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區內現存保護最完整的白族民居經典建筑——馬家大院,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地區2001年度文化遺產保護獎。馬(ma)家大院坐落(luo)在曲徑通幽的昆明(ming)老街(jie)街(jie)小(xiao)銀柜(ju)巷(xiang)。此宅又稱“金蘭茶苑”,原是護國元(yuan)老、滇軍名將洱(er)源人馬(ma)鉁的宅院,始建于1923年(nian)。馬(ma)鉁先(xian)生曾任(ren)昆明(ming)第一任(ren)市(shi)長,1924年(nian)舉(ju)家遷入新居(ju)。
馬家大院建造于1923年,坐南朝北,總面積1146平方米,為“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的磚木建筑。大院(yuan)為兩層(ceng)木樓房(fang)四合(he)相通,中間一(yi)個200平方米(mi)的青石(shi)板天井,擺放著花草(cao)、石(shi)水缸,屋角還有4個小天井。建筑集木雕(diao)、石(shi)刻(ke)等(deng)工(gong)藝為一(yi)體,雕(diao)梁畫棟,工(gong)藝精湛,是典型(xing)的“三(san)坊一(yi)照壁”白族民居(ju)經典建筑。
如果僅從大門和倒座的布局和結構看,這座大院又有昆明“一顆印”民房的特點,即大門開在正房對面倒座的中軸線上。整個建筑(zhu)坐北朝(chao)南,環境(jing)極為清幽(you)。南京大學(xue)建筑(zhu)所教(jiao)授(shou)趙辰與瑞(rui)士有關(guan)專家對這一典(dian)型(xing)民居進(jin)行(xing)過多方(fang)面研(yan)究,認為它(ta)不是一幢(chuang)普通意義(yi)上的舊(jiu)房,而是外國人(ren)眼中中國歷史文化(hua)的一個成(cheng)功(gong)典(dian)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