榜,CNpp小編主要(yao)盤點了(le)現(xian)收藏于深圳博物館的珍(zhen)貴文(wen)物(wu),依據文(wen)物(wu)的歷史(shi)/藝術/科學(xue)研究價值、保護(hu)級別、網(wang)絡(luo)關注熱度(du)等因素,并結合互(hu)聯網(wang)相(xiang)關排(pai)行榜(bang)綜合得出。本文僅供(gong)參考,數(shu)據截至2023114,如有錯(cuo)誤、遺漏之處,歡迎在文末(mo)評論反饋。

本榜單僅供參考使用,如果對于該榜單您有更好的建議,請

深圳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1、祝允明草書《晚晴賦》《荔枝賦》卷
鎮館之寶國寶級文物
祝允明草書《晚晴賦》《荔枝賦》合卷,是1994年商承祚教授家屬捐贈給深圳博物館的,為國家一級文物,亦是深圳博物館鎮館之寶。祝允明號枝山,其書法造詣極深,尤以草書著稱,有“國朝第一”之美譽。此卷縱30厘米、橫457厘米,作于明嘉靖元年(1522 年)三月,抄寫晚唐杜牧《晚晴賦》與盛唐廣東名臣張九齡《荔枝賦》,行筆奔放,氣勢撼人,是祝允明晚年代表作。
2、西周鳳鳥紋銅鼎
國寶級文物西周晚期標準器
深圳博物館文物鳳鳥紋銅鼎,屬于追繳回來的被盜文物,原有七件,1989年出土于河南三門峽市虢國墓地,為國家一級文物,現有5件收藏于深圳博物館。這組鳳鳥紋鼎,器型、紋飾相同,大小依次遞減。鼎作半球形,逐漸收斂成圜底,口沿微斂,平沿,雙立耳稍向外撇,獸蹄形狀足。外腹口沿下飾有一周竊曲紋,腹部飾鳳鳥紋一圈。竊曲紋是一種高度簡化的夔龍紋,流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時期。
3、元代褐彩牡丹紋梅瓶
國寶級文物元代精品梅瓶
元代褐彩牡丹紋梅瓶,共一對,高36.6厘米、口徑6.5厘米、底徑14.3厘米,1981年出土于深圳南頭后海南殖M5,為國家一級文物,是深圳博物館必看展品。梅瓶是中國古代瓷器中一種常見的瓶式。這對梅瓶造型秀美,通體于白色素胎上滿繪褐彩紋飾,自上而下繪有5層花紋,從上而下依次為蓮瓣紋、卷草紋、龜錦紋為地的折枝牡丹菱形開光、蓮瓣紋、卷草紋及朵花紋菱形開光。此梅瓶造型秀美,紋飾描繪生動細膩,富有層次,為元代廣東地方瓷窯有特色的佳作,也是同類裝飾中器形最為精美的梅瓶。
4、春秋雙獸首耳銅鑑
國寶級文物春秋青銅器
雙獸首耳銅鑑是春秋時期文物,國家一級文物,1936年出土于河南輝縣琉璃閣甲墓,現為深圳博物館國寶文物。銅鑑是盛水的容器,在春秋晚期和戰國時期最為流行。這件銅鑑高28.5厘米、口徑60.5厘米、腹圍178厘米;呈圓形,深腹,寬平沿,微外折,束頸,微折肩,鼓腹下收,平底;在肩與腹之間有一對獸首狀耳。
5、原始青瓷提梁三足盉
青瓷是中國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以瓷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潔而斑斕著稱于世。深圳博物館的這件戰國青瓷文物——原始青瓷提梁三足盉,通高23厘米、口徑7.3厘米、腹徑19厘米,2010年日本某友好團體捐贈,為國家一級文物。這件三足盉的腹部一側安獸首短流作龍首,另側塑出龍尾,肩部置提梁且出戟作為龍身,構成一連貫的龍形。該器制作精美,造型、紋飾、胎釉等都代表了戰國原始瓷器的較高水平,同時是反映吳越貴族禮樂制度及喪葬習俗的重要實物。
6、東漢 "九九乘法口訣"刻文陶磚
館藏一級文物
東漢 "九九乘法口訣"刻文陶磚,長37厘米,寬17厘米,厚4厘米,長方形,青灰色,1981年出土于深圳紅花園漢墓,現為深圳博物館一級文物。乘法口訣刻文磚的磚面拍印菱形網格紋,并有青黃色釉斑,其中一面菱格紋僅占2/3,另1/3部位被抹平,豎刻“九九乘法口訣”文字兩行;書體為漢隸,字跡不甚工整,但筆劃清晰。這塊“九九乘法口訣”陶磚,文化價值很高,它證實了"九九乘法口訣"在東漢時期就已經被廣泛使用,堪稱是這一歷史脈絡的重要見證。
7、元代龍泉窯青釉褐彩連座梅瓶
元代龍泉瓷器精品
龍泉窯青釉褐彩連座梅瓶,元代瓷器,高16.7厘米、口徑3.5厘米、底徑4.7厘米,1993年國家文物局調撥,現收藏在深圳博物館。連座經瓶是宋代始燒的瓶式之一,而元代的經瓶瓶肩較寬,造型較為豐滿,常作盛酒器。此器小口,短頸,豐肩,腹至底漸收,淺圈足;瓶身與瓶座可以活動裝卸。整體胎厚細密,涂青釉,釉色青中泛黃,釉面有冰裂紋,口沿與瓶身有若干等距離的褐色彩斑作裝飾。這件連座經瓶造型古樸,鏤雕精細,釉色與褐彩渾然一體,相得益彰,為元代龍泉瓷器中的精品。
8、東漢三段區段式神人紋鏡
三段區段式神人紋鏡,為東漢青銅器,直徑17.5厘米、鏡緣厚0.4厘米,1986年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調撥,現收藏在深圳博物館。鏡背紋飾可分為三層,上段中部為玄武龜座背上豎起華蓋,其右為正面端坐神像,神像旁有側身站立的侍者三人,華蓋左邊有面向主神躬身站立手持物的侍者六人;中段亮主神頭朝鈕端,夾鈕對置;下段二神身軀后仰作鳳舞狀,二神中間有“8”形蔓帶間隔。銅鏡有12個方枚,各有一字:“吾作明竟(鏡),□山□□,湅三商岡”,故又名“吾作明竟”三段式神人紋銅鏡。此鏡鑄造精湛,花紋細密繁復,十分難得,同時 ... 反映了(le)古人的高超鑄鏡(jing)技術。 【展開全部】
9、唐三彩白馬
唐三彩馬作為陶器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體現了工匠的智慧和高超的技巧。深圳博物館館藏文物唐三彩白馬,高57.3、長60.5、寬20厘米,是2010年日本某友好團體捐贈。此馬造型頭小頸長,膘肥體壯,眼睛炯炯有神,富于藝術的表現力。馬通體施白釉,馬鬃施褐色,轡頭,鞍韉施以綠釉。全器雕塑精工,裝飾華麗,是大唐藝術的杰出代表。
10、鄭天鵬草書《和張南湖詩》卷
鄭天鵬草書《和張南湖詩》卷,縱24、橫748.5厘米,作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1994年由商承祚教授家屬捐贈,是必看的深圳博物館展品之一。鄭天鵬詩文與書法俱佳,著有《南溟集》《蓬萊亭集》等。鄭氏書法從宋元帖學而上溯魏晉二王,筆墨縱橫有度,體勢飄逸出眾,為世所珍。
  • 更多深圳博物館館藏珍品:

