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的做法
1、枸杞豆漿
用料:黃豆60克(ke)、枸(gou)杞10克(ke)、清水1200毫(hao)升。制作(zuo)方法如下:
(1)將黃(huang)豆浸(jin)泡6-16小時,備用。
(2)將(jiang)泡好的黃豆(dou)和(he)枸杞(qi)裝(zhuang)入(ru)豆(dou)漿機(ji)網罩(zhao)內(nei),杯體內(nei)加(jia)入(ru)清水,啟動豆(dou)漿機(ji),十幾分鐘(zhong)豆(dou)漿煮熟即成(cheng)。
功效:滋補肝(gan)腎、益精(jing)明(ming)目、增(zeng)強免(mian)疫能力。
2、密法黑芝麻糊
用料(liao):蜂蜜1勺、黑芝麻20克(ke)、黃豆60克(ke)、清(qing)水適量。制作方法如(ru)下:
(1)將黃豆浸泡6-16小時,備(bei)用。
(2)將泡好(hao)的黃豆(dou)(dou)與黑芝麻一起裝入豆(dou)(dou)漿(jiang)機網罩內,杯體(ti)內按規定加入清水,啟動豆(dou)(dou)漿(jiang)機,十幾(ji)分鐘(zhong)后豆(dou)(dou)漿(jiang)煮熟,稍涼后加入蜂蜜即可。
3、芝麻蜂蜜豆漿
用料:豆漿70克,黑芝麻20克,蜂蜜40克,水1.3升。
制作(zuo)方法:將黑(hei)芝麻與浸(jin)泡過的黃豆入(ru)入(ru)豆漿(jiang)機濾網,開動豆漿(jiang)機自動完(wan)成。
功效:養(yang)顏潤膚、烏發養(yang)發。
4、核桃杏仁露
用料(liao):核(he)桃40克、杏仁(ren)420克、清水(shui)適量(liang)。制作方(fang)法如下:
(1)將杏仁與核桃裝入豆漿機(ji)網罩內(nei),杯體內(nei)按規定加入清水。
(2)啟動豆漿機,十幾分鐘后豆漿煮熟。
5、芝麻黑豆漿
用(yong)料:黑芝麻、花生各10克,黑豆(dou)80克,水1.3升。
制作(zuo)方法(fa):將花生與黑豆(dou)按一定(ding)時(shi)間浸泡后(hou),再與黑芝麻一起放(fang)入豆(dou)漿濾(lv)網。
功(gong)效:烏發(fa)養發(fa),潤膚(fu)美顏,補肺盒氣(qi),滋補肝(gan)腎、潤腸通(tong)便(bian)、養血增(zeng)乳。
6、紅棗蓮子漿
用料:紅棗(zao)(去核)15克、蓮(lian)子肉(rou)15克、黃豆50克、白(bai)糖(tang)50克、清水適量。制作方法如下(xia):
(1)將黃豆浸(jin)泡6-16小時。
(2)將蓮子肉泡(pao)至發軟(ruan)。
(3)將紅(hong)棗洗凈與蓮子肉(rou)、黃豆(dou)(dou)一并裝(zhuang)入豆(dou)(dou)漿機網罩內(nei),杯體內(nei)加入清(qing)水,啟動豆(dou)(dou)漿機,十幾分鐘(zhong)豆(dou)(dou)漿煮熟。
(4)趁熱往杯體內加入白糖,攪勻即(ji)成(cheng);不(bu)(bu)愿喝甜的(de)也可以(yi)不(bu)(bu)加糖。
功效(xiao):滋陰益氣、養血(xue)安神(shen)、補脾(pi)胃、清(qing)熱解毒。
7、花生豆漿
用料:花生(sheng)30克、黃豆40克、水(shui)1200毫升。制作(zuo)方法如下:
(1)將黃豆、花生(sheng)浸(jin)泡6-16小時,備用。
(2)將泡好的黃豆(dou)和花生裝入(ru)豆(dou)漿機網罩內(nei),將清水裝入(ru)杯體(ti),啟動(dong)豆(dou)漿機,十幾分鐘后即成。
功效:補血益氣(qi)、滋(zi)陰潤肺、適用于體(ti)虛瘦弱、大病初(chu)愈及健康人養生保健。
8、百合蓮子漿
用料:百合10克(ke)(ke)、蓮子肉10克(ke)(ke)、銀耳10克(ke)(ke)、綠豆40克(ke)(ke)、冰(bing)糖50克(ke)(ke)、清(qing)水適(shi)量。制作方法如下:
(1)將(jiang)百合用(yong)開水(shui)泡至發軟(ruan),將(jiang)蓮子肉用(yong)開水(shui)浸(jin)泡至發軟(ruan)。
(2)將(jiang)銀耳洗(xi)凈,用(yong)溫水浸泡至發軟(ruan),摘成小(xiao)朵。
(3)將綠豆浸泡6-16小時。
(4)將綠(lv)豆、百(bai)合、蓮子、銀(yin)耳一并裝入豆漿機(ji)網罩內,杯體內加入冰糖(tang)和適量清水(shui),啟動機(ji)器,十幾分鐘(zhong)后(hou)漿煮熟即成(cheng)。
功效:清火(huo)滋陰,養心安神、補腦抗衰(shuai)。
9、黑豆芝麻漿
用料:黑豆50克、花生15克、黑芝麻5-10克、水適量。制作方(fang)法如下:
