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xi)馬鈴薯,甘(gan)肅省定西(xi)市(shi)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biao)志產品(pin)。
定西種植馬鈴薯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定西馬鈴薯是多年生(sheng)(sheng)草(cao)本,但作一(yi)年生(sheng)(sheng)或(huo)一(yi)年兩季栽培(pei)。地(di)(di)下塊(kuai)莖呈圓、卵、橢圓等形,有芽眼,皮紅、黃、白(bai)或(huo)紫色(se)(se)。地(di)(di)上莖呈棱(leng)形,有毛,奇數羽狀復(fu)葉。聚傘花序頂(ding)生(sheng)(sheng),花白(bai)、紅或(huo)紫色(se)(se);漿果(guo)球形,綠或(huo)紫褐色(se)(se);種子腎形,黃色(se)(se)。
2017年12月29日(ri),原(yuan)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定(ding)西馬鈴薯”實施地理標志產品(pin)保(bao)護。
定(ding)西(xi)馬鈴薯產地(di)范圍為甘肅省定(ding)西(xi)市(shi)行政區(qu)域內(nei)所(suo)轄安定(ding)區(qu)和隴西(xi)縣(xian)(xian)、通渭縣(xian)(xian)、渭源縣(xian)(xian)、臨(lin)洮縣(xian)(xian)、漳縣(xian)(xian)、岷縣(xian)(xian)。
定西馬鈴(ling)薯是多年(nian)生草本,但作(zuo)一年(nian)生或(huo)一年(nian)兩季(ji)栽培。地下塊莖呈圓、卵、橢圓等形,有芽(ya)眼,皮紅、黃、白或(huo)紫色。
地(di)上(shang)莖呈(cheng)棱形,有毛,奇(qi)數羽狀(zhuang)復(fu)葉。聚傘花序(xu)頂生,花白(bai)、紅或(huo)(huo)紫(zi)色(se);漿果球形,綠(lv)或(huo)(huo)紫(zi)褐色(se);種子腎形,黃色(se)。
青薯(shu)9號、冀張薯(shu)8號、冀張薯(shu)14號、新(xin)大(da)坪、隴(long)薯(shu)系列(lie)、定薯(shu)系列(lie)。
定西(xi)馬鈴薯(shu)產(chan)自(zi)甘肅省定西(xi)市,定西(xi)地處(chu)西(xi)秦嶺余脈和(he)黃土高原(yuan)結合(he)部(bu)的(de)高原(yuan)丘陵地帶,處(chu)在(zai)北緯34°26'~35°35',東(dong)經103°52'~105°13′之間,全(quan)市總面積(ji)1.96萬(wan)平方千米,總耕(geng)地面積(ji)1218.6萬(wan)畝。
地勢西高(gao)東低(di),海拔1420~3941米,境內渭河(he)逶迤東注(zhu),洮河(he)曲折北流,構成黃河(he)中上(shang)游的主要支流。
定西氣(qi)候屬溫(wen)帶(dai)半濕(shi)潤和中溫(wen)帶(dai)半干旱區,東南(nan)暖濕(shi)氣(qi)流受(shou)阻,大陸性(xing)氣(qi)候特征明顯,四季(ji)分明,夏無(wu)酷暑,冬無(wu)嚴寒。
年平均氣溫(wen)5.7℃~7.7℃,年降水量(liang)400毫(hao)米~600毫(hao)米,無(wu)霜期(qi)142天,日照(zhao)充(chong)足,適宜種植馬鈴(ling)薯。
海拔(ba)在1640至3900米,土壤(rang)(rang)類型主要為黑(hei)壚土、黃綿土為主,耕(geng)層深(shen)厚,有機質含(han)量≥0.8%,土壤(rang)(rang)PH值為5.5至7.8。
播種:10厘米(mi)土層溫度穩定在7至(zhi)9℃即可播(bo)種,一(yi)般在4月(yue)中旬至(zhi)5月(yue)上(shang)旬。種薯(shu)(shu)薯(shu)(shu)塊(kuai)≥25克(ke),每(mei)個薯(shu)(shu)塊(kuai)1至(zhi)2個芽眼,每(mei)公頃播(bo)種密度49500至(zhi)75000株(zhu)。
施肥:每公頃施(shi)優質農(nong)家(jia)肥15000千克(ke),馬(ma)鈴(ling)薯專用肥750至1200千克(ke)。
輪作制度:實行3年以上輪作。
一般(ban)在9月中旬(xun)(xun)至10月中旬(xun)(xun)收獲。
收獲后及時(shi)入(ru)庫,以免(mian)薯皮變(bian)綠,強制通(tong)風(feng),避免(mian)腐爛,貯藏期間溫度保(bao)持在0℃至4℃,相對濕度80%左右。
2017年12月25日,甘(gan)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定西馬鈴薯(shu)中國特色(se)農(nong)產品優勢區入選(xuan)中國特色(se)農(nong)產品優勢區名(ming)單(第(di)一批(pi))。
2017年12月29日(ri),原(yuan)國家質(zhi)檢(jian)總局批準對“定西馬鈴薯(shu)”實施地(di)理標志產品保(bao)護。
2019年11月,入選(xuan)中國農業品(pin)牌(pai)目錄2019農產品(pin)區域公用品(pin)牌(pai)。
2020年7月27日,定西馬鈴(ling)薯入選中歐地理標志(zhi)第二批保護名單。
2021年(nian)12月22日,入選2021年(nian)第三批全國名特優(you)新(xin)農產品名錄。
定西種(zhong)植馬鈴薯(shu)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20世紀(ji)80年代之前,馬(ma)鈴(ling)薯在甘(gan)肅定西(xi)被看(kan)做度(du)荒充(chong)饑的口糧(liang)。
1996年,定西提出實施(shi)“洋(yang)芋工程(cheng)”,開(kai)始轉變(bian)生(sheng)產(chan)方式,由自給自足(zu)走向規模擴(kuo)張、產(chan)業培育。
2008年,定(ding)西馬鈴薯(shu)產(chan)業步入科學化(hua)布(bu)局(ju)、集約(yue)化(hua)種植、標(biao)準(zhun)化(hua)生產(chan)、精深化(hua)加工、品牌化(hua)營銷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