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ai)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ming)蔣正涵,字養源,號(hao)海澄。曾用筆(bi)名(ming)莪加、克阿(a)、林(lin)壁等。出生于(yu)浙江(jiang)金華,現當(dang)代文(wen)學家(jia)(jia)、詩人、畫(hua)家(jia)(jia)。
1928年(nian)中學(xue)畢業后(hou)考入國(guo)(guo)立杭州西湖藝術院。1933年(nian)第(di)(di)一次(ci)用筆名發表長詩《大堰(yan)河——我的(de)保姆》。1932年(nian)在(zai)上海加入中國(guo)(guo)左翼美(mei)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wen)藝活動(dong)。1935年(nian),出版了第(di)(di)一本詩集(ji)《大堰(yan)河》。1957年(nian)被錯(cuo)劃為右派。曾(ceng)赴黑龍江、新疆生(sheng)活和勞動(dong),創(chuang)作(zuo)中斷了二(er)十(shi)余年(nian)。1979年(nian)平反后(hou),任中國(guo)(guo)作(zuo)家協會副(fu)主(zhu)席、國(guo)(guo)際筆會中心副(fu)會長等職。1985年(nian)獲(huo)法國(guo)(guo)文(wen)學(xue)藝術最高勛章(zhang)。
1996年5月(yue)5日凌晨4時15分因(yin)病逝世,享年86歲。艾青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詩的代表(biao)詩人之一。主要作(zuo)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詩選》。
1910年出(chu)生于浙江省金華市金東(dong)區畈田蔣村的一個封建家庭。自幼由一位貧苦(ku)農婦(fu)養育到5歲。
1917年就(jiu)讀于金師附小。
1928年(nian)中學畢業后考入國(guo)立(li)杭州西湖藝(yi)術院(yuan)。
1928年在林風眠(mian)校長的(de)鼓勵(li)下到(dao)巴黎勤工儉學,學習繪畫,接觸歐洲(zhou)現代(dai)派詩歌。
1932年(nian)初回國,在(zai)上(shang)海加(jia)入(ru)中(zhong)國左翼美術家聯(lian)盟,從事革命文藝活(huo)動,不久被捕,在(zai)獄中(zhong)寫(xie)了不少詩,其(qi)中(zhong)的《大堰河——我(wo)的保姆》發表后引(yin)起轟動,一舉成名。
1933年第一次(ci)用艾青的(de)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de)保姆》,感情(qing)(qing)誠(cheng)摯,詩風清(qing)新,轟動詩壇。以(yi)后陸續出(chu)版詩集(ji)《北風》《大堰河》《火(huo)把(ba)》《黎明的(de)通知》《歡(huan)呼集(ji)》《寶(bao)石(shi)的(de)紅星》《春天》等,筆觸雄渾,感情(qing)(qing)強(qiang)烈,傾訴了對(dui)祖國(guo)和人民的(de)情(qing)(qing)感。解放后的(de)詩集(ji)有《歡(huan)呼集(ji)》《光(guang)的(de)贊(zan)歌(ge)》等。
1935年(nian)出獄,翌年(nian)出版(ban)了第(di)一本詩集(ji)《大堰河》。抗日戰爭(zheng)爆發后,任《文藝陣地(di)》編委、育才(cai)學校文學系主(zhu)任等(deng)。
1941年赴延安,任《詩(shi)刊》主編。他在遍地(di)抗(kang)日烽火中(zhong)深切地(di)感染到時代的精(jing)神,汲取了(le)詩(shi)情,抗(kang)戰期間成為他創(chuang)作的高(gao)潮期,出版了(le)《北方》、《向太陽》、《曠野》、《火把》、《黎明的通知(zhi)》、《雷(lei)地(di)鉆》等9部詩(shi)集。
