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西工兵營(ying)由(you)袁世凱興建(jian)于1914年,初建(jian)時占地4000畝,建(jian)營(ying)房5000間(jian),整(zheng)個工程耗費(fei)上(shang)等白(bai)銀170萬兩。
1916年建成(cheng)后(hou),西(xi)工兵(bing)營(ying)成(cheng)為(wei)各(ge)地軍閥互相爭奪的(de)(de)焦點(dian)。1920年9月,直系軍閥吳(wu)佩(pei)孚進駐這(zhe)里后(hou),兵(bing)營(ying)的(de)(de)規模擴大至占地1萬余畝,房屋(wu)增加至1萬余間(jian)。1932年,南京國民政(zheng)府遷至洛陽,國民黨(dang)中(zhong)央黨(dang)部駐扎于兵(bing)營(ying);七(qi)七(qi)事變后(hou),兵(bing)營(ying)成(cheng)為(wei)第一戰區(qu)司令長(chang)官部。此外,中(zhong)國近代史上(shang)的(de)(de)許多重要人物和事件都與洛陽西(xi)工兵(bing)營(ying)有關。
舊址組成
陽(yang)西工兵營舊址當前(qian)主要由四合(he)院、高級住宅、惜(xi)陰書室(shi)、老吳橋(qiao)和閱兵臺組成。
四合院具有(you)典型的(de)中(zhong)(zhong)國古代建筑風格,南北(bei)大(da)廳(ting)走廊的(de)木柱(zhu)基座為中(zhong)(zhong)國古典力士石刻柱(zhu)礎,北(bei)大(da)廳(ting)的(de)門(men)廊中(zhong)(zhong)間(jian)地面用水泥(ni)刻畫(hua)的(de)“壽”字(zi)圖案(an),系為蔣介石五十壽辰(chen)所作。
高級住宅這(zhe)座建筑距(ju)今(jin)已有近百年歷史(shi),其中(zhong)的(de)木門窗多為西(xi)歐(ou)古典款(kuan)式。另(ling)外這(zhe)里還(huan)有一處(chu)秘密藏身處(chu)——地下室,通過地下通道可直(zhi)接到當(dang)今(jin)的(de)洛陽機場(chang)(當(dang)今(jin)的(de)河南科技大學(xue)第二附(fu)屬醫院(yuan)附(fu)近)。
惜(xi)陰(yin)書(shu)室現(xian)做倉(cang)庫使用,是一個四(si)孔(kong)的地上人工窯(yao)洞式(shi)建筑,據說“惜(xi)陰(yin)書(shu)室”四(si)字為蔣(jiang)介石所題(ti)。
沿(yan)西工區美術館路一直往南(nan),進(jin)入洛(luo)浦公園便可(ke)看到一塊寫有“老(lao)吳(wu)(wu)橋(qiao)”的石(shi)碑。石(shi)碑正對著的洛(luo)河河堤上伸出(chu)一段斷橋(qiao),便是老(lao)吳(wu)(wu)橋(qiao)。老(lao)吳(wu)(wu)橋(qiao)是河南(nan)省近代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qiao)梁,1921年由實業家、教育家張謇(jiǎn)出(chu)資(zi)建成,共23孔,總(zong)長205.2米,寬(kuan)6.10米,橋(qiao)墩是青石(shi)包邊。
閱兵(bing)臺位于(yu)(yu)解放路(lu)與凱旋(xuan)路(lu)交叉口西南角,整個(ge)建(jian)筑位于(yu)(yu)洛陽空空導(dao)彈研究院院內。游客可站在(zai)凱旋(xuan)路(lu)人行(xing)道(dao)上觀看閱兵(bing)臺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