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zhan)分類
登錄 |    

海南省十大著名國家非遺名錄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 上傳提供 2022-10-12 ★★★ 發布 反饋 0
01
黎族傳統(tong)紡染(ran)織繡技藝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是海南省黎族婦女創造的一種紡織技藝,集紡、染、織、繡于一體,是用棉線、麻線和其他纖維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2006年5月20日,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中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2
黎族三(san)月三(san)節
黎族三月三節,又稱愛情節、談愛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勞勇敢的祖先表達對愛情幸福向往之情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黎族人民都會身著節日盛裝,挑著山籃米酒,帶上竹筒香飯,從四面八方匯集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會、對歌、跳舞、吹奏打擊樂器來歡慶佳節。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3
儋州調(diao)聲
儋州調聲是僅流傳于海南省儋州市一地并具有獨特地域風格的傳統民間歌曲,主要特色是男女集體對唱,把唱歌與舞蹈融為一體。據maigoo小編了解,儋州調聲產生于西漢時期,在中國近代得到發展,用儋州方言演唱,節奏明快、旋律優美、感情熱烈、可歌可舞,被譽為“南國藝苑奇葩”。2006年5月20日,儋州調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4
海南椰雕
椰雕是以椰殼、椰棕、椰木為原料,用手工雕刻成各種實用產品和造型藝術品,是海南島的特產之一。椰雕工藝品樣式新穎,造型古樸,畫面雅致,質地輕巧,融觀賞性與實用性于一體,具有濃郁的海南風格。雕刻工藝包括有平面浮雕、立體浮雕、通花浮雕,還有帶棕立體雕刻和貝殼鑲嵌雕刻等多種手法。2008年6月7日,椰雕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成功入選世界“杰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
05
瓊(qiong)劇
瓊劇,又稱瓊州劇、海南戲,是海南省海口市、定安縣等地方傳統戲劇,也是閩南語系的傳統地方戲劇之一。粗狂質樸是瓊劇唱腔的特點,腔由字生、音域寬廣,不僅有著優雅舒展的腔調、悠揚寬闊的旋律,且體裁豐富多彩,既有高亢激越,也不乏委婉纏綿。2008年6月,瓊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6
崖州民(min)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省地方民歌的古老歌種之一,流行于三亞崖城以西、樂東沿海等古崖州屬地及東方感城一帶,是以崖州客人(漢人)方言詠唱、格律異常嚴謹且自成一體、蔚起于古崖州“西六里”鄉間并向四周傳播的一種漢語民謠。崖州民歌沒有任何花哨的修飾,民歌歌手將熱情的曲調注入吟唱中,把對生活的熱愛用質樸的語言淋漓暢快地一一釋放。2006年5月20日,崖州民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7
黎(li)族竹木器樂
黎族竹木器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主要流傳于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南麓的黎族聚居區。這一地區常見的黎族傳統樂器主要有獨木鼓、叮咚木、鼻簫、口弓、唎咧、口拜、洞勺、嗶噠等八大件,這些樂器散發著原始社會生活的氣息,黎族群眾利用大自然中的竹木和畜獸皮等原料手工制作而成,生動體現了當地黎族人民崇尚自然的生活和美學觀念。2008年6月7日,黎族傳統樂器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8
南海航道(dao)更路經
南海航道更路經,俗稱“更路簿”或“更路傳”,是千百年來海南人民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南海航行的路線知識及實踐,是流行于海南省文昌市、瓊海市的傳統民俗文化。海南島沿海的居民總結航海經驗,寫成《南海更路簿》,以手抄本形式流傳。除此以外,民間還流行著口頭傳承的“更路傳”。2008年6月,南海航道更路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9
黎族服飾
黎族服飾是流傳于海南省的以黎族傳統的紡、染、織、繡四大工藝為基礎,利用海島棉、麻、木棉、樹皮纖維和蠶絲等織造縫合而成的民族服飾,其演變歷史達數千年之久。在傳統黎族服飾中,黎族婦女常穿直領、無領、無紐對襟上衣,有的地方穿貫頭式上衣,下穿長短不同的筒裙,束發腦后,插以骨簪或銀簪,披繡花頭巾,戴耳環、項圈和手鐲;男子傳統裝束一般結發于額前或腦后,上衣無領、對胸開襟,下著腰布(吊襜),部分美孚黎男子上衣與女子無多大分別。2008年6月,黎族服飾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0
黎族樹皮布制作技藝
黎族樹皮布制作技藝是以植物的樹皮為原料,經過拍打技術加工制成的布料的技術,是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傳統手工技藝。樹皮布在人類學及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因為只有樹皮布才可證明,人類衣物從無紡布到有紡布的發展過程。用樹皮布制作衣服,是黎族人民對人類社會的偉大貢獻。2006年5月20日,該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海(hai)(hai)(hai)南(nan)十大著名(ming)非物質文(wen)化(hua)遺產,本榜(bang)單MAIGOO小(xiao)編主要(yao)依據海(hai)(hai)(hai)南(nan)國(guo)家級(ji)非物質文(wen)化(hua)遺產的(de)歷史(shi)、藝術、科學價值、傳承情況(kuang)以及(ji)在海(hai)(hai)(hai)南(nan)地(di)區(qu)的(de)影響力等因素進(jin)行選(xuan)擇,并綜合參考(kao)互聯網相關排行榜(bang)/榜(bang)單進(jin)行推薦,名(ming)單僅供參考(kao),幫助(zhu)您了(le)解海(hai)(hai)(hai)南(nan)著名(ming)的(de)非物質文(wen)化(hua)遺產,如有疑問,歡迎(ying)在末尾評論/交流指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zhu)冊用戶(hu)(hu)提(ti)(ti)供信息存儲(chu)空間(jian)(jian)服務,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chuan)提(ti)(ti)供”的文章/文字均(jun)是注(zhu)冊用戶(hu)(hu)自主(zhu)發布上(shang)傳(chuan),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gui)原作者所(suo)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huo)任何(he)問(wen)題,請(qing)及時(shi)聯系我(wo)(wo)們,我(wo)(wo)們將在第一時(shi)間(jian)(jian)刪(shan)除或(huo)更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相關信(xin)息的知識(shi)產權(quan)歸網(wang)站(zhan)方所有(you)(包括但不(bu)限于(yu)文(wen)字、圖片、圖表、著作權(quan)、商標權(quan)、為用(yong)戶提供的商業信(xin)息等),非(fei)經許(xu)可不(bu)得抄(chao)襲或使用(yong)。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9303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675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5645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7836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