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張騫墓
0 票數:0 #人文景觀建筑#
張騫墓是西漢時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開辟者張騫的墓葬。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卒后,歸葬于故里博望鎮。張騫墓坐北朝南,南北長35.6米,東西寬20米,高5米,成覆斗形。1938年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歷史系對張騫墓進行了初步發掘,出土“博望□造銘”封泥一枚,加之墓前碑石、漢代石雕等文物,確認為漢博望侯張騫之墓。1956年張騫墓被列為陜西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張騫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參考: 20元
  • 所在地/隸屬: 陜西(xi)省漢中市(shi)城固縣
  • 開放時間: 08:00~17:00
  • 適宜季節: 全年
  • 建議游玩時間: 2小時
  • 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級第六批(漢(han))
相關(guan)詞(ci)條(tiao) +
附近有 4 個景點: 寶山遺址(0km)    五門堰(4km)    桔園(6km)    城固縣張騫紀念館(8km)   
詳細介紹 PROFILE +

歷史沿革

漢(han)武(wu)帝元鼎三年(nian)(前(qian)114年(nian)),張(zhang)騫病逝(shi)于長安,歸葬(zang)故里,墓(mu)地位于陜西省城固縣城以西三公(gong)里處的博望鎮饒家營(ying)村(cun),該墓(mu)自漢(han)代以來,歷代文獻均有著(zhu)錄,沿革明確。1938年(nian),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對(dui)張(zhang)騫墓(mu)墓(mu)道(dao)進行了初步(bu)發(fa)掘,出土刻有漢(han)隸“博望造(zao)銘”封(feng)泥及(ji)灰陶片、瓦(wa)罐、漢(han)五銖錢等文物(wu),從考古學上(shang)證明了該墓(mu)的真實性(xing)。

建筑布局

張騫墓位于(yu)張騫紀念館中,位于(yu)漢江北(bei)岸,距城(cheng)固縣約三公里(li)。墓地(di)坐北(bei)朝南,東西寬15米(mi),南北(bei)長15米(mi),高(gao)8米(mi),夯筑封(feng)土,呈覆斗(dou)(dou)形,平面(mian)呈長方(fang)形。整個墓地(di)占地(di)十二(er)畝,古柏陰(yin)翳,濃郁蒼翠,莊嚴肅穆。墓地(di)門(men)前有一對由座杵(chu)、斗(dou)(dou)三部分組成的石造(zao)華表一對,用料考究,精雕(diao)細琢,八棱方(fang)斗(dou)(dou),鏤空鐫花。墓地(di)正面(mian)是闋式門(men)樓,典型的漢代建筑風格:重檐飛角,格局大(da)方(fang)。

張騫墓四周砌以石(shi)(shi)(shi)基,防水浸(jin)蝕。墓前豎有(you)石(shi)(shi)(shi)碑(bei)三通(tong)、漢(han)代(dai)石(shi)(shi)(shi)雕一對。石(shi)(shi)(shi)碑(bei)正中(zhong)一通(tong),高182厘米,寬80厘米,上(shang)刻(ke)隸書“漢(han)博(bo)望侯張公騫墓”,是清乾隆時陜西巡撫畢沅(yuan)所立。左側有(you)碑(bei)“漢(han)博(bo)望侯墓碑(bei)記”,為清光緒(xu)時城固知縣(xian)胡瀛濤立。右(you)側一碑(bei),上(shang)刻(ke)“張氏(shi)后商”諸名。

文物遺

封泥

博望侯(hou)封泥長(chang)2.2厘(li)米、厚(hou)0.4厘(li)米,方形,出土(tu)于張(zhang)騫墓(mu)。張(zhang)騫墓(mu)歷史上被多次盜掘(jue)毀損(sun),地面殘(can)留文物都是清代人所建,到底這(zhe)座(zuo)饅(man)頭狀的土(tu)堆是不是張(zhang)騫墓(mu),沒有(you)確切的考(kao)古依據(ju)。

1938年(nian),國立西北(bei)聯合大學考古委員會對張(zhang)騫墓(mu)(mu)進行(xing)發掘,在甬(yong)道(dao)內清理出了(le)這塊(kuai)刻有(you)“博(bo)望□造(或銘)”的封(feng)(feng)泥。張(zhang)騫被漢武(wu)帝封(feng)(feng)為博(bo)望侯。正是這塊(kuai)封(feng)(feng)泥,確認了(le)張(zhang)騫墓(mu)(mu)的所(suo)在。

2014年11月06日,大(da)型文物(wu)展(zhan)覽(lan)“絲綢之(zhi)路”在中國國家博物(wu)館開幕,這是迄今為(wei)止關于絲綢之(zhi)路規模最大(da)、規格最高的(de)展(zhan)覽(lan)。博望侯封泥在1938年出土(tu)之(zhi)后(hou),首次公開展(zhan)覽(lan)。

