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胖的瘦子們 吃什么都胖的胖子 怎么調理出好身材(cai)?
吃不胖的瘦子
瘦子不管吃什么都不長肉,多半(ban)是肝和(he)脾出現(xian)了(le)問題(ti)。這種體質,脾虛肝火旺,所以一(yi)邊(bian)消(xiao)化吸收不好,一(yi)邊(bian)是虛熱大量消(xiao)耗能量和(he)精氣。時間一(yi)長,就很(hen)容(rong)易(yi)生病(bing),建(jian)議,經常喝連貼橘棗粥來補養。
連貼(tie)就是豬的脾臟,能健脾養胃。
連貼橘棗粥能消積(ji)食、開胃口,對慢性胃炎也有調理作用。
橘棗粥:
準備材料:1塊連貼,50克大(da)米,6個大棗,2片生姜(jiang),1個陳皮。
做法:第1步、把連(lian)貼切(qie)成小塊,大棗掰開,生(sheng)姜不要去皮(pi),和大米、陳(chen)皮(pi)一起放入(ru)電(dian)飯煲(bao)。
第2步、加冷水(shui),放一點兒芝(zhi)麻油,一起煮成(cheng)粥(zhou)。
注意:吃的(de)時候(hou)別放鹽。喝粥(zhou),吃連貼和(he)大棗,最好(hao)把陳皮(pi)也一塊吃下去。
在上(shang)面這個(ge)方子里(li),大棗(zao)以補(bu)為(wei)主,陳(chen)(chen)皮以泄為(wei)主。大棗(zao)養脾(pi)之氣,陳(chen)(chen)皮利脾(pi)之濕。大棗(zao)養肝血,陳(chen)(chen)皮排(pai)肝毒;大棗(zao)、陳(chen)(chen)皮都能調理肝和脾(pi)。
所(suo)以,服這道粥能(neng)健脾(pi)、養胃(wei)、調(diao)肝(gan)、清虛熱。經常吃還(huan)能(neng)增(zeng)強消化(hua)系(xi)統的功能(neng),對(dui)于預(yu)防胃(wei)炎和胃(wei)下垂也有好處。
而且這個方(fang)子(zi)就是用(yong)來調養脾(pi)胃(wei)的,瘦子(zi)能吃,胖子(zi)也可以吃的哦。
吃什么都胖的胖子
在臨(lin)床上肥(fei)胖多表現為(wei)以陽(yang)虛為(wei)主,與脾胃的(de)關系比較密切。陽(yang)虛不一定會(hui)導致肥(fei)胖,但肥(fei)胖者絕大(da)部分都是陽(yang)虛。陽(yang)虛會(hui)導致一個(ge)重要的(de)問(wen)題——脾胃失調(diao)、身體和臟腑機能減弱和衰(shuai)退,而(er)肥(fei)胖本身只(zhi)是陽(yang)虛導致的(de)其中一個(ge)問(wen)題。
人體的虛有4種:陰虛(xu),血虛(xu),陽(yang)(yang)虛(xu),氣虛(xu)。而胖子們大多是第三種——陽(yang)(yang)虛(xu)。
陽虛導致的氣虛會引發各種身體問題:四肢身體不溫,怕冷又怕熱,溏便(大(da)便(bian)軟,不成形),皮(pi)膚黃、松弛(chi)、暗啞、多(duo)(duo)油、多(duo)(duo)斑(ban)、沒彈性(xing)、新陳代謝和(he)消耗減慢、內臟功能衰退(tui)、失眠(mian)多(duo)(duo)夢、食(shi)欲強、多(duo)(duo)汗、容易疲(pi)倦、懶動、水腫以及(ji)中氣下陷(xian)(內臟下垂)等。
1、健脾胃補陽虛,才能解決肥胖
正常情況下食物入(ru)胃(wei)經過初步(bu)消化,然后精(jing)微營(ying)養(yang)(yang)部分被脾帶走,上輸(shu)給(gei)肺(fei)。肺(fei)朝百脈,通過血液將(jiang)精(jing)微潤養(yang)(yang)五臟(zang)六腑(fu)。如果脾出(chu)現了問(wen)題,就會脾失去健(jian)運(yun),營(ying)養(yang)(yang)物質全部堆積在身體內形成肥胖。
要解決肥胖,一定要先健脾益氣,改變陽虛。常見的中醫藥材有葛根、紅曲、代代花(回青橙)等。
2、生活調理方健脾補虛
在日常(chang)飲食中,我(wo)們還要多吃(chi)健脾(pi)養(yang)胃的食物,如山(shan)藥、薏米、蓮(lian)藕、大棗(zao)以及各種(zhong)豆類食物。當然,堅持體(ti)育(yu)鍛(duan)煉(lian)也是一(yi)個不錯的方法。
除生活規律、按時吃飯睡覺、少吃生冷之外(wai),還要多吃些健脾食物,如蓮子、薏米、山藥等,多喝水,多吃水分(fen)足的水果(guo),如梨、蘋果(guo)和西瓜等。另(ling)外(wai),飯前(qian)喝碗清湯,可稀釋鹽(yan)分(fen),也(ye)可保持體內水分(fen)。
3、食療健脾胃補體虛
蓮藕(ou):蓮藕(ou)脆(cui)嫩(nen)多汁(zhi),易消化,且營養豐富,可補益(yi)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特別(bie)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yong)。日常可煲(bao)蓮藕(ou)綠豆湯、海帶排骨蓮藕(ou)湯等(deng),也可以(yi)做涼拌蓮藕(ou)。
白蘿卜:春季肝(gan)火旺盛,適當食用(yong)蘿卜,可(ke)緩解消化不(bu)良(liang)、感冒、扁(bian)桃體炎(yan)、脾胃(wei)燥熱(re)不(bu)適等癥狀。如煲一(yi)鍋骨頭燉(dun)蘿卜湯,既美(mei)味(wei)又(you)健康。
山(shan)藥:山(shan)藥可(ke)補脾(pi)養胃、補肺益腎、固腸止瀉。將其和紅(hong)棗(zao)、小(xiao)米等煮粥服用(yong),可(ke)健脾(pi)。
二、中醫穴位艾灸+按摩健脾胃
1、按摩“足三里”可健脾
足三里穴位于我們的外膝眼下3寸、脛(jing)骨外側約1寸筋間之處(chu)。按(an)摩的具(ju)體方法是:以兩手拇指端(duan)部點按(an)足(zu)三里穴,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左(zuo)右。手(shou)法可略(lve)重些。
2、穴位艾灸暖胃健脾
中脘穴: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中脘穴位于腹部正(zheng)中線,臍上(shang)4寸處(chu),相當于五指(zhi)的寬度。中脘穴有調胃補氣(qi)、化濕和中、降(jiang)逆(ni)止嘔的作用,灸療(liao)可改善胃疾。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cun),脛(jing)骨(gu)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fen)鐘(zhong)或(huo)艾罐(guan)20-30分鐘(zhong)。經常用(yong)此法施灸,具有補益(yi)脾(pi)胃、扶正培(pei)元(yuan)、調和(he)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