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考紅薯,河南省開(kai)封市蘭考縣(xian)特產(chan),全國農產(chan)品地(di)理標志(zhi)。
蘭考紅(hong)薯,原產于美洲,清乾隆年間(jian)引進河南,在開(kai)封種植(zhi)大約(yue)有200余年的歷史(shi)。蘭考紅(hong)薯薯塊整齊,紡錘形,大小(xiao)均勻,薯皮紫紅(hong)光滑,色澤鮮亮;鮮食質脆味甜(tian),熟食香味濃(nong)郁。
2018年9月5日,中華人民共(gong)和國(guo)農業農村部正式批準對(dui)“蘭考紅薯(shu)”實施(shi)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蘭考紅薯農(nong)產(chan)品地理標志登(deng)記(ji)保護(hu)地域范(fan)圍,覆蓋蘭考縣境內堌陽、考城、南(nan)(nan)彰、紅廟、谷營(ying)、壩頭、孟寨、葡(pu)萄架、閆樓、小(xiao)宋(song)、儀封、許河12個(ge)鄉(鎮),涉及臺棚、方(fang)店、董莊(zhuang)、長勝、大胡莊(zhuang)、萬土山(shan)、郝場等250個(ge)行政(zheng)村;保護(hu)范(fan)圍地理坐標是東(dong)經114°47′31.42〞~115°15′8.45〞,北緯34°47′10.98〞~35°01′3.46〞,東(dong)西長46.7公里,南(nan)(nan)北寬22.6公里。
蘭(lan)考紅(hong)薯(shu)薯(shu)塊整齊,紡錘(chui)形,大小均勻,單(dan)薯(shu)重150克到300克,薯(shu)皮紫紅(hong)光滑,色澤鮮亮;鮮食質(zhi)脆味(wei)甜(tian),熟食香味(wei)濃郁(yu),甘甜(tian)可口,肉質(zhi)細膩(ni)、綿軟無(wu)絲。
民國初期,紅(hong)薯種植面積(ji)不足(zu)1.33萬公(gong)頃,1936年增加(jia)到(dao)31.10萬公(gong)頃。
1984年,開封市(shi)郊區(qu)紅薯(shu)種植面積(ji)10萬(wan)畝,總產400萬(wan)公斤。
2017年,蘭考紅薯種植產(chan)品(pin)榮譽面(mian)積20000公頃,總產(chan)量75萬(wan)噸。
2018年9月5日,中華(hua)人民共(gong)和國(guo)農業農村(cun)部正式(shi)批準對“蘭考紅薯”實(shi)施農產品地理(li)標志登(deng)記保護。
紅薯原產于美(mei)洲(zhou),乾(qian)隆二十(shi)年(nian)(1755年(nian))引進河(he)南,蘭考種植紅薯大約有240余年(nian)的(de)歷史(shi)。
清乾(qian)隆九年(nian)(1744年(nian))陳(chen)宏謀《培遠(yuan)堂偶稿》和清《金薯(shu)傳習錄(lu)》中(zhong)記載開封有(you)種植紅薯(shu)的記錄(lu)。
民(min)國27年(nian)(1938年(nian)),日偽時期開(kai)封(feng)農(nong)事試驗(yan)場曾將沖(chong)繩100號(hao)、農(nong)林4號(hao)護(hu)國薯等品種引入河(he)南,并進行(xing)試驗(yan)示范。
1949~1952年(nian),曾將國(guo)內外30余個紅(hong)薯品種(zhong)進行觀(guan)察,其中(zhong)沖100號、農林4號表現較好。1953年(nian)~1955年(nian)進行了紅(hong)薯黑斑病(bing)防研究。1955年(nian)進行了紅(hong)薯與月光(guang)花嫁接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