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 INTRODUCTION
安徽有哪些歷史名人?華佗、曹操、管仲、包拯、朱元璋、周瑜、李鴻章……其中,華佗,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被后人稱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杰出醫術的醫師。以下就為大家盤點安徽十大著名歷史人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徽十大歷史名人排行榜,主要通過檢索相關網絡平臺查找出歷史上所有時期,出生地為安徽省的各類已故人物,并綜合考量他們取得的成就(著作、官職、榮譽頭銜等)、知名度、影響力得出。名單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歡迎在末尾評論/批評指正。 為我喜歡的投票>>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并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鉆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于手術。并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華佗被后人稱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杰出醫術的醫師。
【 詳細>>】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后謚號為武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 詳細>>】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國瑞,原名重八,后取名興宗,濠州鐘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過洪武朝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葬明孝陵。
【 詳細>>】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贊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杰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 詳細>>】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銅,字漸甫、子黻,號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
【 詳細>>】
胡雪巖(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順官,字雪巖,出生于安徽徽州績溪,13歲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巖憑借其卓越的商業才能,利用過手的官銀在上海籌辦私人錢莊,后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在杭州創立了“胡慶余堂”中藥店,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藥店傳承至今,贏得“江南藥王”之美譽。
【 詳細>>】
明朝的開國功臣,朱元璋的得力軍事統帥。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攻克平江,滅張士誠。隨后與朱元璋手下另一名將常遇春分兵共討北元,攻占汴梁,在塔兒灣一舉擊潰托音特穆爾所率元軍5萬,元將聞之無不抱頭鼠竄。徐達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筑邊皆功勞顯赫。他善于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朱元璋曾贊他為“萬里長城”。
【 詳細>>】
常遇春是明朝開國功臣之一,隨朱元璋參加農民起義軍,一路取太平,破集慶等地,每戰都一馬當先,屢立戰功。在鄱陽湖之戰中,他奮勇當先,救出被陳友諒軍圍困的朱元璋,旋即率軍封鎖湖口,會同諸將全殲號稱60萬的陳軍。討伐張士誠時,先取淮東,后占浙西,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隨后進軍北上,攻克大都,滅亡元朝。常遇春膽識過人,戰無不勝,曾說能率十萬眾橫行天下,所以有“常十萬”的美名。
【 詳細>>】
鮑叔牙(前723年或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鮑氏,名叔牙,潁上(今屬安徽)人,春秋時期齊國大夫。以知人善任聞名于世,向齊桓公舉薦自己的摯友管仲。他與管仲的交情為歷代史家所稱頌,有成語“管鮑之交”。早年輔助公子小白(即后來的齊桓公),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協助公子小白奪得國君之位,并推薦管仲為相。齊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參與“召陵之盟”使諸國尊齊王霸主。
【 詳細>>】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杰出戰略家、外交家。建安五年(200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于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 詳細>>】
甘羅(約公元前256年—?),戰國末期下蔡(今潁上縣甘羅鄉)人。甘羅是戰國時期秦國名臣甘茂之孫,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羅自幼聰明過人,小小年紀便拜入秦國丞相呂不韋門下,任其少庶子。甘羅十二歲時出使趙國,使計讓秦國得到十幾座城池,甘羅因功得到秦王政(后來的秦始皇)賜任上卿(相當于丞相)、封賞田地、房宅,后來事跡,史籍無載。
【 詳細>>】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兒,江蘇盱眙人(今安徽明光),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將、謀臣,明朝開國第三功臣。李文忠十二歲時,母親曹國長公主就去世了,父親李貞帶著他輾轉亂軍之中,多次瀕臨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見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見到李文忠,十分喜愛,便將他收為養子,跟隨自己姓朱。
【 詳細>>】
年羹堯(1679年—1726年1月13日),字亮工,號雙峰,安徽鳳陽府懷遠(今安徽省懷遠縣)人,后改隸漢軍鑲黃旗,清朝名將。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官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撫遠大將軍,加封太保、一等公。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
【 詳細>>】
桓溫(312年-373年),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權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東漢名儒桓榮之后,宣城內史桓彝長子。桓溫是晉明帝的駙馬,因溯江而上滅亡成漢政權而聲名大奮,又三次出兵北伐,戰功累累。其后獨攬朝政十余年,操縱廢立,有意奪取帝位,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于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愿。其死后謚號宣武。
【 詳細>>】
范增(前277年—前204年),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謀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項羽的主要謀士。范增早年投奔項梁于薛地,跟隨項羽參加巨鹿之戰、攻破關中,屢獻奇謀,被項羽尊為“亞父”,后被封為歷陽侯。漢高帝三年(前204年),陳平施展“離間計”,使范增受到項羽猜忌,辭官歸家,途中病死。
【 詳細>>】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開心娛樂,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