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wang)站分類
登錄 |    

養生茶怎么搭配最好 50個養生茶配方及做法大全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溫暖·生活家 上傳提供 評論 發布 反饋 0
摘要:由于現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很多人都處于身體亞健康狀態,想要擁有健康的體魄,可以通過飲食等手法進行日常調理,比如喝養生茶就是比較常見的養生方式之一。只要合理搭配,養生茶飲中的營養物質對我們的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那么養生茶怎么搭配最好?一般常用的養生茶飲材料有枸杞、紅棗、生地、桂圓、五味子、麥冬、綠茶等,下面精選了50種中藥養生茶,可以說是非常齊全的中藥養生茶大集合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取符合自己體質的中藥養生茶。

一、養生茶怎么搭配最好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飲茶的生活習慣與交際禮節,除了普通茶葉,還可以用幾種食材、花茶、茶葉搭配成養生茶,養生茶與普通茶葉不同之處在于,更側重于茶的養生保健功效。并且大部分養生茶,是以茶(cha)(cha)之形,發揮藥(yao)之效。含茶(cha)(cha)或以中藥(yao),或者(zhe)以藥(yao)食同源的原料制成(cheng)以養生保健為目的的茶(cha)(cha),都(dou)統稱(cheng)為養生茶(cha)(cha)。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溫暖·生活家"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但是人體質(zhi)各異飲(yin)(yin)(yin)茶也有講究。燥(zao)熱體質(zhi)的(de)人,應(ying)喝(he)涼性(xing)茶,虛寒(han)體質(zhi)者(zhe)(zhe),應(ying)喝(he)溫(wen)性(xing)茶。專家(jia)(jia)建(jian)議,燥(zao)熱體質(zhi)者(zhe)(zhe)喝(he)涼性(xing)茶;腸胃虛寒(han),平(ping)時吃點苦(ku)瓜、西瓜就感(gan)覺腹脹(zhang)不舒服(fu)的(de)人,應(ying)喝(he)中性(xing)茶或溫(wen)性(xing)茶,免疫力(li)低下或久病初愈患者(zhe)(zhe),可服(fu)用(yong)靈芝茶,老年人適(shi)合飲(yin)(yin)(yin)用(yong)紅(hong)茶及(ji)普(pu)洱茶。那么(me)養生茶怎(zen)么(me)搭(da)配最好(hao)呢?下面為大家(jia)(jia)詳細介紹50種養生茶飲(yin)(yin)(yin)的(de)配方以及(ji)做(zuo)法,并(bing)介紹其(qi)功效作(zuo)用(yong),一(yi)起(qi)來學習一(yi)下吧(ba)。

