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lei)
登錄 |    

【寧夏文化】寧夏歷史文化 寧夏特色文化 寧夏節日活動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科技數碼行 上傳提供 評論 發布 反饋 0
摘要:寧夏行政區劃圖寧夏位于“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里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那么如今寧夏還保留了哪些特色文化呢?下面本文就為大家大概的介紹寧夏的特色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科技數碼行"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一.寧夏歷史文化

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shou)領李(li)元昊在此建立(li)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獨特的西夏文化。

寧夏是中華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寧夏靈武市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的遺址和遺物表明,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fan)衍生息。秦始皇統(tong)一中(zhong)國(guo)后,派(pai)兵在寧夏屯墾,境內修(xiu)筑(zhu)了聞名世界的(de)秦長城,還興修(xiu)了著名的(de)秦渠(qu),開創了引黃河水灌溉的(de)歷史。到漢代(前206220年),這(zhe)里農(nong)耕(geng)經濟已相當繁榮。唐代天(tian)寶(bao)十(shi)四載(755年)爆發了“安(an)史之亂(luan)”,太子李亨進入寧夏,在靈武登基(ji)稱帝(di),即唐肅(su)宗。當時,寧夏已成為中國東西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nian)),黨項族首領李(li)元(yuan)昊以(yi)寧夏(xia)為中心建立了大(da)夏(xia)國,史稱西(xi)夏(xia),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shi))。蒙古滅(mie)西(xi)夏(xia)后,于(yu)元(yuan)至元(yuan)二十四年(nian)(1287年)設寧夏府(fu)路,始有“寧夏”地名。明設寧夏衛,清設寧夏府(fu)。

民國初年,寧夏府改為朔方道,1929年(nian)成立寧夏省。1949 年中華(hua)人民(min)共和國成立(li)后,于1954 年(nian)撤(che)銷寧夏省(sheng),將阿拉善等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qu),其(qi)余(yu)部分并入(ru)甘肅省(sheng)。1958 10 25 日成立(li)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回族、維吾爾族、東鄉族、哈薩克族、撒拉族和保安族等信奉伊斯蘭教,漢族中的部分群眾信仰佛教、基督教、道教、天主教。全區現有清真寺3300多處,阿(a)訇4000多人,滿拉6000多人,伊(yi)斯蘭教協(xie)會13個。還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寺觀(guan)教堂(tang)200處,各類宗教職業(ye)人(ren)員5000余(yu)人。

二.寧夏當地特色文化

1.宗教

寧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回族、維吾爾族、東鄉族、哈薩克族、撒拉族和保安族等信奉伊斯蘭教,漢族中的部分群眾信仰佛教、基督教、道教、天主教。全區現有清真寺3300多處,阿訇4000多人,滿拉6000多人,伊斯蘭教協會13個。還有(you)佛教(jiao)(jiao)、道(dao)教(jiao)(jiao)、天主教(jiao)(jiao)、基督教(jiao)(jiao)寺觀教(jiao)(jiao)堂200處,各(ge)類宗教職(zhi)業(ye)人員5000余(yu)人。據(ju)史書(shu)記(ji)載,明代就(jiu)有規模宏大(da)的(de)清(qing)真(zhen)寺,現存較著名的(de)清(qing)真(zhen)大(da)寺有銀川南關清(qing)真(zhen)寺(原寺始建于(yu)1915年)、永寧納家戶清(qing)真寺(始建于1524年)、同心清真大寺(始建(jian)于1573年,后曾(ceng)三次(ci)重修(xiu))。寧夏(xia)(xia)自魏晉始就有佛寺。唐朝時(shi)(shi)寧夏(xia)(xia)靈武一帶已(yi)有不少寺院和僧(seng)道。西夏(xia)(xia)時(shi)(shi),曾(ceng)把(ba)佛教定(ding)為(wei)國教,西夏(xia)(xia)皇帝多次(ci)向(xiang)宋(song)朝獻良馬,乞賜佛經。公元1055年,西夏(xia)(xia)毅宗發數萬(wan)人建承天(tian)寺塔(今銀川西塔),藏(zang)《大藏(zang)經》,并到處(chu)修建寺廟。清康熙(xi)年間,寧夏(xia)(xia)境(jing)內出現(xian)過十八位著名的(de)(de)和尚(shang)。寧夏(xia)(xia)的(de)(de)天(tian)主(zhu)教、基督教傳入也較早(zao)。解(jie)放時,有天(tian)主(zhu)教堂12座(zuo),神父(fu)12人(外籍6人(ren),中國籍6人),修女17人,教徒(tu)約2000人左(zuo)右。基督教于1879年傳入寧夏,平(ping)羅、銀川、石嘴山、中(zhong)衛、中(zhong)寧等地仍有(you)少數基督教徒。