石虎

張騫(qian)墓東(dong)西兩側有(you)兩尊漢(han)代石(shi)刻(ke),整體呈“S”形(xing),細(xi)腰、昂首、臥姿,兩尊石(shi)雕形(xing)制相(xiang)似,用料為石(shi)灰石(shi),采用圓雕手法,雕刻(ke)粗獷,風格抽(chou)象,是古代雕刻(ke)工(gong)匠卓越(yue)的(de)藝(yi)(yi)術創造,具有(you)很(hen)高(gao)的(de)藝(yi)(yi)術價值。

兩(liang)尊漢代(dai)石(shi)(shi)雕(diao),名(ming)叫石(shi)(shi)虎、雄奇。當(dang)地(di)百姓(xing)緬懷張騫,賦予石(shi)(shi)虎神話色彩:傳說(shuo)他(ta)們(men)是張騫犯錯時(shi)所得天宮織女的(de)一對(dui)支(zhi)機石(shi)(shi),解放前(qian),這一對(dui)石(shi)(shi)虎一直是當(dang)地(di)百姓(xing)禱(dao)病乞嗣求雨的(de)神靈(ling)。

然而(er),這兩(liang)尊神(shen)獸(shou)因頭部及(ji)四肢(zhi)均不存在,僅剩下(xia)軀干(gan),這也讓文史專家學者對神(shen)獸(shou)的稱(cheng)呼起(qi)了爭議,到底是老(lao)虎、獅(shi)子還(huan)是天馬(ma),年(nian)代(dai)是西漢還(huan)是東漢,都沒有定(ding)論。

據專家分析(xi),從神獸造型相對(dui)寫實的情況來看(kan),與西(xi)漢(han)較為抽象的霍去(qu)病(bing)墓前石刻(ke)相差(cha)較遠,故專家多認為是東漢(han)時代的石虎。

專家介紹,首先當地人稱其(qi)為(wei)(wei)石虎(hu),是(shi)因為(wei)(wei)其(qi)原來置身之地被稱為(wei)(wei)“石虎(hu)田”,在《漢中(zhong)(zhong)府志》、《城固(gu)縣(xian)志》中(zhong)(zhong),均稱呼(hu)為(wei)(wei)“石虎(hu)”。其(qi)次,在古代陵(ling)寢(qin)文化(hua)中(zhong)(zhong),老(lao)虎(hu)是(shi)辟邪除(chu)祟、保(bao)護(hu)死者(zhe)的(de)(de)靈魂(hun)和尸(shi)體(ti)不受(shou)鬼魅侵害的(de)(de)神(shen)獸(shou),尤其(qi)是(shi)帶有翅膀的(de)(de)神(shen)虎(hu),從(cong)而側面印(yin)證了神(shen)獸(shou)為(wei)(wei)虎(hu)的(de)(de)實(shi)質。另外(wai),也有專家認為(wei)(wei),墓前(qian)神(shen)獸(shou)的(de)(de)雕刻尺(chi)寸接近(jin)真實(shi)的(de)(de)老(lao)虎(hu),在雕刻細節上,體(ti)現(xian)出寫實(shi),能從(cong)中(zhong)(zhong)體(ti)會到石虎(hu)緊收的(de)(de)腰腹部位,肋骨隱約(yue)可見,讓(rang)觀者(zhe)感受(shou)到石虎(hu)雄健外(wai)張的(de)(de)力(li)量感。

1938年7月,西(xi)北(bei)聯大歷史(shi)系考古委員會對張騫墓(mu)進行增修式(shi)考古發(fa)掘,“墓(mu)側原有缺口,稍加(jia)清(qing)除(chu)”。

但此舉引來(lai)張氏(shi)后人,認為這是在挖(wa)張家(jia)的祖(zu)墳。千余人手持鋤頭(tou)、頭(tou)纏(chan)紅布,趕到墓地。教授們最終停止(zhi)了(le)挖(wa)掘,改為增修墓道,除(chu)了(le)發現陶片、五銖錢,尤其珍貴的是發掘出一塊(kuai)有(you)漢(han)隸字體“博望”的封泥,由此確定此墓為真(zhen)。

張騫墓(mu)冢前樹立著一塊(kuai)不多見(jian)的(de)(de)刻有民國國旗的(de)(de)石碑,由聯大(da)(da)教(jiao)授黎錦熙書丹,記述了(le)此次(ci)增修、發現(xian)的(de)(de)過(guo)程(cheng),碑文中多次(ci)出現(xian)“西北(bei)聯合大(da)(da)學”字樣,這是(shi)城固如(ru)今(jin)為數不多的(de)(de)與聯大(da)(da)有關的(de)(de)碑刻。

聯大教授對(dui)張騫墓的增修,是對(dui)城固最(zui)重要的貢獻,不僅驗證了張騫墓是真,還為絲綢之路(lu)申報世界文化(hua)遺產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文物保護