二、50個養生茶配方及做法大全

1、玄參茶

材料:玄參10g、綠茶3g。

做法:用(yong)300ml開水(shui)沖泡后飲(yin)用(yong)。可(ke)加冰糖。

功(gong)效:滋陰降火,除(chu)煩,解毒。

用途:熱病煩渴、便秘;自(zi)汗盜汗;咽喉(hou)腫(zhong)痛;癰(yong)腫(zhong);皮膚炎癥。

摘自(zi):傳統藥茶方。

2、玄青茶

材(cai)料:玄參5g、大青葉3g、綠茶3g。

做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冰糖。

功效:清熱涼(liang)血,養陰解(jie)毒。

用途:乳(ru)蛾(e)腫痛;感(gan)冒發熱;腮腺炎。

摘(zhai)自:傳統藥(yao)茶(cha)方。

3、枸杞茶

材料:枸杞10g、花茶(cha)3g、冰糖10g。

做(zuo)法:用(yong)250ml開水沖泡后飲(yin)用(yong),沖飲(yin)至味(wei)淡(dan)。

功效:滋腎潤肺,補肝明目。

用途:肝腎陽虧,腰膝酸軟(ruan)、頭暈目眩、目昏多淚(lei);虛勞咳嗽(sou);消渴;遺精。

摘自(zi):傳統藥茶(cha)方。

4、枸杞生地茶

材料:枸杞(qi)5g、生地3g、綠茶3g、冰糖(tang)10g。

做法:用250ml開水(shui)沖(chong)泡后飲用,沖(chong)飲至味淡。

功效:滋肝補腎,養陰清熱。

用途:肝腎陰不足所致(zhi)腰酸痛、口(kou)渴煩熱(re)、盜汗、潮(chao)熱(re)。

摘自:傳統(tong)藥茶方(fang)。

5、天花粉茶

材(cai)料:天花粉(fen)10g、綠茶3g。

做法:用300ml開水沖(chong)泡后飲用。可加冰糖。

功效:生津止渴,降火潤燥,排(pai)膿消腫。

用途(tu):熱病口渴(ke);消(xiao)渴(ke);肺燥咳(ke)血;黃疸;癰疽腫毒。

摘(zhai)自:傳(chuan)統藥茶(cha)方(fang)。

6、蘆根茶

材料:蘆根10g、綠茶3g。

做法:用300ml開(kai)水沖泡后飲用。可加(jia)冰糖。

功效(xiao):清熱(re)生(sheng)津(jin),除(chu)煩止嘔。

用途(tu):熱病(bing)煩(fan)渴;胃熱嘔吐(tu)泛(fan)酸;肺癰。

摘自:傳統藥茶方。

7、蘆麥茶

材料:蘆根5g、麥門冬3g、綠茶3g。

做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冰糖。

功效:養陰清熱。

用途:霍亂吐瀉、口煩渴、小(xiao)便黃;膀胱(guang)癌(ai);咽喉(hou)不利。

摘自:《千金方》。

8、枸杞龍眼茶

材料:枸(gou)杞(qi)5g、龍眼(yan)肉3g、綠茶3g、冰糖10g。

做法(fa):用前二(er)味藥的煎煮液(ye)300泡(pao)茶、糖飲用。

功效:滋腎補心(xin),安神。

用途(tu):陰血不足心悸(ji)、失眠、多(duo)夢。

摘自(zi):《攝生秘剖》。

9、枸杞芍茶

材(cai)料:枸杞5g、白芍3g、綠茶(cha)3g、冰糖10g。

做(zuo)法:用(yong)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yong),沖飲至味淡。

功效:養血(xue)柔肝。

用途:肝(gan)腎精血(xue)不(bu)足之慢性肝(gan)炎、肝(gan)硬化衄血(xue);陰虛陽亢之頭暈(yun)目眩、心悸(ji)、不(bu)寐;更年(nian)期(qi)綜(zong)合癥。

摘(zhai)自:傳統藥茶(cha)方。

10、枸杞龍茶

材料:枸(gou)杞(qi)5g、龍(long)膽草2g、綠茶3g、冰糖(tang)10g。

做法:用250ml開水(shui)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wei)淡。

功效:補肝養血,清熱除濕。

用途:急性(xing)傳染性(xing)肝炎;轉氨酶高。

摘自(zi):傳(chuan)統(tong)藥(yao)茶方。

11、枸杞五味茶

材(cai)料:枸(gou)杞5g、五味子3g、龍膽草3g、虎杖3g、綠(lv)茶5g、冰糖(tang)10g。

做(zuo)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ye)350泡茶(cha)飲(yin)用,沖(chong)飲(yin)至味淡。