2.禮儀

沐浴是(shi)回族(zu)最重(zhong)要(yao)的(de)(de)(de)(de)風(feng)俗之(zhi)一,也(ye)是(shi)重(zhong)要(yao)的(de)(de)(de)(de)道德要(yao)求。回族(zu)的(de)(de)(de)(de)沐浴,可分為大凈(jing)和小(xiao)凈(jing)。“沐”即(ji)小(xiao)凈(jing),“浴”即(ji)大凈(jing)。小(xiao)凈(jing)的(de)(de)(de)(de)洗法(fa)有若(ruo)干程(cheng)序:洗兩(liang)手(shou)至(zhi)(zhi)腕部;洗兩(liang)遍;漱口;嗆鼻(bi);洗臉;洗兩(liang)手(shou)至(zhi)(zhi)兩(liang)肘;抹頭、抹耳、抹額;洗腳至(zhi)(zhi)兩(liang)踝骨。大凈(jing),就是(shi)用清(qing)(qing)(qing)潔(jie)的(de)(de)(de)(de)水洗滌全身(shen)。禁(jin)吃污穢食(shi)(shi)物(wu),講(jiang)究(jiu)清(qing)(qing)(qing)潔(jie)衛(wei)(wei)生(sheng)的(de)(de)(de)(de)道德要(yao)求,表現在(zai)飲食(shi)(shi)衛(wei)(wei)生(sheng)上。在(zai)伊斯蘭教的(de)(de)(de)(de)影響下(xia),回族(zu)在(zai)世(shi)世(shi)代代的(de)(de)(de)(de)生(sheng)活中養成了禁(jin)食(shi)(shi)的(de)(de)(de)(de)習慣。回族(zu)還有禁(jin)酒(jiu)的(de)(de)(de)(de)要(yao)求,認為酒(jiu)是(shi)事端的(de)(de)(de)(de)禍首。回族(zu)注重(zhong)用水和飲水的(de)(de)(de)(de)清(qing)(qing)(qing)潔(jie)。講(jiang)清(qing)(qing)(qing)潔(jie)要(yao)身(shen)心并重(zhong),身(shen)體與(yu)環境的(de)(de)(de)(de)清(qing)(qing)(qing)潔(jie)是(shi)基本層(ceng)次,內在(zai)心靈的(de)(de)(de)(de)清(qing)(qing)(qing)潔(jie)是(shi)高層(ceng)次的(de)(de)(de)(de)。

3.旅游

(1)在“塞上江南”看“塞上明珠”

寧(ning)夏(xia)(xia)(xia)(xia)有(you)(you)“塞上江南”的(de)美(mei)譽,而作(zuo)為寧(ning)夏(xia)(xia)(xia)(xia)首府的(de)銀(yin)川則(ze)被(bei)稱為是“塞上明珠”。銀(yin)川是一座(zuo)擁有(you)(you)悠久歷史的(de)塞上古城(cheng),曾(ceng)經(jing)是歷史上西(xi)夏(xia)(xia)(xia)(xia)王朝的(de)都城(cheng)。而現在,銀(yin)川是寧(ning)夏(xia)(xia)(xia)(xia)的(de)政治、經(jing)濟和文化中(zhong)心(xin),被(bei)選(xuan)為“中(zhong)國(guo)十大新天府”之一。這里有(you)(you)著名的(de)西(xi)夏(xia)(xia)(xia)(xia)王陵(ling)、蘇峪口(kou)國(guo)家森林(lin)公園、三關口(kou)明長城(cheng)、沙(sha)湖(hu)等旅游勝地,無一不展示著銀(yin)川無盡(jin)的(de)歷史魅力(li)和自(zi)然(ran)風光。

