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wang)站分類
登錄 |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
0 票數:0 #人文景觀建筑#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位于重慶市渝中區人民路學田灣,于1951年6月破土興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也是重慶獨具特色的標志建筑物之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重慶人民大禮堂建筑氣勢雄偉,金碧輝煌,是中國傳統宮殿建筑風格與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結構巧妙結合的杰作,以其非凡的建筑藝術蜚聲中外。2016年9月,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 門票參考: 10元
  • 所在地/隸屬: 重慶市渝(yu)中區
  • 開放時間: 08:30~17:00
  • 建議游玩時間: 1~2小時
  • 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jia)級第七批(1954年)
附近有 97 個景點: 重慶大酉洞(1km)    大洪湖(1km)    枇杷山公園(1km)    重慶兩江游(1km)    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1km)    特園(1km)    桂園(1km)    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1km)    重慶宋慶齡舊居陳列館(1km)    重慶渝中嘉西村—怡園景區(1km)    重慶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景區(1km)    重慶人民大禮堂(1km)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1km)    重慶市渝中區文化館(2km)    重慶宋慶齡故居(2km)    重慶談判舊址群(2km)    保衛中國同盟總部舊址(2km)    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官邸舊址(2km)    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2km)    重慶抗戰金融機構舊址群(2km)    重慶古城墻(2km)    老鼓樓衙署遺址(2km)    重慶關岳廟(2km)    重慶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陳列館(2km)    重慶海洋公園(3km)    重慶鎏嘉碼頭景區(3km)    重慶市江北區文化館(3km)    重慶解放碑步行街(3km)    渝北龍頭寺公園(3km)    重慶大劇院(3km)    重慶大都會廣場(3km)    人民解放紀念碑(3km)    重慶游樂園(3km)    重慶解放碑(3km)    國民參政會舊址(3km)    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3km)    重慶長江索道景區(3km)    重慶鵝嶺公園(3km)    重慶觀音橋商圈都市旅游區(3km)    重慶科技館(3km)    重慶金源方特科幻公園(3km)    重慶洪崖洞民俗風貌區(3km)    重慶羅漢寺(3km)    重慶能仁寺(3km)    關岳廟(4km)    重慶市群眾藝術館(4km)    重慶海洋探索中心(4km)    重慶歡樂海底世界(4km)    重慶來福士廣場(4km)    重慶南濱公園(4km)    朝天門廣場(4km)    重慶龍門陣魔幻山主題樂園(4km)    陰條嶺自然保護區(4km)    重慶青山湖國家濕地公園(4km)    重慶秀湖國家濕地公園(4km)    同盟國駐渝外交機構舊址群(4km)    重慶冶鋅遺址群(4km)    海棠曉月養生泉(4km)    重慶映像金陽歷史風貌區(4km)    重慶南濱路景區(4km)    重慶南岸長嘉匯彈子石老街(4km)    重慶市規劃展覽館(4km)    千佛寺(重慶市南岸區)(4km)    重慶湖廣會館(4km)    塔子山文峰塔(5km)    重慶市南岸區文化館(5km)    下浩老街(5km)    重慶南山一棵樹觀景臺(5km)    鴻恩寺公園(5km)    西西弗書店(5km)    彈子石摩崖造像(5km)    重慶中央半島溫泉酒店(5km)    重慶天地旅游區(5km)    重慶南山國家森林公園(5km)    慈云寺(重慶市南岸區)(5km)    重慶建川博物館(6km)    重慶市廣益中學校園景區(6km)    重慶加勒比海水世界景區(6km)    涂山寺(6km)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6km)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6km)    石家花園(7km)    觀音寺(重慶市南岸區)(7km)    重慶保稅體驗旅游景區(8km)    臨江門大橋(8km)    重慶市九龍坡區文化館(8km)    重慶南山植物園(8km)    重慶川劇博物館(8km)    重慶警察博物館(8km)    平頂山公園(9km)    福星水世界(9km)    重慶動物園(9km)    盤溪無銘闕(10km)    重慶三峽廣場(10km)    重慶巴山湖國家濕地公園(10km)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暨文化工作委員會舊址(10km)    重慶市鱷魚中心(10km)   
詳細介紹(shao) PROFILE +

綜合概述

禮堂簡介

整座建筑由大禮堂和東、南、北樓(lou)四大部分(fen)組成。占(zhan)地總面積為6.6萬平(ping)方(fang)米(mi)(mi),其中禮堂占(zhan)地1.85萬平(ping)方(fang)米(mi)(mi)。禮堂建筑高65米(mi)(mi),大廳(ting)凈空高55米(mi)(mi),內徑46.33米(mi)(mi),圓形大廳(ting)四周環繞四層挑樓(lou),可容納3400余人。

