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的由來
“民以(yi)食(shi)(shi)為天(tian)”,糧(liang)食(shi)(shi)在整個(ge)國(guo)民經濟中始終具有不可(ke)替代的(de)基礎地位。1972年(nian),由于連續兩(liang)年(nian)氣(qi)候異(yi)常造成的(de)世(shi)界(jie)(jie)性糧(liang)食(shi)(shi)歉(qian)收,加上蘇聯(lian)大量搶購谷物(wu),出(chu)現了世(shi)界(jie)(jie)性糧(liang)食(shi)(shi)危機。聯(lian)合國(guo)糧(liang)農組織(zhi)于1973年(nian)和(he)1974年(nian)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he)第二次糧(liang)食(shi)(shi)會議(yi),以(yi)喚起世(shi)界(jie)(jie),特別是第三世(shi)界(jie)(jie)注意糧(liang)食(shi)(shi)及農業生產(chan)問題(ti)。但是,問題(ti)并沒有得(de)到解決(jue),世(shi)界(jie)(jie)糧(liang)食(shi)(shi)形勢更趨(qu)嚴重(zhong)。關于“世(shi)界(jie)(jie)糧(liang)食(shi)(shi)日(ri)”的(de)決(jue)議(yi)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做(zuo)出(chu)的(de)。
1979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第20屆大會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糧農組織創建紀念日)定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呼吁各國(guo)(guo)重(zhong)視糧食生產,鼓勵發(fa)展(zhan)中(zhong)國(guo)(guo)家(jia)開展(zhan)經(jing)濟和技術合(he)作,促進發(fa)達國(guo)(guo)家(jia)向發(fa)展(zhan)中(zhong)國(guo)(guo)家(jia)轉讓技術,并增強公(gong)眾對于世界饑(ji)餓問題(ti)的了(le)解(jie)等。
世界糧食日節日意義
在人類居住的地球上,不僅動植物,而且農作物的品種也在日益減少。古代先農們種植過多達數千種的農作物,而只有大約150種被廣泛種植,成為人們主要的食物來源。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占60%,而大多數其它農作物品種已處于滅絕的邊緣。隨著農作物品種日趨單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長,全世界糧食供應正變得日益脆弱。
據(ju)有關(guan)數(shu)據(ju)統計顯(xian)示,現在全世(shi)界(jie)(jie)有6.9億人處于饑餓(e)狀(zhuang)態,占到了(le)世(shi)界(jie)(jie)總人口的(de)百分(fen)之十。而因為(wei)饑餓(e)和糧(liang)食短缺引發(fa)的(de)沖突也時有發(fa)生,所以世(shi)界(jie)(jie)糧(liang)農組織設立世(shi)界(jie)(jie)糧(liang)食日的(de)目的(de)是為(wei)了(le)希(xi)望這個節日能引起人們對全球糧(liang)食短缺問(wen)題(ti)的(de)重視,敦促各國(guo)采取(qu)行動增加糧(liang)食生產,與饑餓(e)和營養不(bu)良作斗爭。
世界糧食日設立宗旨
1、促進人(ren)們重視(shi)農業糧食生(sheng)產,為(wei)此激勵國家(jia)、雙邊(bian)、多(duo)邊(bian)及非政府各方作(zuo)出努力;
2、鼓勵發展中國家(jia)開展經濟和技術合作;
3、鼓勵農村人(ren)民(min),尤其是(shi)婦女和(he)最不利群體參與影響其生(sheng)活(huo)條(tiao)件(jian)的決(jue)定和(he)活(huo)動;
4、增(zeng)強公眾對(dui)于世界饑餓問題的意識(shi);
5、促進向發(fa)展中國家轉讓技術(shu);
6、加強國際(ji)和國家對戰勝(sheng)饑(ji)餓、營養不良和貧困的聲援,關注糧(liang)食(shi)和農業(ye)發展方面的成就。
中國情況
中國(guo)是一(yi)個人(ren)口眾多的(de)(de)農業大國(guo),全國(guo)人(ren)均糧(liang)(liang)食(shi)占有量(liang)(liang)僅達到溫飽水(shui)平,2004年(nian)總(zong)產量(liang)(liang)9380億(yi)斤,消(xiao)費(fei)(fei)量(liang)(liang)9978億(yi)斤,糧(liang)(liang)食(shi)問題(ti)仍然(ran)是國(guo)民(min)經(jing)濟發展(zhan)中的(de)(de)突出問題(ti)。因此(ci),開展(zhan)愛(ai)糧(liang)(liang)節(jie)糧(liang)(liang)、反(fan)對(dui)浪費(fei)(fei)宣(xuan)傳(chuan)教育(yu)活動,是事關(guan)國(guo)計(ji)民(min)生、社(she)會(hui)穩(wen)定的(de)(de)大事。