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tang)朝武則天長安四(si)年(704年),高適出生。
唐(tang)朝玄宗開元(yuan)十一(yi)年(nian)(723年(nian)),二(er)十歲。于是年(nian)前后到長安,后客游梁宋,遂定(ding)居宋城(今(jin)河南商丘),躬耕取給。自此(ci)時(shi)起至開元(yuan)十九年(nian)(731年(nian)),一(yi)直居宋州。
唐朝開元(yuan)十(shi)九年(nian)(731年(nian)),二十(shi)八歲(sui)。是(shi)年(nian)起至開元(yuan)二十(shi)二年(nian)(734年(nian)),北游燕趙,先后欲投朔方節度副大使信安王(wang)李禕(yi)、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幕府。作(zuo)有《信安王(wang)幕府》《薊(ji)門不遇王(wang)之渙郭密之因(yin)以留(liu)別》、《真定即事(shi)奉贈韋使君二十(shi)八韻》《贈別王(wang)十(shi)七(qi)管記》《塞(sai)上》《薊(ji)門五(wu)首》等詩。
唐朝(chao)開元二(er)十(shi)三年(nian)(735年(nian)),三十(shi)二(er)歲(sui)。應(ying)征趕赴長安,落第。
唐朝(chao)開(kai)元二十四年(736年),三十三歲。有《淇上(shang)別業》、《酬(chou)陸少府》、《自淇涉黃(huang)途中(zhong)作》等詩。
唐(tang)朝開元二十六(liu)年(738年),三十五歲。返宋(song)途中,作(zuo)《燕(yan)歌行》。自(zi)此時至天寶七載(748年),一直居于宋(song)州。其間(jian)曾游魏郡、楚地等(deng),又曾旅居東平等(deng)地。
唐玄(xuan)宗天寶八(ba)年(749年),四十六歲。為(wei)睢陽太守張九皋所薦舉,應有道科,中(zhong)第,授封丘尉。
唐朝(chao)天寶九年(nian)(nian)(750年(nian)(nian)),四十七歲。是(shi)年(nian)(nian)秋,北(bei)使青夷軍(屬范陽(yang)節度使)送兵。
唐朝玄(xuan)宗天寶(bao)十年(nian)(751年(nian))春事(shi)畢(bi),南歸。有《使青夷軍(jun)入(ru)居庸三首(shou)》《送(song)兵到薊(ji)北》《自薊(ji)北歸》等詩。?
唐朝天寶十(shi)一年(752年),四十(shi)九歲。辭封丘尉,客(ke)游長安。秋冬之際,擔任(ren)涼州河西節度使哥舒(shu)翰(han)幕府任(ren)掌書記(ji)。
唐(tang)朝天寶(bao)十(shi)四年(nian)(755年(nian)),五十(shi)二(er)歲。十(shi)二(er)月,拜(bai)左(zuo)拾遺,轉監察御(yu)史。佐哥舒翰守潼關。
唐朝天寶十五(wu)(wu)年(756年),五(wu)(wu)十三歲。六月(yue),安祿山叛(pan)軍攻陷潼(tong)關。高(gao)適隨玄宗至成都(dou);八月(yue),擢諫(jian)議大夫。十一月(yue),永(yong)王(wang)(wang)李璘(lin)謀反。十二(er)月(yue),以高(gao)適為淮南節度使,討伐(fa)永(yong)王(wang)(wang)李璘(lin)。