禮堂用途

重慶(qing)(qing)市人民大(da)(da)(da)禮(li)堂是重慶(qing)(qing)市舉(ju)行大(da)(da)(da)型集會(hui)(hui)(hui)和(he)演(yan)出活動的中心(xin),重慶(qing)(qing)市的黨代(dai)會(hui)(hui)(hui)、人大(da)(da)(da)會(hui)(hui)(hui)、政協會(hui)(hui)(hui)、直轄掛牌揭幕大(da)(da)(da)會(hui)(hui)(hui)等重要會(hui)(hui)(hui)議和(he)國際性(xing)會(hui)(hui)(hui)議都在(zai)此(ci)召開。國內外的演(yan)藝(yi)人員及(ji)團體(ti)在(zai)大(da)(da)(da)禮(li)堂獻藝(yi),極大(da)(da)(da)地(di)豐富了(le)重慶(qing)(qing)人民的文化生活。

召開會議

禮堂修建

新(xin)中國建立之初,為了表達(da)新(xin)生的人(ren)(ren)民政權有(you)信心(xin)帶領(ling)人(ren)(ren)民走(zou)向(xiang)輝煌未來的決心(xin),掀(xian)起“建設大(da)西南”的高(gao)潮,同時解決會(hui)議和接待的實際問題,西南軍政委員(yuan)會(hui)主要領(ling)導人(ren)(ren)鄧小平、賀龍和劉伯承毅然決定在西南軍政委員(yuan)會(hui)辦(ban)公大(da)樓(lou)對面的馬鞍山(shan)上新(xin)建一座能夠容納(na)四五千(qian)人(ren)(ren)的大(da)禮(li)堂并(bing)附設一個(ge)招(zhao)待所。

建設過程

決策(ce)既下,工(gong)(gong)程設(she)(she)計(ji)和施工(gong)(gong)就如火如荼地(di)(di)展開了。施工(gong)(gong)過程中(zhong),鄧小平、賀龍等對工(gong)(gong)程十分重視(shi),親自選定(ding)建設(she)(she)方案,多(duo)次詢問工(gong)(gong)程情(qing)況(kuang),親臨(lin)工(gong)(gong)地(di)(di)視(shi)察,解決了許多(duo)棘(ji)手的問題。鄧小平同志(zhi)還作出重要批示,要求(qiu)認真(zhen)解決好征地(di)(di)搬(ban)遷群眾(zhong)的生活問題。普通(tong)民(min)眾(zhong)也滿懷建設(she)(she)新中(zhong)國的熱(re)情(qing)參(can)加工(gong)(gong)程建設(she)(she),他們在沒有現(xian)代運輸工(gong)(gong)具的情(qing)況(kuang)下肩挑背扛地(di)(di)把建筑(zhu)材料運送到施工(gong)(gong)現(xian)場。

經過各方(fang)面的(de)(de)艱苦努(nu)力(li),大(da)禮(li)堂工程于(yu)1954年3月正式(shi)竣工,賀龍(long)同志(zhi)親筆(bi)題名“西(xi)南行政(zheng)委員會(hui)大(da)禮(li)堂”。此(ci)時(shi)的(de)(de)西(xi)南行政(zheng)委員會(hui)大(da)禮(li)堂總建(jian)筑(zhu)面積1.85萬(wan)平(ping)方(fang)米(mi)(mi),建(jian)筑(zhu)總高65米(mi)(mi),中(zhong)心禮(li)堂內空高55米(mi)(mi),中(zhong)跨46.33米(mi)(mi)。中(zhong)心禮(li)堂按照大(da)容量五千人設計建(jian)造,實際設置座位4500個,南北兩翼三樓一底的(de)(de)大(da)樓包括招待所客房、宴會(hui)廳、文娛(yu)室、休息室和相應的(de)(de)附屬設施。

建筑設計

重(zhong)慶市人民大禮(li)堂的(de)設(she)計(ji),仿明、清的(de)宮(gong)殿形(xing)式,采用軸向對稱的(de)傳統手法,結構勻稱,對比(bi)強烈,布局嚴謹,古(gu)雅明快。主體部分的(de)穹廬金頂(ding),脫胎于北京天壇的(de)祈年殿,由大禮(li)堂和東、南、北樓四(si)大部分組成。