功效:滋(zi)陰養肝,解毒除(chu)濕(shi);降轉氨酶。

用途:急性傳染性肝炎;肝功失常轉氨(an)酶偏高。

摘自:傳(chuan)統藥(yao)茶(cha)方。

12、天門冬茶

材料:天(tian)門冬(dong)10g、綠(lv)茶3g。

做(zuo)法:用300ml開水沖(chong)泡后(hou)飲用,可加冰糖。

功(gong)效:滋(zi)陰潤(run)燥,清肺(fei)降火(huo);抗(kang)菌,抗(kang)腫瘤。

用途(tu):陰虛發(fa)熱;咳(ke)嗽(sou)吐(tu)血(xue);肺(fei)癰;咽喉腫痛;消渴;便秘(mi);乳房腫瘤。

摘自:傳(chuan)統藥茶方。

13、生地茶

材料:生地10g、綠茶3g。

做法:用生(sheng)地的煎(jian)煮液300泡(pao)茶飲(yin)用,沖飲(yin)至(zhi)味淡。

功效:滋陰養血,降(jiang)血糖,升血壓,利尿(niao),抗菌,保肝(gan)。

用途:陰虛發熱、盜汗、口煩渴;月經不(bu)調;胎動不(bu)安;陰枯便秘(mi);風濕性(xing)關節炎;傳染性(xing)肝炎;濕疹、蕁麻(ma)疹、神經性(xing)皮炎等(deng)皮膚(fu)病。

摘自:傳統藥茶方。

14、生脈茶

材料(liao):五味(wei)子5g、人參(can)3g、麥冬3g、花茶3g、冰糖10g。

做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用途: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duan)懶言、口干作渴(ke)、汗出(chu)不止。