    銅器:

    “禽父丁(ding)”爵、商(shang)銅(tong)(tong)(tong)(tong)爵、商(shang)銅(tong)(tong)(tong)(tong)斝、商(shang)“丙(bing)”銅(tong)(tong)(tong)(tong)簋(gui)、西周(zhou)弦(xian)紋(wen)銅(tong)(tong)(tong)(tong)爵、西周(zhou)銅(tong)(tong)(tong)(tong)觚、西周(zhou)銅(tong)(tong)(tong)(tong)觶(zhi)、西周(zhou)渦紋(wen)銅(tong)(tong)(tong)(tong)鼎、西周(zhou)重環紋(wen)銅(tong)(tong)(tong)(tong)盨、春(chun)秋(qiu)鳥獸合體(ti)紋(wen)銅(tong)(tong)(tong)(tong)簋(gui)、春(chun)秋(qiu)蟠(pan)螭紋(wen)銅(tong)(tong)(tong)(tong)鼎、春(chun)秋(qiu)蟠(pan)螭紋(wen)銅(tong)(tong)(tong)(tong)編鐘、春(chun)秋(qiu)蟠(pan)螭紋(wen)銅(tong)(tong)(tong)(tong)镈、春(chun)秋(qiu)蟠(pan)虺紋(wen)銅(tong)(tong)(tong)(tong)鼎、戰(zhan)國(guo)蟠(pan)虺紋(wen)銅(tong)(tong)(tong)(tong)簠、戰(zhan)國(guo)銅(tong)(tong)(tong)(tong)蓋豆

