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he)綠米,河(he)南省南陽市(shi)唐河(he)縣(xian)特(te)產,全國農(nong)產品地理標志(zhi)。
唐(tang)(tang)河(he)(he)綠(lv)米(mi)(mi)因米(mi)(mi)粒含(han)有(you)較多的(de)葉綠(lv)素而呈(cheng)綠(lv)色(se)(se),故得(de)名。唐(tang)(tang)河(he)(he)綠(lv)米(mi)(mi)又(you)稱唐(tang)(tang)河(he)(he)翡翠米(mi)(mi),前身是當地(di)原生的(de)綠(lv)香(xiang)(xiang)稻米(mi)(mi)。唐(tang)(tang)河(he)(he)綠(lv)米(mi)(mi)米(mi)(mi)粒近紡錘形(xing),淡(dan)綠(lv)色(se)(se)或淺翡翠綠(lv)色(se)(se),米(mi)(mi)香(xiang)(xiang)濃郁。
2018年2月(yue)12日,原(yuan)中華人(ren)民共和國農(nong)業(ye)部批(pi)準對“唐河綠(lv)米”實施國家農(nong)產品(pin)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南陽市唐(tang)河縣所轄(xia)馬振(zhen)撫鄉(xiang)、祁儀(yi)鄉(xiang)、湖(hu)陽鎮(zhen)、上(shang)屯鎮(zhen)、黑龍鎮(zhen),昝崗鄉(xiang)、畢店鎮(zhen)共計7個鄉(xiang)鎮(zhen)39個行(xing)政(zheng)村。地理(li)坐標(biao)為112°16′~112°28′,北緯32°21′~32°55′。
唐河(he)綠(lv)米(mi)米(mi)粒形狀如粳(jing)米(mi),近(jin)紡錘形,淡綠(lv)色或淺翡翠(cui)綠(lv)色,米(mi)香濃郁。稻殼為紫色。
2011年,唐河縣種植唐河綠米(mi)4000畝。
2018年(nian),唐(tang)河綠米年(nian)產(chan)量3萬(wan)噸,單產(chan)約(yue)為(wei)11.25噸/公(gong)頃(qing)。
2018年2月12日,原中華(hua)人民(min)共(gong)和國農業部批準(zhun)對“唐河綠(lv)米”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zhi)登記保護。
唐河綠(lv)米因米粒含有較多的葉綠(lv)素而呈綠(lv)色,故(gu)得名。唐河綠(lv)米又稱唐河翡(fei)翠米,前身(shen)是當地原生的綠(lv)香稻米。
東漢(han)建武(wu)二年(nian)(26年(nian)),湖(hu)陽公主把產于(yu)祁儀、馬振撫兩地(di)的綠(lv)米(mi)送(song)往朝(chao)廷,自此,唐河綠(lv)米(mi)作為貢品(pin)代代相傳(chuan),它(ta)還有個(ge)美麗的名字(zi)——香湯丸。
1959年6月,作為新(xin)中(zhong)國(guo)成立十周(zhou)年的禮(li)品,3千(qian)克唐(tang)河綠米被送往中(zhong)南海(hai)。
1997年,唐河(he)綠米作為(wei)院(yuan)縣聯合(he)項(xiang)目,中國農科院(yuan)在(zai)唐河(he)縣大規模開展種(zhong)(zhong)植、科技(ji)試(shi)驗(yan)和(he)推廣,經過去雜、提純、復壯(zhuang),并搭載太空(kong)飛船進行太空(kong)育(yu)種(zhong)(zhong)后(hou),在(zai)祁儀、馬(ma)振撫、上屯、畢店等地試(shi)種(zhong)(zhong)。
2011年,唐河縣按照公司(si)+專業合作社(she)+基地(di)+農戶的運作模式生產唐河綠米。
2015-2016年(nian),唐河(he)縣崗綠香稻基地進行稻鴨共(gong)養模式示范(fan)試(shi)驗。
2016年(nian),唐(tang)河(he)縣制定南陽市有機綠(lv)香稻栽培技術規程并(bing)獲得批準發布,指導(dao)唐(tang)河(he)綠(lv)米(mi)規范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