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品牌分類   知識分類          
移動端
  • 買購網APP
  • 手機版Maigoo
  
★★★

青海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青海省博物館十大國寶級文物 青海省博物館鎮館之寶盤點
本文章由 MAIGOO榜單研究員855號 上傳提供 2024-12-06 評論 0
青海省博物館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現代化功能的大型綜合博物館,于2017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共收藏各類館文物15627件/套,其中珍貴文物2069件/套,其以新時期彩陶和民族宗教類文物最具特色。下文maigoo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下甘肅省博物館十大國寶級文物,有明永樂銅鎏金觀音菩薩像、馬家窯文化彩陶靴、唐敦煌寫經《羯摩經》、齊家文化大石磬、新莽虎符石匱等,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 01
    明永樂(le)銅鎏金觀(guan)音菩薩像 國寶級文物明代鑄造工藝最高技術水平
    綜合指數:92.8
    02
    馬家窯文化彩陶靴(xue) 國寶級文物迄今發現的最古老/最成熟的靴子造型
    綜合指數:91.2
    03
    唐敦(dun)煌寫經(jing)《羯(jie)摩經(jing)》 國寶級文物現存最早/最長/最完整的手抄經書
    綜(zong)合指數:89.6
    04
    齊家文化大石(shi)磬(qing) 國寶級文物“黃河磬王”
    綜合指數:88.0
    05
    新莽(mang)虎符(fu)石匱(kui) 國寶級文物
    綜合指數:87.0
    06
    齊家(jia)文化七(qi)星紋銅鏡(jing) 國寶級文物
    綜合指(zhi)數:85.4
    07
    馬家窯文化舞蹈紋彩(cai)陶盆 研究中國原始社會人物風情的歷史資料
    綜合指數:83.8
    08
    魏晉(jin)青銅玄武硯滴 魏晉青銅實用器精品
    綜合指(zhi)數:82.2
    09
    辛店文化(hua)雙(shuang)勾太陽紋彩陶雙(shuang)耳(er)罐 辛店文化彩陶中的珍品
    綜合指數(shu):80.6
    10
    戰國狼(lang)噬牛金(jin)牌飾
    綜合指數:79.0

青海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CNpp小編主要盤(pan)點了現收藏于青海省博(bo)物館的(de)珍(zhen)貴文物,依據文物的(de)歷史/藝術/科學(xue)研究價值、保護級(ji)別(bie)、網絡關注熱度(du)等(deng)因素,并(bing)結合互(hu)聯網相(xiang)關排行(xing)榜綜合得出。本文僅供(gong)參考,數據截至(zhi)20231129,如有錯誤、遺漏之處,歡迎(ying)在(zai)文末(mo)評論反饋。