摘(zhai)自:《千金方》。

15、五味沙斛茶

材料:五味子5g、沙參3g、石斛3g、綠茶(cha)3g、冰糖10g。

做法(fa):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效:養胃(wei)益津。

用途:久痢傷津或熱病后傷津。

摘自:傳統藥茶(cha)方。

16、山茱萸茶

材料:山茱萸5g、花茶3g。

做法(fa):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yin)用,沖飲(yin)至味淡。

功效: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抗(kang)菌。

用途:腰膝酸痛;眩(xuan)暈;耳鳴(ming);陽痿;遺精;遺尿。

摘自:傳統藥茶方(fang)。

17、玉竹茶

材(cai)料:玉竹10g、綠茶3g。

做法:用300ml開水沖(chong)泡后飲用。可(ke)加冰糖(tang)。

功效(xiao):養陰潤燥,除(chu)煩止渴(ke)。

用(yong)途:熱病傷陰,咳嗽煩(fan)渴、虛勞發熱、消谷易(yi)機、小便頻數,咽(yan)喉(hou)不(bu)利。

摘自:傳統藥茶方。

18、益胃茶

材料:玉(yu)竹(zhu)5g、沙參3g、麥冬(dong)3g、生地3g、綠茶3g、冰糖10g。

做法:用300ml開水沖(chong)泡后(hou)飲(yin)用,沖(chong)飲(yin)至(zhi)味(wei)淡(dan)。

功效(xiao):益胃生津。

用(yong)途:熱病發(fa)汗后(hou),當(dang)復其(qi)陰,以滋養耗傷之胃津;咽喉不利。

摘自:《溫病條辨》。

19、玉竹薄茶

材料:玉竹(zhu)5g、薄荷(he)3g、菊花3g、綠茶3g。

做法:用(yong)300ml開水沖(chong)泡后飲用(yong)。可加冰糖。

功效:養陰(yin),疏表(biao),明目。

用途:外感(gan)熱病后目赤痛、視物昏花。

摘自:《圣濟總錄》。

20、石斛茶

材料:石斛5g、綠茶3g。

做法:用(yong)200ml開(kai)水沖泡后飲(yin)用(yong)。可加冰糖(tang)。

功(gong)效:益胃(wei)生津,清熱養陰。

用(yong)途:熱病(bing)傷津,口干煩(fan)渴;病(bing)后(hou)虛熱。

摘自:傳(chuan)統(tong)藥茶方。

21、石斛瓜蔞茶

材料:石斛5g、瓜蔞3g、綠茶3g。

做法:用(yong)250ml開(kai)水沖泡后(hou)飲用(yong)。可(ke)加冰糖。

功效(xiao):生津潤肺(fei),宣肺(fei)止(zhi)咳。

用途:肺燥(zao)咳嗽咯干痰;慢支炎。

摘自:傳統藥茶方。

22、地麥茶

材料(liao):生地5g、麥冬(dong)3g、天冬(dong)3g、綠茶(cha)3g。

做法(fa):用(yong)250ml開水沖(chong)泡后飲用(yong),沖(chong)飲至(zhi)味淡。

功(gong)效(xiao):清熱生津。

用(yong)途:熱(re)病后傷津,口煩渴、汗出;消渴。

摘自:傳統藥茶(cha)方。

23、當歸羌茶

材料:當歸5g、羌活3g、花茶3g。

做法(fa):用(yong)前二味(wei)藥的煎煮液(ye)300泡茶飲用(yong),沖(chong)飲至(zhi)味(wei)淡。

功(gong)效:通血(xue)脈,散寒(han)滯。

用途:冠心病因風寒誘發而加劇心胸(xiong)悶痛(tong)、上肢酸痛(tong)。

摘自:傳(chuan)統藥茶(cha)方。

24、麥冬地骨茶

材料(liao):麥門(men)冬5g、地骨皮3g、綠茶3g。

做(zuo)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冰糖。

功效(xiao):養肺陰(yin),清虛熱。

用途:骨(gu)蒸(zheng)肺痿(wei),四肢煩熱(re)、不能(neng)食、口干渴。

摘自:《圣濟總(zong)錄》。

25、麥冬夏茶

材料(liao):麥(mai)門冬5g、半夏3g、人(ren)參(can)3g、粳米3g、甘草3g、綠(lv)茶5g。

做(zuo)法:用前五味(wei)藥的煎(jian)煮(zhu)液(ye)350泡茶(cha)飲(yin)用,沖(chong)飲(yin)至味(wei)淡。

功效:養(yang)陰益氣,利咽喉。

用途:火逆上氣,咽喉不利(li)、干咳咯痰。

摘自:《金匱要(yao)略》。

26、白芍梅茶

材(cai)料:白芍5g、烏梅(mei)2枚、木(mu)瓜(gua)3g、綠茶3g。

做法:用250ml開水沖(chong)泡后飲用,沖(chong)飲至味(wei)淡。

功效:斂(lian)肝養胃。

用途:胃陰不足,納差、無食(shi)欲、口渴、舌(she)紅少苔;萎縮性(xing)胃炎;慢性(xing)瀉(xie)痢;妊娠嘔(ou)吐日(ri)久傷津(jin);甲亢(kang)。

摘自:傳統(tong)藥茶方。

27、白芍薇茶

材料:白(bai)(bai)芍5g、白(bai)(bai)薇3g、綠(lv)茶3g。

做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hou)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gong)效(xiao):養陰血,清肝熱。

用(yong)途:高血壓(ya);陰(yin)虛(xu)血熱之血尿、崩漏、經期發熱、蛋(dan)白尿。

摘自:傳統藥茶方(fang)。

28、白芍鉤藤茶

材料:白芍5g、鉤藤3g、綠茶3g。

做法:用(yong)250ml開水(shui)沖泡(pao)后(hou)飲(yin)用(yong),沖飲(yin)至味淡。

功效:柔(rou)肝清(qing)熱,平肝熄風(feng)。

用途(tu):肝陽偏(pian)亢之眩(xuan)暈、高血壓、目赤。

摘自:傳(chuan)統(tong)藥茶方。

29、五味子茶

材料:五(wu)味(wei)子5g、綠(lv)茶3g。

做法:用五味子的煎煮液250泡茶飲用,沖(chong)飲至味淡(dan)。

功效:斂肺滋(zi)腎,生津,收汗澀(se)精。

用途(tu):肺虛喘咳(ke)、口(kou)干、自汗(han)盜汗(han);夢遺滑精;無黃疸型傳染性肝(gan)炎;急性腸(chang)道感(gan)染;神經(jing)衰弱(ruo)。