1956年張騫墓(mu)被列(lie)為陜西省首(shou)批(pi)重點文(wen)物(wu)保(bao)護單位。

1983年(nian),城固縣人民政府成立專門(men)保護機構——張騫紀念館(guan)。

2006年5月,張(zhang)騫墓被國務院公布為(wei)第六(liu)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dan)位(wei)。

2007年4月,張騫墓(mu)列(lie)入(ru)絲路申遺(yi)預備名(ming)錄之后(hou),城(cheng)固縣依(yi)照世(shi)界遺(yi)產(chan)的(de)相關(guan)標準,編制系列(lie)規(gui)劃和(he)單項工(gong)作(zuo)實(shi)施(shi)方案,對張騫墓(mu)的(de)文物保護、基礎設(she)施(shi)、陳列(lie)展(zhan)覽、館(guan)區綠化、遺(yi)產(chan)周邊環境等進行了全面的(de)保護、完善(shan)、整(zheng)治和(he)提升。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張騫墓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價值意義

張(zhang)騫(qian)墓是公元前(qian)2世紀(ji)絲(si)綢之(zhi)路(lu)開辟(pi)者、漢代(dai)杰出外(wai)交家張(zhang)騫(qian)的(de)墓葬,與絲(si)綢之(zhi)路(lu)開辟(pi)這一東(dong)西文(wen)化交流的(de)重大世界性歷史事件密切(qie)關聯。

具(ju)有漢代(dai)特征的(de)(de)(de)(de)封(feng)土墓(mu)葬形制、“博望(wang)造銘”封(feng)泥、石(shi)首(shou)等出(chu)土物,與張(zhang)騫這一(yi)偉大(da)歷史人物所處的(de)(de)(de)(de)時(shi)代(dai)特征相印證。1938年出(chu)土的(de)(de)(de)(de)博望(wang)侯□造(銘)封(feng)泥(用“□”代(dai)替不可釋(shi)讀的(de)(de)(de)(de)字,“造”亦有學者認為是“銘”)是中(zhong)國國家博物館的(de)(de)(de)(de)一(yi)級(ji)文物,彰(zhang)顯了絲綢之(zhi)路的(de)(de)(de)(de)開拓(tuo)者張(zhang)騫的(de)(de)(de)(de)豐功偉績和世人對其的(de)(de)(de)(de)景(jing)仰(yang)。

張(zhang)騫墓與陜西省其它六處絲(si)綢(chou)之(zhi)路(lu)(lu)世界文化遺產一起共同承(cheng)載和(he)代(dai)表著絲(si)綢(chou)之(zhi)路(lu)(lu)從開(kai)通、發展(zhan)到繁榮、鼎盛的(de)歷史時(shi)刻(ke)。

旅游信息

地址:

張騫墓位于城固(gu)縣城以(yi)西2.3公里的博望鎮饒家(jia)營村,南(nan)臨(lin)漢江、東(dong)北(bei)臨(lin)胥水河,地勢平坦。

開放時間:

全周(08:00 - 17:00)

交通指南:

公交(jiao):在城固(gu)縣(xian)乘2路公交(jiao)車(che)。

自(zi)駕:西安市——西漢高(gao)速段(duan)——城(cheng)固(gu)火車站(zhan)——桔園路(lu)——張騫紀念館旅游專線道路(lu)——終點(dian)

本(ben)百科詞(ci)條由網站注(zhu)冊用戶【 斌斌有禮 】編輯上(shang)傳(chuan)提供(gong),詞(ci)條屬于開放詞(ci)條,當前頁面(mian)(mian)所展示的(de)(de)詞(ci)條介紹(shao)涉及宣傳(chuan)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張騫墓】的(de)(de)所屬企(qi)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zhan)不(bu)(bu)(bu)完全保證內容信息(xi)(xi)的(de)(de)準確性(xing)、真實性(xing),也不(bu)(bu)(bu)代表(biao)本站(zhan)立(li)場,各項(xiang)數據信息(xi)(xi)存在更新不(bu)(bu)(bu)及時(shi)的(de)(de)情(qing)況,僅(jin)供(gong)參(can)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如果頁面(mian)(mian)內容與實際情(qing)況不(bu)(bu)(bu)符,可點擊“反饋”在線向網站(zhan)提出修改,網站(zhan)將核實后(hou)進行更正。 反(fan)饋(kui)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xin)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wei)注(zhu)冊用(yong)戶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fu)務,非(fei)“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文章/文字均(jun)是注(zhu)冊用(yong)戶自主發布(bu)上傳,不(bu)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zhe)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ti),請及時聯系我們(men),我們(men)將(jiang)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相關(guan)信息的知識(shi)產權歸網(wang)站方所有(包(bao)括但不(bu)限于文字、圖片(pian)、圖表、著作(zuo)權、商標權、為用戶提供(gong)的商業信息等),非(fei)經許可(ke)不(bu)得抄襲或(huo)使用。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9707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74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6685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9850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