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來,云南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藥衛生、民族工作等一切社會改革方面,都取得了史無前例的飛躍進步,產生了一批各條戰線的代表人物,如明代醫藥家、音韻學家鄭和,大理國的締造者段思平,特立獨行保衛新疆國土的楊增新、牛時,有在臺兒莊戰役全營500壯士與日寇拼白刃戰同歸于盡的尹國華營,有大節凜然衛國榮譽的華僑老人馬濤材,有臨危受命堅持敵后抗日的騰沖縣張問德,有發明云南白藥的曲煥章,革命音樂家聶耳,開創天文氣候科學研究的陳一得等等名人。
皮羅閣(公元697~748年),南詔第四代王,據胡蔚本《南詔野史》載,他于唐朝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皮邏閣在位期間,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并吞了其他五詔,使洱海地區統歸南詔管轄,將王都從巍山遷至大理,當時稱為太和城。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他入京朝貢,受到唐玄宗的禮遇,加封為“特進云南王、越國公、開府儀同三司”。其后又加封“上柱國”,并賜“龜茲樂一部”及金佛像等。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瞼(今喜洲)人,一說為劍川永旁人,大理國的締造者、開國皇帝。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于是遠近歸心,咸奉約束,把南詔末朝以來分裂、戰亂的局面重新統一起來。大行分封,篤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鑄佛萬尊。逝世后由子段思英繼位,謚號神圣文武皇帝。
鄭(zheng)和(1371年~1433年),明朝太監,云南人,小名三寶,又作三保,云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國去世,骨灰葬于南京弘覺寺地宮,今南京牛首山鄭和墓或為其衣冠冢。
蘭茂(1397年~1470年),字廷秀,號止庵,外號和光道人、洞天風月子、玄壺子等,云南省嵩明縣楊林人,明代醫藥家、音韻學家、詩人、教育家、理學宗匠。蘭茂生性聰穎,勤奮好學,少通經史,旁及諸子百家,終身隱居楊林鄉里,采藥行醫,潛心著述,設館授徒,人稱"小圣"。蘭茂辭世40年,明正德《云南志》記述蘭茂著有《玄壺集》等十九種書;這份蘭茂著述一覽表記述的有關書目,也有二十多種。
錢灃(feng)(1740年~1795年)字東注,號南園,清代官吏、書畫家,云南昆明人。錢灃曾入昆明五華書院學習,乾隆三十六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監察御史、湖南學政、通政司副使、江南道監察御史、通政司參議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錢灃的詩文有很高的造詣,主要著作有《南園詩存》、《南園存》、《南園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