摘自(zi):傳統(tong)藥茶方。

30、沙參茶

材料(liao):沙(sha)參10g、綠茶3g。

做法:用(yong)300ml開水沖泡后(hou)飲用(yong)。可加冰糖。

功效:養陰清肺,祛痰止咳(ke);強心,抗真(zhen)菌,降血壓。

用途:肺熱燥咳;虛(xu)勞(lao)久(jiu)咳;陰(yin)傷咽(yan)干喉痛。

摘自:傳統(tong)藥茶(cha)方(fang)。

31、何風茶

材料:何首烏5g、防風3g、薄(bo)荷3g、綠(lv)茶3g。

做(zuo)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pao)薄荷、綠茶飲(yin)(yin)用,沖飲(yin)(yin)至(zhi)味淡。

功效:補(bu)血(xue),祛風,除濕,解毒。

用途:遍(bian)身瘡腫癢痛。

摘自:《外科(ke)精要》。

32、首烏芍茶

材料:何首烏(wu)5g、白芍3g、綠茶3g。

做法:用(yong)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yong)。可不用(yong)茶。

功效:益肝腎,養(yang)心血(xue)。

用途:肝腎(shen)不足,心(xin)血虧損,虛煩(fan)不眠、心(xin)悸不寧、頭(tou)暈耳鳴(ming);高血壓、腦動脈硬(ying)化(hua)屬肝腎(shen)陰(yin)虛者。

摘自(zi):傳統(tong)藥茶(cha)方。

33、白芍茶

材料(liao):白芍(shao)10g、綠(lv)茶3g。

做法:用(yong)300ml開水沖(chong)泡(pao)后飲(yin)用(yong),沖(chong)飲(yin)至味(wei)淡(dan)。

功效(xiao):養(ya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抗菌。

用途:胸脅疼痛;陰虛發熱;月(yue)經不調(diao);瀉痢腹痛;崩漏。

摘自(zi):傳統藥(yao)茶方(fang)。

34、芍姜茶

材料:白芍5g、干姜3g、紅茶(cha)3g。

做法(fa):用前二味藥的(de)煎煮液300泡(pao)茶飲(yin)(yin)用,沖飲(yin)(yin)至(zhi)味淡。

功效:溫經止(zhi)痛。

用途:痛(tong)經;寒性胃腹疼痛(tong)。

摘自(zi):傳統藥茶(cha)方(fang)。

35、沙麥茶

材料:沙參5g、麥冬3g、玉(yu)竹3g、冬桑葉(xie)2g、甘草3g、綠茶3g。

做法:用前(qian)四(si)味藥的煎煮液400ml,泡甘(gan)草(cao)、綠(lv)茶飲用,沖(chong)飲至味淡(dan)。

功效:清(qing)肺潤燥。

用途:燥(zao)傷肺衛陰(yin)虧,發熱咳嗽、口干(gan)渴。

摘(zhai)自:傳統藥茶方(fang)。

36、地蒼茶

材(cai)料:生地5g、蒼術3g、綠茶3g。

做(zuo)法:用前二(er)味藥(yao)的煎煮液(ye)300泡茶飲用,沖(chong)飲至(zhi)味淡。

功效(xiao):燥濕養陰,斂(lian)脾精。

用途(tu):慢(man)(man)性(xing)腎(shen)炎腎(shen)病已久(jiu),腎(shen)陰(yin)虛(xu)(xu)而(er)濕(shi)邪阻滯不化(hua),出現(xian)陰(yin)虛(xu)(xu)挾濕(shi)的癥狀,腰膝酸軟、口渴咽干、盜汗(han)、潮熱、苔黃厚(hou)膩、水(shui)腫、蛋(dan)白尿;慢(man)(man)性(xing)濕(shi)疹。