1948年(nian)以(yi)后發表了《在(zai)浪尖(jian)上》《光(guang)的贊歌》《古羅馬的競技場》等(deng)二百余(yu)首(shou)詩作。出版了《艾青選集》等(deng)。另(ling)有論(lun)文集《詩論(lun)》《論(lun)詩》《新詩論(lun)》等(deng)著(zhu)作。
1957年(nian)被錯(cuo)劃(hua)為右派。曾赴黑龍江、新疆(jiang)生活和勞動,創作中斷了(le)二(er)十余(yu)年(nian)。直到1976年(nian)重又(you)執筆,出(chu)現了(le)創作的另一個高(gao)潮(chao)。
1979年平反后,任(ren)中(zhong)國(guo)作(zuo)家(jia)協會(hui)副(fu)(fu)主(zhu)席、國(guo)際筆會(hui)中(zhong)心副(fu)(fu)會(hui)長等職,出訪了(le)歐、美和(he)亞洲的(de)(de)不(bu)少國(guo)家(jia)。創作(zuo)有詩(shi)集(ji)《彩(cai)色的(de)(de)詩(shi)》《域外集(ji)》,出版了(le)《艾青(qing)(qing)敘事(shi)詩(shi)選》、《艾青(qing)(qing)抒(shu)情詩(shi)選》,以及多(duo)種版本的(de)(de)《艾青(qing)(qing)詩(shi)選》和(he)《艾青(qing)(qing)全集(ji)》。詩(shi)集(ji)《歸來的(de)(de)歌(ge)》和(he)《雪蓮》曾獲中(zhong)國(guo)作(zuo)家(jia)協會(hui)全國(guo)優秀(xiu)新詩(shi)獎。
1985年(nian)獲法(fa)國文學藝術最高勛章(zhang)。
1996年5月(yue)5日凌晨4時(shi)15分因(yin)病(bing)逝(shi)世,享年86歲。
《歸來的歌》《北(bei)方》《他死在(zai)第二次》《曠(kuang)野》《反法西斯》
《黎明的通知》《愿(yuan)春天早(zao)點來》《雪里鉆》《獻給鄉村的詩》《走向勝(sheng)利》
《歡(huan)呼集(ji)》《艾青選集(ji)》《新文藝論集(ji)》《寶(bao)石(shi)的紅星》《海(hai)岬上》
《春天(tian)》《彩色的詩》《落時集(ji)》《雪蓮》《海(hai)戀花》
《啟明星(xing)》《域外(wai)集》《向太陽(yang)》《吳滿有》《黑鰻》
《大堰河—我的(de)保姆(mu)》《下雪的(de)早晨(chen)》《太陽(yang)的(de)話(hua)(hua)》《我愛這土地》《太陽(yang)的(de)話(hua)(hua)》
艾(ai)(ai)青(qing)(qing)(qing)的(de)(de)(de)作(zuo)品一(yi)(yi)般(ban)是描寫太陽、火把、黎明(ming)等有象征性的(de)(de)(de)事(shi)物(wu),表現出艾(ai)(ai)青(qing)(qing)(qing)對舊社(she)會(hui)的(de)(de)(de)黑暗和恐怖的(de)(de)(de)痛恨以及對黎明(ming)、光明(ming)、希望的(de)(de)(de)向往與(yu)追求。艾(ai)(ai)青(qing)(qing)(qing)從對農村勞動人民的(de)(de)(de)熱(re)愛和接(jie)近他們的(de)(de)(de)要求出發,十多年來,一(yi)(yi)直向他們呈獻著自己真切的(de)(de)(de)詩情(qing)。
艾青的(de)詩歌以(yi)(yi)它緊密結(jie)合現實(shi)的(de)、富于戰斗精神的(de)特點繼承了(le)“五四”新文學的(de)優良傳統,又以(yi)(yi)精美創新的(de)藝(yi)術風格成為新詩發展的(de)重(zhong)要(yao)收獲。這(zhe)里既(ji)反(fan)映了(le)作者(zhe)的(de)藝(yi)術才能,又銘記下他嚴肅(su)的(de)、艱(jian)苦的(de)藝(yi)術實(shi)踐。在他的(de)詩歌中,飽(bao)滿(man)的(de)進取精神和豐富的(de)生活(huo)經驗(yan)帶(dai)來鮮明(ming)。艾青的(de)詩歌具(ju)有鮮明(ming)深刻(ke)的(de)形象(xiang),隨著詩歌結(jie)束,形象(xiang)也就完成。形象(xiang),不僅指人,也包(bao)括(kuo)物(wu),以(yi)(yi)及思想等的(de)形象(xiang)化。