唐朝肅宗至(zhi)德二(er)年(757年),五(wu)十四(si)歲。討(tao)平(ping)永王后,又受命參與討(tao)安史(shi)叛軍,曾救睢陽之圍(wei)。
唐朝至(zhi)德三年(nian)(758年(nian)),五十五歲(sui),因敢于直言,貶官太子詹事。
唐朝乾(qian)元(yuan)二年(nian)(759年(nian)),五十六(liu)歲(sui),出任彭州刺史。
唐朝上元元年(nian)(760年(nian)),五十七歲,改任蜀州刺(ci)史。
唐朝代宗廣德元年(nian)(nian)(763年(nian)(nian)),六十(shi)歲。二月,遷任劍南節(jie)度使。十(shi)二月,松、維(wei)、保三州(zhou)等(deng)地為吐蕃所(suo)陷,高適不能救。
唐朝廣(guang)德二年(nian)(764年(nian)),六十一歲。春,高適為嚴武所代,遷刑部侍(shi)(shi)郎,轉散騎常侍(shi)(shi),進封渤海(hai)縣侯。
唐朝永泰(tai)元年(765年),六十二(er)歲。正月,高適卒,贈禮部(bu)尚(shang)書。留有《高常(chang)侍集》等傳世。
高適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實性較強。主要(yao)有以下幾類(lei):
邊(bian)塞詩成(cheng)就最(zui)高(gao)。代表作如《燕歌行》《薊(ji)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qu)》《薊(ji)中作》《九曲(qu)詞三首》等(deng),歌頌了戰士奮(fen)勇報國、建功立業(ye)的(de)豪(hao)情,也寫出(chu)了他們從軍生活的(de)艱苦及向往和平的(de)美好愿望,并揭露了邊(bian)將(jiang)的(de)驕奢(she)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ting)的(de)賞(shang)罰不明、安邊(bian)無策(ce),流露出(chu)憂國愛民(min)之情。高(gao)適有些贊美不義戰爭、歧視少數民(min)族的(de)作品,如《李(li)云(yun)南征蠻詩》等(deng),是(shi)這類詩歌的(de)糟(zao)粕。
反映民生疾苦的詩
這些詩比較深(shen)刻地(di)揭露了統(tong)治者與廣大(da)人民之(zhi)間(jian)的(de)(de)矛盾,如《自淇涉黃河途中(zhong)作十三首》之(zhi)九、《東平(ping)路中(zhong)遇大(da)水》等,真實地(di)描寫(xie)了廣大(da)農民遭受賦稅(shui)、徭(yao)役和自然災害的(de)(de)重壓,對他(ta)們(men)的(de)(de)困苦境遇表(biao)示同情(qing),他(ta)還寫(xie)過一(yi)些贊美“良吏”的(de)(de)詩,從“仁政(zheng)”思想出發,提(ti)倡(chang)輕徭(yao)薄賦,在當時也有一(yi)定的(de)(de)進步(bu)作用。
諷時傷亂詩
大抵(di)指(zhi)斥弊政,對統治者的驕奢淫逸有所批(pi)判(pan),如《古歌(ge)行》《行路(lu)難二首(shou)》等(deng)。還有一(yi)些詩作于安史亂后,對政局(ju)流露出憂慮和憤慨,如《酬(chou)裴員外以詩代書》《登百丈峰二首(shou)》等(deng)。?