(2)感受“塞上煤都”的別樣魅力

石嘴山(shan)(shan)(shan)因(yin)地處賀蘭山(shan)(shan)(shan)脈與(yu)黃河交匯之處,山(shan)(shan)(shan)石突出如嘴而(er)得(de)名(ming),這里擁(yong)有豐富的煤(mei)礦資(zi)源,以生產(chan)無煙煤(mei)而(er)聞名(ming)中外。但石嘴山(shan)(shan)(shan)不(bu)僅僅只(zhi)(zhi)是(shi)一(yi)座(zuo)擁(yong)有豐富自然資(zi)源的工業基地,它還是(shi)寧(ning)夏唯一(yi)一(yi)個獲得(de)“國家森林城市(shi)”稱號的地級(ji)市(shi)。石嘴山(shan)(shan)(shan)的北武當生態(tai)旅游(you)區和石嘴山(shan)(shan)(shan)森里公園(yuan)讓塞上風(feng)光(guang)不(bu)再只(zhi)(zhi)有沙(sha)漠,著名(ming)的賀蘭山(shan)(shan)(shan)巖畫記載了這一(yi)區域少(shao)數民族的社(she)會(hui)習(xi)俗和生活情趣,是(shi)極其珍(zhen)貴(gui)的文物資(zi)料。

(3)千塔之城的回民文化

吳忠(zhong)是(shi)(shi)(shi)河套文化(hua)的(de)(de)(de)重要組(zu)成部分,是(shi)(shi)(shi)北方(fang)游(you)牧民族(zu)與漢族(zu)文化(hua)的(de)(de)(de)交匯點。吳忠(zhong)被譽為東方(fang)的(de)(de)(de)千塔(ta)(ta)之(zhi)(zhi)(zhi)城,是(shi)(shi)(shi)馳名中外的(de)(de)(de)“中國回(hui)族(zu)之(zhi)(zhi)(zhi)鄉”。吳忠(zhong)的(de)(de)(de)一百零八塔(ta)(ta)是(shi)(shi)(shi)中國現(xian)存最(zui)大(da)的(de)(de)(de)古塔(ta)(ta)群之(zhi)(zhi)(zhi)一,而吳忠(zhong)的(de)(de)(de)清(qing)真寺仿佛讓人來到了中東的(de)(de)(de)穆斯林國度。

4.親臨絲綢之路重鎮

固原建于(yu)公元前114年,是當時(shi)絲綢之(zhi)(zhi)路的(de)必經之(zhi)(zhi)地(di),明代九邊(bian)重鎮之(zhi)(zhi)一(yi),歷來是兵(bing)家必爭之(zhi)(zhi)地(di)。現(xian)在(zai),這座城市歷久彌新,新的(de)固原十景“龍潭天(tian)影荷(he)花映(ying)日、六(liu)盤云蒸須(xu)彌佛(fo)光、古嶺雁鳴丹霞翠色、耕(geng)讀彌新朝那遺韻、古道迢(tiao)迢(tiao)舊隘(ai)新曲”也一(yi)定不會讓人失望。

