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潭東南有石亭,名西溪亭。清(qing)光緒(xu)年間泰安知府玉構題聯:“龍躍九霄,云騰致雨;潭深千(qian)尺(chi),水不揚波。”
潭北(bei)東(dong)百丈(zhang)崖上是(shi)長壽橋,1925年建(jian),拱橋跨溪,飾以朱紅鐵欄,與(yu)青山綠水相映,猶長虹(hong)臥波。橋兩側(ce)有石亭(ting)(ting)相對(dui),東(dong)為云水亭(ting)(ting),西為風雷亭(ting)(ting),1965年建(jian)。
橋下澗底平(ping)緩,溪水(shui)潺涓(juan)而來,驟然飛落絕澗,似銀(yin)河倒流,紳(shen)帶下垂,又名天紳(shen)泉。崖邊有幾條平(ping)行白紋橫貫(guan)東西,俗名陰陽界,馮玉祥在此設欄防護,后(hou)毀,1976年重建。
橋與欄之(zhi)間是廣闊石(shi)坪,光滑似(si)鏡,游人坐石(shi)上,聽泉觀景,賞心悅(yue)目(mu)。
橋北原有竹林寺遺址,今為竹林寺管理區駐地(di)。西(xi)北有竹林寺墓塔林遺址,久毀。1925年,兗州鎮守(shou)使張培榮號其夫(fu)人為無(wu)極真人,在(zai)此建無(wu)極廟(miao)。廟(miao)由山門、正殿、東西(xi)配殿和(he)禪房組(zu)成,1986年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