艾青(qing)的(de)詩(shi)在(zai)形式上不(bu)拘泥于外形的(de)束縛,很少注意詩(shi)句的(de)韻腳和(he)字數(shu)、行(xing)數(shu)的(de)劃一(yi),但是又運用有規律的(de)排比、復沓,造成一(yi)種變(bian)化中的(de)統一(yi)。
艾(ai)青以“最偉大的(de)(de)(de)(de)(de)歌手”要求自己(ji),無論是在烽火連天的(de)(de)(de)(de)(de)戰亂歲月(yue),還是在解(jie)放后的(de)(de)(de)(de)(de)生(sheng)活里(li),寫作(zuo)(zuo)(zuo)已然(ran)成為他的(de)(de)(de)(de)(de)生(sheng)活方式。他說道(dao):“我(wo)(wo)永遠渴求著(zhu)創作(zuo)(zuo)(zuo),每天我(wo)(wo)像一(yi)(yi)個(ge)農夫(fu)似的(de)(de)(de)(de)(de)在黎明之(zhi)前醒(xing)來(lai),一(yi)(yi)醒(xing)來(lai),我(wo)(wo)就(jiu)思考我(wo)(wo)的(de)(de)(de)(de)(de)詩(shi)(shi)里(li)的(de)(de)(de)(de)(de)人物和我(wo)(wo)所應該采用(yong)的(de)(de)(de)(de)(de)語言,和如何使自己(ji)的(de)(de)(de)(de)(de)作(zuo)(zuo)(zuo)品(pin)能有一(yi)(yi)分進步……甚(shen)至在我(wo)(wo)吃飯的(de)(de)(de)(de)(de)時候,甚(shen)至在我(wo)(wo)走路的(de)(de)(de)(de)(de)時候。”一(yi)(yi)個(ge)詩(shi)(shi)人,始終渴求著(zhu)寫作(zuo)(zuo)(zuo),堅(jian)持著(zhu)寫作(zuo)(zuo)(zuo),這(zhe)一(yi)(yi)點,深深地感動著(zhu)同為寫作(zuo)(zuo)(zuo)者的(de)(de)(de)(de)(de)我(wo)(wo)這(zhe)樣一(yi)(yi)個(ge)晚輩,也(ye)讓(rang)我(wo)(wo)們看到一(yi)(yi)個(ge)作(zuo)(zuo)(zuo)家對于文學(xue)至死不渝的(de)(de)(de)(de)(de)熱愛。(鐵(tie)凝評)
偉(wei)大(da)的(de)抗日(ri)戰爭為詩歌創作(zuo)開辟了(le)一個新的(de)時代,艾青隨之(zhi)擴大(da)了(le)政治視野(ye)和精神天地,他所創作(zuo)的(de)長詩《向太(tai)陽》和《火(huo)把》,以磅礴的(de)氣勢(shi)表現了(le)中(zhong)華(hua)民族所煥發出的(de)振奮(fen)精神和英雄氣概。(張同吾評)
艾青(qing)對現代詩內容和(he)形式(shi)審(shen)美(mei)標準的(de)(de)探討,大(da)大(da)推動了(le)中(zhong)國新(xin)詩的(de)(de)規范化和(he)現代化進程。(中(zhong)國作家網評)
艾(ai)青在30年(nian)代初走上(shang)詩(shi)壇(tan),他作品深沉而憂郁的(de)(de)抒情風格受到了(le)(le)人們普(pu)遍的(de)(de)注意(yi)。抗戰爆發后,艾(ai)青事實上(shang)已成為具代表性的(de)(de)詩(shi)人之一(yi),30年(nian)代末到40年(nian)代中期(qi),可以稱之為"艾(ai)青的(de)(de)時代",他的(de)(de)創(chuang)作不(bu)僅開了(le)(le)一(yi)代詩(shi)風,而且深刻(ke)影響(xiang)了(le)(le)這一(yi)時期(qi)乃至(zhi)40年(nian)代后期(qi)的(de)(de)詩(shi)界(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