(5)在沙坡頭見證真正的塞上風光

中衛(wei)有(you)集沙(sha)(sha)、山(shan)、河、園于一體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沙(sha)(sha)坡(po)頭。在這(zhe)里可以(yi)見(jian)證到(dao)真正的塞上沙(sha)(sha)漠奇(qi)觀,這(zhe)里的沙(sha)(sha)坡(po)高150米,傾斜60度。每(mei)當(dang)天(tian)氣晴朗(lang)、氣溫升高時,人(ren)坐(zuo)在沙(sha)(sha)頂(ding)上傾側下滑(hua),沙(sha)(sha)坡(po)內便會發出(chu)嗡嗡的轟鳴聲,猶如(ru)金鐘長(chang)嗚(wu),悠揚宏亮。

三.寧夏重大特殊節日

1.開齋節

每年伊斯蘭教月,稱(cheng)為齋(zhai)(zhai)月,齋(zhai)(zhai)月期(qi)間(jian),穆斯林在日(ri)(ri)出之(zhi)前都要吃(chi)(chi)好封齋(zhai)(zhai)飯,日(ri)(ri)出之(zhi)后(hou)整個白天,不(bu)吃(chi)(chi)不(bu)唱(chang),稱(cheng)為封齋(zhai)(zhai)。

經過一個月的齋戒,在伊斯蘭教歷九月的最后一天,尋看新月(月(yue)牙),見月后的(de)(de)第二天,即行(xing)開齋(zhai),慶祝一(yi)個月齋(zhai)戒期的(de)(de)結束,故名開齋(zhai)節。開齋(zhai)節是回教的(de)(de)一(yi)個非常隆重的(de)(de)節日。

2.圣紀節

阿拉(la)伯語稱“冒路德節”,在每(mei)年六(liu)月八日進行。

相傳這天為穆罕默德(de)的(de)逝(shi)世日,亦稱“圣忌”。為緬(mian)懷(huai)其(qi)功德(de),舉行紀念活動,主要包括誦經(jing)、贊圣和(he)講述其(qi)生平事(shi)跡。當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聽教長、阿(a)訇講經(jing),然(ran)后游玩一天,有的(de)還(huan)宰殺牛羊,設(she)宴聚(ju)餐。

3.宰牲節

亦稱“古爾幫節”、“犧牲節”、“忠孝節”,“古爾邦”是阿拉伯語,原意是獻牲。時間為伊斯蘭教歷的1210日,這(zhe)天(tian)上午10點左右,回民(min)個(ge)個(ge)頭戴小白帽,衣(yi)冠整齊,興致勃勃擁進清真寺進行會禮(li)叩(kou)拜。會禮(li)結束后,在條件好(hao)的地方(fang),每(mei)人(ren)要宰(zai)一(yi)只羊,七人(ren)合宰(zai)一(yi)頭牛或一(yi)峰駱駝(tuo)。

所(suo)宰之肉要分三份,一份自己食,一份送親友鄰居和(he)招待來客之用,一份濟貧施舍。典禮(li)完畢后,眾人開(kai)始(shi)訪親問友,饋贈油香、花稞稞等互相慶賀。

更多寧夏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寧夏飲食文化特點有哪些 獨具特色的寧夏飲食文化介紹

寧夏方言有哪些特點 寧夏方言特色介紹 寧夏地方言概述

寧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寧夏的生活習俗禁忌簡述

寧夏結婚風俗流程有哪些 寧夏結婚風俗文化概述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為(wei)注冊用戶(hu)提(ti)(ti)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ti)(ti)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冊用戶(hu)自主(zhu)發布上傳,不(bu)代表本(ben)站(zhan)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huo)任何問(wen)題,請及(ji)時(shi)聯系我(wo)們(men),我(wo)們(men)將在第一時(shi)間刪除或(huo)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wang)頁上相關(guan)信息的(de)知識(shi)產權歸網(wang)(wang)站(zhan)方(fang)所有(包括但不(bu)限于文字、圖(tu)片(pian)、圖(tu)表(biao)、著(zhu)作權、商標權、為用戶(hu)提(ti)供的(de)商業(ye)信息等),非經許可不(bu)得抄襲或(huo)使(shi)用。
提交說明: 快速提交發布>>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996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511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4300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5055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