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雜糧粥的家常做法有哪些
1、五豆粥
配料:
五豆(dou)粥兩種(zhong)配料,一種(zhong)是(shi)紅豆(dou),綠豆(dou),黃豆(dou),黑豆(dou),蕓豆(dou),另一種(zhong)是(shi)紅豆(dou),綠豆(dou),黃豆(dou),黑豆(dou),紫米。
做法:
1、將紅(hong)豆,綠豆,黃豆,黑豆,蕓豆,蓮(lian)子,糙米(mi),薏米(mi)仁這些(xie)不容易(yi)熟的(de)原料用(yong)清水浸泡一(yi)夜;
2、將泡好的以上原料連同(tong)洗好的其他米類(lei)一(yi)同(tong)放入(ru)電壓力鍋內,用40分鐘熬制(zhi);
3、如果(guo)使(shi)用(yong)其他鍋(guo)具,可根據(ju)情況自由調節時間,以煮爛煮粘為準;
4、可以根據自己(ji)的喜(xi)好調整原料的種類和配比(bi)。
5、將五朵梅米(mi)伴(ban)侶和大米(mi)放在一起(qi)煮(zhu),以米(mi)飯煮(zhu)熟為準。
2、大棗銀耳粥
配料:
粳米(mi)100克(ke),銀(yin)耳10克(ke),紅棗(zao)15克(ke),蓮(lian)子10克(ke),枸杞10克(ke),白(bai)砂糖適(shi)量。
做法:
1、五谷雜糧(liang)粥的家常做法是什么(me)?先將干(gan)(gan)銀耳用冷水(shui)浸泡半天,擇洗干(gan)(gan)凈。
2、紅棗(zao)洗凈,泡軟去核。
3、蓮子、枸(gou)杞分別洗凈,泡軟備用。
4、粳(jing)米(mi)淘洗干凈(jing),用冷水(shui)浸泡半小(xiao)時,撈出,瀝(li)干水(shui)分。
5、鍋中加(jia)入(ru)約1000毫升冷水,將(jiang)粳米、紅棗放入(ru),先用旺(wang)火燒沸。轉小火熬煮(zhu)至八成熟時加(jia)入(ru)銀耳、白糖、枸(gou)杞,稍煮(zhu)即可。
3、薏仁綠豆大麥粥
材料:
大米80克(ke),薏仁20克(ke),綠豆20克(ke),大麥仁10克(ke),蔥(cong)花少(shao)許,食鹽3克(ke)。
做法:
1、五谷雜糧粥有哪些做法呢?先(xian)將大麥仁(ren)、薏仁(ren)、綠豆洗凈泡一個小(xiao)時。
2、泡過(guo)的(de)大(da)麥仁、薏(yi)仁、綠(lv)豆一同入鍋,煮到(dao)豆皮開始裂開、脫落。
3、把淘洗干凈的大(da)米放入同煮,煮爛即可。
4、大麥山藥粥
材料:
大米50克,麥仁100克,山(shan)藥100克。
做法:
1、將麥仁洗凈用(yong)涼水浸泡兩小(xiao)時。
2、浸泡好(hao)的麥仁和白米淘洗干凈后放入(ru)鍋(guo)中(zhong),放入(ru)足量的水(shui),大火(huo)(huo)熬開后,中(zhong)小火(huo)(huo)熬四五十分鐘。
3、山藥削(xue)好皮后放(fang)入冷水中浸泡備用(yong)。
4、45分(fen)(fen)鐘后(hou)米粥已經變得黏稠(chou)了再倒入山藥(yao)再煮15分(fen)(fen)鐘即可。
做五谷雜糧養生粥要注意什么
1、粗糧的(de)(de)質地比(bi)較緊(jin)致,所以(yi)更(geng)難煮熟。為了烹飪節(jie)約時(shi)間,更(geng)為了讓粗糧的(de)(de)口感更(geng)好(hao),可以(yi)提前將粗糧用水泡(pao)一泡(pao)。不同種類的(de)(de)粗糧,需要浸泡(pao)的(de)(de)時(shi)間也不同,黑米、糙米之類的(de)(de),建議泡(pao)4小(xiao)時(shi)左右。綠豆、紅豆等豆類粗糧,浸泡(pao)時(shi)間應該在12小(xiao)時(shi)以(yi)上,最好(hao)泡(pao)上24個小(xiao)時(shi)。
2、五(wu)谷雜糧養(yang)生粥(zhou)(zhou)制(zhi)作(zuo)注意(yi)事(shi)項有哪些?煮雜糧粥(zhou)(zhou)的(de)(de)話,水(shui)不能加太(tai)多,水(shui)多了粥(zhou)(zhou)太(tai)稀,口感(gan)不太(tai)好。水(shui)加少了,會使(shi)得粥(zhou)(zhou)太(tai)黏稠,讓人失去食欲。一般來說,煮粥(zhou)(zhou)水(shui)量應當是粗糧的(de)(de)6倍,這樣煮出來的(de)(de)粥(zhou)(zhou)口感(gan)比(bi)較好。
3、胃腸不好的人員,建議選擇好消化的雜糧,可以選擇黃小米和糙米,其他雜糧建議少吃,雜糧吃多了對身體也不好,也可食用八寶粥來補充營養。
申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