    陶器:

    新石器時代?裴(pei)李崗(gang)文化(hua)雙(shuang)耳(er)紅陶壺(hu)、新(xin)石器時代?馬家(jia)窯文化(hua)菱格(ge)鋸齒紋彩陶壺(hu)、漢(han)(han)(han)代褐(he)綠釉(you)陶都樹、漢(han)(han)(han)代褐(he)釉(you)陶狗、漢(han)(han)(han)代彩繪陶坐俑形燈、西漢(han)(han)(han)黑(hei)陶嵌銅泡釘雙(shuang)耳(er)壺(hu)、唐(tang)(tang)(tang)三(san)(san)彩雙(shuang)龍(long)柄(bing)瓶、唐(tang)(tang)(tang)三(san)(san)彩結帶紋穿帶扁壺(hu)、唐(tang)(tang)(tang)三(san)(san)彩人面(mian)鎮墓(mu)獸、唐(tang)(tang)(tang)三(san)(san)彩駱駝(tuo)、金朝(chao)白地黑(hei)花開光(guang)詩文八方枕

    書畫:

    明代董其昌行書《爭座位帖》《送劉太沖序》卷、明(ming)王(wang)問草書雜(za)詠詩卷、明代劉正宗行書詩卷、清代今釋行書《贈別石友道兄之三衢群丞序》卷、清代(dai)招子(zi)庸《蘆蟹圖軸》、清代蘇(su)六朋(peng)《秋閑獨飲圖》橫幅、清代梁于渭《花(hua)石(shi)圖(tu)四(si)條屏(ping)》、清代(dai)(dai)房(fang)澍(shu)《設色(se)四(si)季花(hua)卉(hui)屏(ping)》、清代(dai)(dai)何(he)翀《花(hua)鳥圖(tu)軸》、清代(dai)(dai)蘇長春《浮山逸趣(qu)圖(tu)軸》、清代(dai)(dai)伍學(xue)藻《人(ren)物圖(tu)軸》

    瓷器:

    唐代白瓷龍柄壺、北宋青釉瓜棱執壺、北周青瓷劃花蓮瓣紋四系罐、北宋青白瓷獅鈕蓋注子、北宋青白瓷四耳蓋罐、北宋青白瓷堆塑蟠龍帶蓋魂瓶、北宋青白瓷瓜棱多角蓋罐、北宋青白瓷堆塑人物帶蓋魂瓶、元代卵白釉樞府銘印花碗、元(yuan)代耀(yao)州窯青釉(you)刻花玉壺春(chun)瓶、清(qing)代哥釉(you)貫(guan)耳穿帶瓶

更多相關榜單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ben)站注明(ming)“MAIGOO編(bian)輯”、“MAIGOO榜單研(yan)究員”、“MAIGOO文章(zhang)編(bian)輯員”上傳(chuan)提供的(de)所有(you)作(zuo)品,均(jun)為(wei)MAIGOO網(wang)(wang)原創、合(he)法(fa)擁有(you)版權(quan)或(huo)有(you)權(quan)使(shi)用(yong)的(de)作(zuo)品,未經(jing)本(ben)(ben)網(wang)(wang)授權(quan)不得轉載、摘編(bian)或(huo)利(li)用(yong)其它方(fang)式使(shi)用(yong)上述作(zuo)品。已經(jing)本(ben)(ben)網(wang)(wang)授權(quan)使(shi)用(yong)作(zuo)品的(de),應(ying)在(zai)授權(quan)范圍(wei)內使(shi)用(yong),并(bing)注明(ming)“來(lai)源:MAIGOO網(wang)(wang)”。違(wei)反上述聲明(ming)者(zhe),網(wang)(wang)站會追責到(dao)底。 推薦入榜>> 糾錯>> 投訴侵權>>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lun)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