詠懷詩
數量(liang)最多,思想內容(rong)比較復雜。像《別(bie)韋(wei)參軍(jun)》《淇上酬(chou)(chou)薛(xue)三據兼(jian)寄郭少府微(wei)》《效古贈崔二(er)》《封丘作》等,抒(shu)寫了懷(huai)才不(bu)遇、壯(zhuang)志難酬(chou)(chou)的憂憤,對現實(shi)有所不(bu)滿。
銅雀妓
塞下曲
薊門行五首
東平留贈狄司馬
過盧明府有贈
效古贈崔二
別董大二首
鉅鹿贈李少府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
封丘作
單父逢(feng)鄧(deng)司倉(cang)覆倉(cang)庫因而有贈
燕歌行
寄孟五少府
苦雨寄房四昆季
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屠之作
和崔(cui)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酬司空璲少府
酬李少府
酬裴秀才
酬陸少府
奉酬(chou)北海(hai)李太守(shou)丈人夏(xia)日平陰亭
酬馬八效古見贈
酬鴻臚裴(pei)主簿雨(yu)后睢陽北樓(lou)見贈之(zhi)作
酬裴員外以詩代書
酬龐十兵曹
“雄渾(hun)悲壯”是(shi)高適(shi)的邊塞詩(shi)的突出特(te)點(dian)。其(qi)詩(shi)歌尚質主理(li),雄壯而渾(hun)厚(hou)古樸。高適(shi)少(shao)孤貧,有游俠之氣,曾漫游梁宋(song),躬耕自給,加之本人(ren)豪爽正直的個性,故(gu)詩(shi)作反映的層面較廣闊,題旨亦深刻。高適(shi)的心理(li)結構比較粗(cu)放,性格率直,故(gu)其(qi)詩(shi)多直抒胸臆,或夾(jia)敘夾(jia)議,較少(shao)用比興手(shou)法。
高適(shi)(shi)詩歌的(de)注意力在(zai)于(yu)人而不(bu)在(zai)自然景(jing)觀(guan)(guan),故(gu)很少單純寫景(jing)之(zhi)作,常在(zai)抒情之(zhi)時伴有寫景(jing)的(de)部分,因此(ci)這景(jing)帶有詩人個人主(zhu)觀(guan)(guan)的(de)印記。《燕歌行》中用(yong)“大漠窮(qiong)秋塞草衰,孤(gu)(gu)城落日斗(dou)兵稀”勾劃凄涼場面,用(yong)大漠、枯草、孤(gu)(gu)城、落日作排(pai)比,組成富有主(zhu)觀(guan)(guan)情感的(de)圖景(jing),把戰士們戰斗(dou)不(bu)止(zhi)的(de)英勇(yong)悲壯烘托得更為強烈。高適(shi)(shi)在(zai)語言風格上用(yong)詞簡(jian)凈,不(bu)加雕琢(zhuo)。
高適以(yi)古之大將軍自詡(xu),可見胸中豪氣端的千鈞。他(ta)縱酒馳(chi)獵,狂狷之處不亞(ya)李白,其所賦名(ming)篇《別董大》足(zu)以(yi)見其風采(cai):
千里(li)黃云白日曛(xun),北風吹雁雪(xue)紛紛。莫愁前(qian)路(lu)無(wu)知己(ji),天(tian)下(xia)誰人不識君。
高(gao)適第一次赴塞(sai),乃河北(bei)節度使張守珪鎮御的東北(bei)邊(bian)防(fang)地(di)段。北(bei)鄰突厥,東北(bei)鄰契(qi)丹(dan)與奚。唐筑居庸(yong)險(xian)隘以阻(zu)突厥,建營州(zhou)以鎮馭奚與契(qi)丹(dan)。他(ta)的這段邊(bian)塞(sai)生活留下了不(bu)少優(you)秀詩篇。如(ru)《營州(zhou)歌》:
營州少年愛原(yuan)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lu)酒千鐘不醉人(ren),胡兒十歲能騎馬。
高適(shi)初至塞(sai)上,對(dui)張守珪(gui)曾(ceng)寄(ji)予(yu)極大希望,其(qi)所(suo)賦《薊(ji)門行》即借戍卒之口(kou)表現(xian)了這一主題:
幽(you)州多騎射,結發重橫行。