艱(jian)苦奮斗、勤儉(jian)節(jie)約(yue),是中華民(min)族的(de)(de)傳(chuan)統(tong)美德,為推動建設節(jie)約(yue)型(xing)(xing)社(she)會(hui),國(guo)家糧(liang)(liang)食(shi)局確定“愛(ai)糧(liang)(liang)節(jie)糧(liang)(liang)宣(xuan)傳(chuan)周”活動的(de)(de)主(zhu)題(ti)為“糧(liang)(liang)食(shi)與建設節(jie)約(yue)型(xing)(xing)社(she)會(hui)”。每(mei)一(yi)位市(shi)民(min)要樹立“節(jie)約(yue)糧(liang)(liang)食(shi)光榮(rong),浪費(fei)(fei)糧(liang)(liang)食(shi)可恥(chi)”的(de)(de)觀念,自(zi)覺從如今做起(qi),從自(zi)身做起(qi),節(jie)約(yue)每(mei)一(yi)粒(li)糧(liang)(liang)食(shi),抵(di)制和反(fan)對(dui)浪費(fei)(fei)糧(liang)(liang)食(shi)的(de)(de)行(xing)為,養成勤儉(jian)節(jie)約(yue)的(de)(de)良好(hao)風尚。
世界糧食日宣傳口號
1、糧(liang)(liang)(liang)食(shi)是(shi)生(sheng)(sheng)命的法寶,遠離饑(ji)(ji)荒(huang);糧(liang)(liang)(liang)食(shi)是(shi)生(sheng)(sheng)活的希望,遠離饑(ji)(ji)餓;糧(liang)(liang)(liang)食(shi)是(shi)民生(sheng)(sheng)的根本,溫飽保(bao)障;世界(jie)糧(liang)(liang)(liang)食(shi)日(ri),珍惜糧(liang)(liang)(liang)食(shi),愿生(sheng)(sheng)命無(wu)限精彩,生(sheng)(sheng)活多(duo)姿多(duo)彩!
2、世界之大災情多,饑(ji)餓(e)貧困水澇(lao)旱。需要(yao)糧(liang)食來補給,人人都來節(jie)(jie)約糧(liang)。點滴積累成(cheng)滄海(hai),獻出(chu)愛心援(yuan)貧困。世界糧(liang)食日,愿你勤儉節(jie)(jie)約糧(liang),傳統美德做(zuo)貢獻。
3、每一(yi)粒糧(liang)食(shi)都(dou)是一(yi)個神(shen)話,經過(guo)四季(ji)的洗禮(li),終結成果,為人類(lei)貢獻(xian)它的一(yi)生,所以(yi)我們(men)無憂不(bu)(bu)能忘記苦難時(shi),豐(feng)收(shou)了(le)也不(bu)(bu)能忘記饑荒(huang)時(shi),世界糧(liang)食(shi)日,請(qing)給每一(yi)粒糧(liang)食(shi)貢獻(xian)它全部力量的機(ji)會。
世界糧食日歷年主題
1981年(nian):糧(liang)食(shi)第(di)一
1982年:糧食第一(yi)
1983年:糧食安全
1984年:婦女參與農(nong)業
1985年(nian):鄉(xiang)村貧困
1986年(nian):漁民和漁業(ye)社(she)區
1987年:小農
1988年(nian):鄉村青年(nian)
1989年:糧食與環境
1990年:為未來備糧
1991年:生命之樹
1992年(nian):糧食(shi)與營養
1993年:收獲(huo)自然多(duo)樣性
1994年:生命之(zhi)水
1995年:人皆有食
1996年:消(xiao)除饑餓和營(ying)養不良
1997年:投(tou)資(zi)糧食安全
1998年(nian):婦女養供世界
1999年:青年消除饑餓
2000年:沒(mei)有饑餓的千年
2001年:消除饑餓,減少貧困
2002年:水:糧食安全之源
2004年:生物多樣性促進糧食安全
2005年(nian):農業與不同文化之間(jian)的對話
2006年:投(tou)資農業促進糧食安全
2007年:食物權(quan)
2008年:世界(jie)糧食安全:氣候(hou)變化和生(sheng)物能源的挑戰
2009年:應(ying)對危機,實(shi)現糧食安全(quan)
2010年(nian):團(tuan)結起來,戰勝饑餓
2011年:糧食價格,走出(chu)危機(ji)實現穩定(ding)
2012年:辦好農業合作社(she),糧食安全(quan)添保障
2013年:發展可持續糧食系統(tong),保障糧食安全和營養(yang)
2014年:家(jia)庭農(nong)業:供養世(shi)界,關(guan)愛地球
2015年:社會保護與農(nong)業:打破農(nong)村貧(pin)困惡(e)性循環
2016年:氣(qi)候在變(bian)化(hua),糧(liang)食和農業(ye)也在變(bian)化(hua)
2017年(nian):改變(bian)移民未來——投資(zi)糧食安(an)全,促進農村(cun)發展
2018年:行動(dong)造就未來——到2030年能(neng)夠實現零饑餓(e)
2019年:行(xing)動造就未來 健康飲食實現(xian)零饑餓
2020年:齊(qi)成長、同(tong)繁榮、共(gong)持續,行動造就未來(lai)
2021年(nian):行動造(zao)就未來(lai)。更好(hao)(hao)生產、更好(hao)(hao)營養、更好(hao)(hao)環境、更好(hao)(hao)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