37、生地英茶

材(cai)料:生(sheng)地(di)5g、蒲(pu)公英(ying)3g、綠茶3g。

做法:用前二(er)味藥的煎煮液300泡(pao)茶飲用,沖(chong)飲至味淡。

功效:涼血(xue)解毒,散(san)結除痹。

用途: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紅腫熱痛;癰(yong)瘡腫毒(du)。

摘(zhai)自:傳(chuan)統(tong)藥(yao)茶方。

38、生地豆卷茶

材料:生(sheng)地5g、豆(dou)卷3g、綠(lv)茶3g。

做法:用前二味(wei)藥(yao)的煎煮液300泡茶(cha)飲用,沖(chong)飲至味(wei)淡。

功(gong)效:通達宣利(li),養(yang)陰解表(biao)。

用途:濕熱入營血而(er)致身(shen)熱、發紅疹、煩燥不安(an);乳癰(yong)初起;胃熱煩渴。

摘自:傳統藥茶(cha)方。

39、三才茶

材(cai)料:天門冬(dong)5g、人參(can)3g、生地(di)3g、花(hua)茶3g。

做法:用前(qian)二味藥的(de)煎煮液350泡茶(cha)飲(yin)用,可加冰(bing)糖。

功效(xiao):養陰益氣(qi),潤肺止咳。

用途:肺(fei)氣虛陰(yin)咳嗽。

摘自:《儒門(men)事親》。

40、天貝茶

材(cai)料(liao):天門冬5g、川貝(bei)母3g、茯苓3g、阿膠3g、杏仁(ren)3g、綠茶(cha)3g。

做法:用前五(wu)味(wei)藥的煎煮液400泡綠茶飲用。

功(gong)效(xiao):清肺祛痰。

用途:肺熱咳(ke)嗽咳(ke)血;吐血;肺癌(ai);乳腺癌(ai)。

摘自:《本(ben)事方》。

41、天冬板藍茶

材料:天門冬5g、板藍根3g、綠茶3g。

做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hou)飲(yin)用。可加冰糖(tang)。

功效:清熱養陰,解毒。

用途(tu):熱(re)(re)病(bing)發熱(re)(re)、口(kou)煩(fan)渴;咽喉(hou)腫痛(tong);扁(bian)桃體炎;口(kou)舌生瘡。

摘自(zi):傳統藥茶方。

42、麥門冬茶

材料:麥門冬5g、綠(lv)茶3g。

做法:用200ml開水沖泡(pao)后飲(yin)用,可加(jia)冰糖。

功效: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抗菌,降血糖。

用途(tu):肺(fei)燥(zao)(zao)干(gan)咳、咯血;肺(fei)痿(wei);肺(fei)癰;消渴;虛勞煩熱(re);熱(re)病傷津,咽干(gan)口燥(zao)(zao)、便秘。

摘自(zi):傳統藥茶(cha)方(fang)。

43、當歸茶

材料:當歸(gui)10g、紅茶3g。

做法:用(yong)當(dang)歸的煎煮液(ye)300泡茶飲用(yong),沖飲至味(wei)淡。可加(jia)糖(tang)。

功效:補血和(he)血,調經止痛,潤(run)燥滑腸。

用途:月(yue)經(jing)(jing)不調(diao)、閉(bi)經(jing)(jing);痛經(jing)(jing);血(xue)虛頭暈(yun)目眩、心(xin)(xin)悸、疲(pi)倦;冠心(xin)(xin)病心(xin)(xin)絞痛;血(xue)栓閉(bi)塞性脈管炎;血(xue)虛便(bian)秘;跌打(da)損(sun)傷;高(gao)血(xue)壓病;慢性盆腔(qiang)炎。

摘自:傳統藥茶方。

44、歸芪棗茶

材料:當歸5g、黃(huang)芪5g、大棗3枚、花茶(cha)3g。

做(zuo)法:用前幾(ji)味(wei)藥的煎煮液(ye)350泡茶飲用,沖(chong)飲至(zhi)味(wei)淡。

功(gong)效:養血補氣。

用途:氣(qi)血虛弱,神倦、疲乏、咽干;月經不(bu)調、經量少;產后氣(qi)血虧損;病(bing)久不(bu)愈氣(qi)血枯竭;免疫(yi)功效低(di)下;再障貧血;氣(qi)虛低(di)熱。

摘自:傳統藥茶(cha)方。

45、當歸川楝茶

材料:當歸5g、川楝子2g、花茶3g。

做(zuo)法:用前(qian)二(er)味(wei)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yin)用,沖飲(yin)至味(wei)淡。