一朝(chao)事(shi)將軍(jun),出入有(you)聲(sheng)名(ming)。
紛(fen)紛(fen)獵秋草,相向角(jiao)弓(gong)鳴。
詩人還憑(ping)藉想(xiang)象,展(zhan)現了邊防戰士奮(fen)勇(yong)殺(sha)敵的壯烈畫面:
黯黯長城外(wai),日沒更煙塵。
胡(hu)騎雖憑陵,漢兵不顧身。
古樹(shu)滿空塞,黃云(yun)愁殺人。
高適的名篇《同李員(yuan)外(wai)賀哥舒大夫(fu)破九曲之作》就是為慶祝前方勝利而(er)寫作的
遙傳副(fu)丞相(xiang),昨日破西蕃。
作氣(qi)群山動,揚軍大(da)旆翻。
奇兵邀轉戰,連孥絕(jue)歸奔。
泉(quan)噴諸戎(rong)血(xue),風驅死虜魂。
頭飛攢萬戟(ji),面縛聚轅門(men)。
鬼(gui)哭黃埃(ai)暮,天(tian)愁(chou)白日昏。
石(shi)城與巖險,鐵騎若云屯。
長策(ce)一言決,高蹤(zong)百(bai)代存。
威(wei)棱懾(she)沙漠,忠義感乾坤。
老將黯無色,儒(ru)生安敢論。
解圍憑(ping)廟算,止(zhi)殺報君(jun)恩。
唯有(you)關河渺(miao),蒼茫空樹墩。
高適第(di)二次赴塞(sai),所詠不限(xian)于河(he)西(xi)(xi)戰場,對于更為(wei)遼遠(yuan)的(de)(de)西(xi)(xi)部(bu)邊塞(sai)——安西(xi)(xi)大都護府治下的(de)(de)西(xi)(xi)域局勢也很(hen)關切(qie)。高適本人固(gu)然未嘗親履西(xi)(xi)域,但同他相過往的(de)(de)朋(peng)友(you)中卻不乏(fa)其人。在其所賦贈別詩(shi)中反映了(le)他的(de)(de)關切(qie)之(zhi)情(qing),如(ru)《送李侍御赴安西(xi)(xi)》:
行(xing)子對飛(fei)蓬,金鞭指鐵驄(cong)。
功名(ming)萬里外,心事(shi)一杯(bei)中。
虜(lu)障燕(yan)支(zhi)北,秦城太白東(dong)。
離魂英惆悵,看取(qu)寶刀(dao)雄。
另一首題為《送裴別將之安西》的五(wu)律,風格也與此類似:
絕域眇難(nan)躋,悠然(ran)信馬(ma)蹄。
風塵(chen)經跋涉,搖(yao)落怨暌(kui)攜。
地出(chu)流沙外,天(tian)長(chang)甲(jia)子酉。
少年無不可,行矣莫凄凄。
高適的詩(shi)對(dui)邊(bian)(bian)(bian)塞詩(shi)派的有著(zhu)重要的作用。寫(xie)邊(bian)(bian)(bian)塞,蒼茫而(er)不凄(qi)涼(liang),賦送(song)別,荒渺而(er)不凄(qi)切,皆(jie)脫前人窠臼,開一代(dai)詩(shi)風,其詩(shi)又(you)以(yi)厚重深沉著(zhu)稱,擅長古風,所寫(xie)邊(bian)(bian)(bian)塞詩(shi)在冰寒之中包含著(zhu)熱力,在荒涼(liang)之中蘊涵著(zhu)活力,是邊(bian)(bian)(bian)塞詩(shi)派發展進程(cheng)中的一個重要里(li)程(cheng)碑。
《河岳(yue)英靈(ling)集(ji)》:評(ping)事性(xing)拓落,不拘(ju)小節,恥預常(chang)科(ke),隱跡博徒(tu),才名自(zi)遠(yuan)。然詩多(duo)胸臆(yi)語(yu),兼有氣骨,故朝野通(tong)賞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pian),甚有奇句。且余所最深愛者(zhe):“未知(zhi)肝膽向誰是?令人卻憶平原君(jun)”。
《滄(cang)浪詩(shi)話》:高岑(cen)之詩(shi)悲(bei)壯,讀之使人感(gan)慨。
《吳禮部詩話》:引時天彝(yi)評(ping):高(gao)適才(cai)高(gao),頗有雄(xiong)氣。其詩不習而能,雖乏小(xiao)巧,終是大(da)才(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