(1)將黃(huang)豆、花生(sheng)浸泡6—16小時。
(2)將泡(pao)好的黑豆、花生和(he)黑芝麻一起裝入(ru)豆漿(jiang)機網罩內,杯(bei)體(ti)內加(jia)入(ru)清(qing)水,啟動(dong)豆漿(jiang)機,十幾(ji)分鐘后(hou)豆漿(jiang)煮熟。
功效:烏發養顏、解表清熱、滋養健體
10、核桃杏仁露
用料:杏仁(ren)40克、核桃40克、冰糖少(shao)許,清水適量。制作方法如下(xia):
(1)將杏仁、核桃裝入(ru)(ru)豆漿(jiang)機網罩(zhao)中,杯體內按(an)規定加入(ru)(ru)清水。
(2)啟動(dong)機器,十幾分(fen)鐘后豆漿煮(zhu)熟,加適量冰糖即可。
11、黃豆漿
用料(liao):黃豆85克(ke),水(shui)1.3升(sheng)容量(liang)可隨(sui)意(yi)增減、風味(wei)營養豆漿最佳配搭比例(li),糖適量(liang)。
功效:補虛、清熱化痰、通淋、利大便、降血(xue)壓、增乳汁。
建議:加3~5粒杏仁于用料中,則所熬豆漿更(geng)(geng)鮮、更(geng)(geng)濃(nong)。
12、綠豆漿
用料:綠豆80克、白(bai)糖50克、清水(shui)適量。制作方法如下:
(1)將綠(lv)豆洗凈,浸泡(pao)6-16小(xiao)時。
(2)將泡好的綠豆放入豆漿機網罩中(zhong),杯(bei)體中(zhong)加入清水,啟動機器,十幾分鐘后(hou)豆漿煮熟。
(3)趁熱往杯體內加(jia)入白糖(tang),不愿喝甜(tian)的也可不加(jia)糖(tang)。
功效:清(qing)熱解暑、利水(shui)消(xiao)腫、潤喉止渴、明目降壓(ya)。
注:進行溫補者(zhe)不宜(yi)飲用(yong),以(yi)免失去溫補功效;脾胃虛寒者(zhe)不宜(yi)過多飲用(yong),以(yi)防(fang)腹瀉。網罩中的豆渣加白糖調(diao)成豆沙(sha),十分可口(kou)。
豆漿的食用禁忌
1、忌喝超量
一次(ci)喝豆(dou)漿過多(duo)易引起(qi)蛋白質(zhi)消化不(bu)良,出現腹(fu)脹、腹(fu)瀉等癥狀。
2、忌沖紅糖
紅糖里面含(han)有的(de)有機酸(suan)會和豆漿中的(de)蛋白質相(xiang)互結合,這樣就會產生變性(xing)沉淀物(wu),從而破壞了他們的(de)營(ying)養成分,所(suo)以(yi)喝豆漿的(de)時候不要沖紅糖喝。
3、忌空腹喝
空腹喝(he)豆漿(jiang)時,豆漿(jiang)里的蛋白質大都會在(zai)體內轉化為熱量而(er)消(xiao)耗掉,不能充分(fen)起(qi)到補益(yi)作用(yong)。喝(he)豆漿(jiang)的同時吃些饅(man)頭、面包(bao)等淀粉類食品能夠使營養物質被充分(fen)吸收利用(yong)起(qi)來。
4、忌喝未煮熟的豆漿
沒有(you)煮(zhu)熟的豆漿含(han)有(you)毒物(wu)質,會導致蛋白質代謝障(zhang)礙,并引(yin)起中毒癥狀。而且在煮(zhu)豆漿時還必(bi)須要敞開鍋(guo)蓋。這是因為只有(you)敞開鍋(guo)蓋才可以讓(rang)豆漿里的有(you)害物(wu)質隨(sui)著水蒸氣(qi)揮發掉(diao)。
5、忌裝保溫瓶
豆(dou)漿中有(you)能除掉保(bao)溫瓶(ping)(ping)內水垢的(de)(de)物質,在溫度適宜的(de)(de)條(tiao)件下,以豆(dou)漿作(zuo)為養(yang)料(liao),瓶(ping)(ping)內細菌會大量繁殖,經過(guo)3-4個小時就能使豆(dou)漿酸敗變質。
6、常喝豆漿注意補鋅
豆類中含(han)有抑制劑、皂(zao)角(jiao)素和(he)外源凝集素,這些都是(shi)(shi)對人體不好的(de)物質。對付(fu)它們的(de)最好方法就是(shi)(shi)將豆(dou)漿煮熟,長期食用豆(dou)漿的(de)人不要忘記(ji)補(bu)充微量元素鋅。
7、虛寒體質者慎喝
由于(yu)豆漿是由大(da)豆制成的(de),而大(da)豆里面含嘌呤成分很高,且屬于(yu)寒性(xing)食物,所以有痛風癥狀、乏力、體虛、精神疲倦等癥狀的(de)虛寒體質者都不適宜飲用豆漿。
8、忌與抗生素一起服用
豆(dou)漿一定不要與(yu)紅霉素等抗(kang)生素一起服用,因為(wei)兩者(zhe)會發生化學反應(ying),喝(he)豆(dou)漿與(yu)服用抗(kang)生素的間隔時(shi)間最好在1個(ge)小時(shi)以上。
申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