功效:疏肝活血,調氣(qi)止痛(tong)。

用(yong)途(tu):氣(qi)滯(zhi)血瘀少腹(fu)痛、筋脈(mo)拘攣;慢性腸(chang)炎。

摘(zhai)自:傳(chuan)統藥(yao)茶方。

46、當歸柏仁茶

材料:當歸5g、柏子仁3g、花茶3g。

做法:用(yong)前二味藥的煎(jian)煮液(ye)300泡茶飲用(yong),沖飲至味淡。

功效:養(yang)血潤燥。

用(yong)途:老(lao)年便(bian)秘(mi);血虛之閉經。

摘自:傳統藥(yao)茶方。

47、當歸芷茶

材(cai)料:當歸5g、白芷3g、綠茶3g。

做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yin)用,沖飲(yin)至(zhi)味淡。

功效(xiao):活血養血,化濕(shi)解毒。

用途:氣血虛寒之潰瘍病、瘡瘍腫毒、癌腫。

摘自:傳(chuan)統(tong)藥茶(cha)方。

48、何首烏茶

材料(liao):何(he)首烏5g、紅茶(cha)3g。

做法:用(yong)200ml水(shui)煎煮何首烏至水(shui)沸后(hou)5~10分(fen)鐘,沖(chong)泡紅茶(cha)飲(yin)(yin)用(yong)。沖(chong)飲(yin)(yin)至味(wei)淡。也(ye)可(ke)直接沖(chong)飲(yin)(yin)。

功效:補肝益腎,養血(xue)祛風(feng);降血(xue)脂,抗菌(jun)。

用途:肝腎陰虧,發須早白、頭暈(yun)、遺精、腰膝(xi)酸軟;慢性肝炎;癰腫;瘰疬;痔瘡。

摘自(zi):傳統藥茶(cha)方。

49、當歸芍茶

材料:當歸5g、白芍3g、花茶(cha)3g。

做法(fa):用前(qian)二味藥(yao)的煎煮液300泡茶飲(yin)用,沖飲(yin)至味淡。

功效:養血平(ping)肝。

用途:肝硬化血虛有(you)瘀者;痛(tong)經;濕熱瘀阻之痢(li)疾。

摘自:傳(chuan)統(tong)藥茶方。

50、歸蘇茶

材料:當歸5g、蘇子(zi)3g、花茶3g。

做法:用(yong)前二味藥(yao)的煎煮液300泡(pao)茶飲用(yong),沖飲至味淡。

功效:和血,降(jiang)氣(qi),消痰。

用途:老年咳喘;慢(man)性支氣管炎。

摘自:傳統(tong)藥茶方。

以上50個養生茶配方是各種中藥(yao)典(dian)籍里(li)面摘錄出來的(de),是中國自古(gu)以來無數醫者的(de)智(zhi)慧結晶,有需要的(de)朋友可(ke)以依照自身(shen)所(suo)需,對照以上(shang)養(yang)生茶(cha)方的(de)功效及用途選擇適(shi)合自己身(shen)體的(de),希望能(neng)幫助大家了解養(yang)生茶(cha)怎么搭配的(de)知識!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wei)注冊用戶提供信(xin)息存儲空(kong)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chuan)(chuan)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冊用戶自(zi)主(zhu)發布上傳(chuan)(chuan),不代(dai)表(biao)本站(zhan)觀點,版(ban)權(quan)(quan)歸原作者所(suo)有,如有侵(qin)權(quan)(quan)、虛假(jia)信(xin)息、錯誤(wu)信(xin)息或任何問題,請(qing)及時聯系(xi)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chu)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相關信息的(de)知識產權歸網(wang)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xian)于(yu)文字、圖(tu)片、圖(tu)表、著作權、商標權、為用戶提供(gong)的(de)商業信息等),非經許可(ke)不得(de)抄襲(xi)或使(shi)用。
提交說明(ming): 快速提交發布>>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6937個品牌入駐 更新52289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34808個代理需求 已有1475826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