重慶市(shi)人(ren)民大(da)(da)禮(li)堂(tang)占(zhan)(zhan)地(di)總面積為6.6萬平方米,其中禮(li)堂(tang)占(zhan)(zhan)地(di)1.85萬平方米。禮(li)堂(tang)建(jian)筑(zhu)高(gao)65米,大(da)(da)廳(ting)凈空高(gao)55米,內(nei)徑46.33米,圓形大(da)(da)廳(ting)四(si)周(zhou)環繞四(si)層挑樓(lou),可容(rong)納3400余人(ren)。仿天(tian)壇有禱祝“國泰民安(an)”之意。正中的圓柱望樓(lou),是北(bei)京天(tian)安(an)門的縮(suo)影;南北(bei)兩(liang)翼(yi),鑲嵌(qian)著類(lei)似北(bei)京紫禁城四(si)角的塔樓(lou);廣袤的庭院中,前(qian)階寬闊平展,梯次六重。

1997年(nian),重(zhong)慶設立(li)直轄市,大禮堂前改(gai)建為有草(cao)坪(ping)與噴泉的人民廣場(chang),成為供(gong)游人參觀、休息(xi)和舉辦節慶集會的重(zhong)要景點和場(chang)所。

建筑歷史

1955年西南大(da)(da)區(qu)撤銷。1956年,西南行政(zheng)委員(yuan)會大(da)(da)禮堂更名為(wei)重(zhong)慶市人(ren)民大(da)(da)禮堂。

1997年重慶(qing)(qing)直轄,市(shi)(shi)委市(shi)(shi)政府采納民(min)意(yi),決定(ding)拆(chai)除大禮堂(tang)圍墻,建設了(le)人(ren)民(min)廣場,成為(wei)重慶(qing)(qing)市(shi)(shi)的市(shi)(shi)政、文(wen)化、休閑廣場,與人(ren)民(min)大禮堂(tang)融(rong)為(wei)一體,成為(wei)重慶(qing)(qing)市(shi)(shi)旅游和(he)接待(dai)的重要場所。多年來,大禮堂(tang)先后接待(dai)了(le)100多名黨和(he)國家(jia)重要領導人(ren)以及外國政要,深受贊賞。

維修保護

重(zhong)慶市委、市政府非常(chang)支持和重(zhong)視大禮(li)堂(tang)(tang)的維護工作,多次(ci)撥(bo)款對大禮(li)堂(tang)(tang)進行(xing)維修。尤其是1997年(nian)重(zhong)慶成為(wei)直轄市以來,專門撥(bo)款對大禮(li)堂(tang)(tang)實施了四(si)次(ci)較大的內(nei)部維修改造(zao)工程,進一步完善和提高(gao)了大禮(li)堂(tang)(tang)內(nei)部使用功能。

2006年(nian)8月(yue),經過(guo)(guo)三(san)年(nian)的(de)(de)(de)(de)籌備,大(da)禮堂(tang)(tang)建成五十(shi)二年(nian)來大(da)規(gui)模(mo)的(de)(de)(de)(de)一次(ci)大(da)修(xiu)工程開工。此次(ci)大(da)修(xiu)是大(da)禮堂(tang)(tang)搶救性的(de)(de)(de)(de)修(xiu)復,嚴格(ge)遵(zun)守了文物(wu)保(bao)(bao)護(hu)法(fa)的(de)(de)(de)(de)基本(ben)規(gui)定,把文物(wu)保(bao)(bao)護(hu)法(fa)的(de)(de)(de)(de)原則與(yu)大(da)禮堂(tang)(tang)的(de)(de)(de)(de)維修(xiu)相(xiang)結(jie)合,取得(de)了很好的(de)(de)(de)(de)效果。通過(guo)(guo)此次(ci)大(da)修(xiu),更體(ti)現了大(da)禮堂(tang)(tang)的(de)(de)(de)(de)代(dai)表性、標志性、實(shi)用性。大(da)修(xiu)后(hou)的(de)(de)(de)(de)人民大(da)禮堂(tang)(tang)以更加(jia)靚麗的(de)(de)(de)(de)身(shen)姿(zi)屹立在山城(cheng)之顛。

社會影響

大(da)禮堂作(zuo)(zuo)為重(zhong)慶市的(de)(de)標志性建(jian)(jian)筑和中(zhong)國(guo)宏偉禮堂建(jian)(jian)筑之一,國(guo)內外有(you)較(jiao)大(da)的(de)(de)影響,被評為“亞洲二十世紀十大(da)經典(dian)建(jian)(jian)筑”。我(wo)國(guo)建(jian)(jian)筑界梁思成先生評價重(zhong)慶市人(ren)民大(da)禮堂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dai)中(zhong)國(guo)古典(dian)建(jian)(jian)筑劃時代(dai)的(de)(de)典(dian)型的(de)(de)作(zuo)(zuo)品(pin)”。

1987年(nian),英國皇(huang)家(jia)建(jian)(jian)筑學(xue)會和倫敦大學(xue)編(bian)寫的(de)《世(shi)界建(jian)(jian)筑史(shi)》中,收錄了新中國建(jian)(jian)國后的(de)43項工程(cheng),其中重慶市人民(min)大禮堂位(wei)列第二位(wei)。大禮堂是重慶市重點(dian)文物保(bao)護單位(wei)并正在申報全國重點(dian)文物保(bao)護單位(wei),同時大禮堂及人民(min)廣場也是國家(jia)AAAA級旅游景區,每年(nian)接待中外(wai)游客數(shu)百(bai)萬(wan)人次。

重(zhong)(zhong)(zhong)慶(qing)市人(ren)民大(da)禮堂飽含(han)了深厚悠遠的中華文(wen)明(ming),體現(xian)了一代(dai)偉人(ren)鄧小平、劉(liu)伯承(cheng)和賀龍的宏大(da)氣概,它代(dai)表(biao)著(zhu)重(zhong)(zhong)(zhong)慶(qing)人(ren)民建設美好未來的堅(jian)定決心,它是重(zhong)(zhong)(zhong)慶(qing)人(ren)民艱苦奮斗創造奇跡(ji)的象征,它在重(zhong)(zhong)(zhong)慶(qing)市的政治、經濟和文(wen)化方面發揮著(zhu)重(zhong)(zhong)(zhong)要作用(yong)。

本百(bai)科詞條(tiao)由(you)網站注(zhu)冊用戶【 巧笑倩兮 】編(bian)輯(ji)上傳(chuan)提(ti)供(gong),詞(ci)條屬(shu)于開(kai)放詞(ci)條,當前頁面所(suo)(suo)展示的(de)詞(ci)條介(jie)紹(shao)涉及(ji)宣傳(chuan)內容(rong)(rong)(rong)屬(shu)于注冊(ce)用(yong)戶(hu)個(ge)人編(bian)輯(ji)行(xing)為,與(yu)【重(zhong)慶(qing)市人民大禮(li)堂】的(de)所(suo)(suo)屬(shu)企業/所(suo)(suo)有人/主(zhu)體無關,網(wang)站(zhan)(zhan)(zhan)不(bu)(bu)(bu)完全保證內容(rong)(rong)(rong)信息(xi)的(de)準確(que)性(xing)、真(zhen)實性(xing),也不(bu)(bu)(bu)代表本站(zhan)(zhan)(zhan)立場,各項(xiang)數(shu)據信息(xi)存在(zai)更新不(bu)(bu)(bu)及(ji)時的(de)情(qing)況(kuang),僅供(gong)參考,請(qing)以官(guan)方發布為準。如(ru)果頁面內容(rong)(rong)(rong)與(yu)實際情(qing)況(kuang)不(bu)(bu)(bu)符,可點(dian)擊“反(fan)饋”在(zai)線向網(wang)站(zhan)(zhan)(zhan)提(ti)出修改,網(wang)站(zhan)(zhan)(zhan)將核(he)實后進行(xing)更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ce)用(yong)戶提供信(xin)息存(cun)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ji)上(shang)傳(chuan)提供”的文(wen)章/文(wen)字均是(shi)注冊(ce)用(yong)戶自主發布(bu)上(shang)傳(chuan),不代表(biao)本站觀(guan)點,版權歸(gui)原作(zuo)者(zhe)所有,如有侵(qin)權、虛假信(xin)息、錯誤信(xin)息或(huo)任何問題(ti),請及(ji)時(shi)聯(lian)系我們(men),我們(men)將在第一時(shi)間刪除(chu)或(huo)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shang)相關信息(xi)(xi)的知識產權歸網(wang)站(zhan)方(fang)所有(包括但不(bu)限于文(wen)字、圖(tu)片、圖(tu)表、著(zhu)作(zuo)權、商(shang)標(biao)權、為用戶提供的商(shang)業(ye)信息(xi)(xi)等),非經許可不(bu)得抄襲或(huo)使用。
提交(jiao)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9299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671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5195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7330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