本榜單僅供參考使用,如果對于該榜單您有更好的建議,請

青海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1、明永樂銅鎏金觀音菩薩像
國寶級文物明代鑄造工藝最高技術水平
明永樂銅鎏金觀音菩薩像,原藏于瞿曇寺的明永樂銅鎏金觀音菩薩像,現為青海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此尊造像是明成祖朱棣贈送給瞿曇寺活佛“灌頂凈覺弘濟大國師”班丹藏卜的禮物之一。此像高145厘米,立于仰俯蓮座上,身體略向左側扭曲,頭戴五葉冠,繒帶在耳后上揚,國字臉,低垂雙目,神情溫婉慈祥。該尊造像工藝精湛,衣飾線條流暢飄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身姿婀娜,鑄造工藝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術水平,是永樂宮廷造像藝術的代表作,也是目前我國所發現的體積最大的永樂宮廷銅造像。
2、馬家窯文化彩陶靴
國寶級文物迄今發現的最古老/最成熟的靴子造型
馬家窯文化彩陶靴,1989年出土于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柳灣墓地,現為青海省博物館文物。此彩陶靴通高11.6厘米,口部呈圓形,直徑為6.6厘米,口微侈。此靴銜接連貫的靴幫與靴底,流暢而清晰的縫合痕跡,古樸簡約的紋飾,以及靴幫和靴筒飽滿而圓潤的曲面,無不印證著河湟先民的創造力、審美能力,將鞋的歷史推衍至三千年之前,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古老、最成熟的靴子造型。
3、唐敦煌寫經《羯摩經》
國寶級文物現存最早/最長/最完整的手抄經書
唐敦煌寫經《羯摩經》,國家一級文物,20世紀初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是敦煌莫高窟中的遺物,其后流失海外,19世紀40年代被愛國學者回購,現藏于青海省博物館,為青海省博物館國寶。《羯摩經》內容是佛教的戒律和修行的懺悔,算得上是一部佛學中的經典著作。此經卷長約17米,寬約0.49米,上面工整地抄錄了933行經文,共計16000多字,儼然一部巨作,也被譽為是“傳世典籍”。此經卷全文字跡清秀,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現存最早、最長、最完整的手抄經書,屬于珍貴的敦煌經卷。
4、齊家文化大石磬
國寶級文物“黃河磬王”
齊家文化大石磬,2000年出土于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喇家遺址,國家一級文物,現藏于青海省博物館。此磬長96厘米,寬61厘米,厚4厘米,上面刻有花紋,中間偏上有一圓孔,邊緣刃部有打磨痕跡,上端有琢制的穿孔以便于懸掛,敲擊有洪亮的金屬聲,聲音清脆而富有韻律,和鳴悅耳。此磬制作精美,形制巨大,其制造工藝符合黃金分割的規律,說明四千年前的先民們在制造此類重器時已達到很高的工藝水準,是迄今發現的器型最大、時間最早的石磬,被稱為“黃河磬王”。
5、新莽虎符石匱
新莽虎符石匱,1986年出土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西海郡故城遺址,國家一級文物,現藏于青海省博物館。虎符石匱身長1.5米,高0.5米,背寬0.6米,分上下兩部分,造于公元9年,通高兩米有余,上為石蓋,雕有俯臥石虎;下為石匱,虎符石匱正面和底部雕刻著“西海郡虎符石匱,始建國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戎造”22個篆體字。這件虎符石匱具有漢人石雕渾厚古樸的風格,雕刻紋路清晰,神情生動,而且目前僅見的一個,實為稀世珍品。
6、齊家文化七星紋銅鏡
齊家文化七星紋銅鏡,1977年出土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尕馬臺遺址,現為青海省博物館國寶文物。這件青銅鏡直徑8.9厘米,厚0.4厘米,重109克。此枚銅鏡用單范鑄造,它的出土把我國銅鏡的歷史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一面銅鏡,在中國青銅鏡史上彌足珍貴,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7、馬家窯文化舞蹈紋彩陶盆
研究中國原始社會人物風情的歷史資料
馬家窯文化舞蹈紋彩陶盆,1975年出土于青海省海南州同德縣宗日遺址,現藏于青海省博物館。此器高12.5厘米,口徑24.2厘米,底徑9.9厘米,為泥質紅陶,斂口,卷沿,略鼓腹,小平底;黑彩紋飾;在口沿內壁繪有兩組手拉手的群舞人體圖形。此盆構圖巧妙、畫面簡潔、人物造型生動,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繪有人物舞蹈場面的畫面,在藝術發展史上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也是研究中國原始社會人物風情的重要歷史資料。
8、魏晉青銅玄武硯滴
魏晉青銅實用器精品
玄武硯滴,魏晉青銅文物,1990年出土于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高寨漢墓,也是青海省博物館館藏文物。此硯滴通長15厘米,青銅質,作一蛇伏于龜背狀,龜蛇合體,龜腿直立,作站立狀。龜頸前伸,頭昂立,雙眼圓睜,口有一小孔,銜一耳杯。龜甲鑄痕清晰,背甲陰刻的紋樣規則清晰,形象逼真。此器既實用又可供觀賞,鑄造精美,形象生動,反映出魏晉文人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為彌足珍貴的青銅實用器精品。
9、辛店文化雙勾太陽紋彩陶雙耳罐
辛店文化彩陶中的珍品
雙勾太陽紋彩陶雙耳罐,辛店文化代表文物,20世紀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核桃莊出土,現藏于青海省博物館。此罐高24.9厘米,口徑12.3厘米,腹徑19厘米,侈口束頸,略垂腹,頸部雙耳,平底。繪彩部位施桔紅色陶衣,黑彩,頸部飾網格紋,腹部繪七只大角鹿。此罐形態生動,器型美觀,紋飾簡練生動,布局合理,是青海地區辛店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和辛店文化彩陶中的珍品。
10、戰國狼噬牛金牌飾
戰國狼噬牛金牌飾,1994年出土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現藏于青海省博物館,是必看的青海省博物館展品。這件金牌飾長14.7厘米,寬9.2厘米,重365克,純金制作,器形似起伏的山巒,用浮雕的方法表現出山巒、森林、狼、牛等自然形態,畫面中一只狼在森林中正咬噬一頭牛的后腿,牛作痛苦掙扎狀,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躍然紙上。此器采用透雕手法,又具有浮雕效果,立體感強,層次豐富,藝術表現手法準確,鑄造工藝特殊,藝術地再現了現實生活中轉瞬即逝的動物搏斗場面,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更多青海省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

    弦紋網紋彩陶壺、齊家文(wen)化雙大耳紅陶罐、唐(tang)黃(huang)地聯珠團窠(ke)對(dui)馬(ma)錦(jin)、扭達、臥式羊形銅燈(deng)、銅鎏(liu)金觀音造像……

更多相關榜單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注明“MAIGOO編(bian)輯(ji)”、“MAIGOO榜單研究員”、“MAIGOO文(wen)章編(bian)輯(ji)員”上(shang)傳(chuan)提(ti)供的所(suo)有(you)作品(pin),均為MAIGOO網(wang)原(yuan)創(chuang)、合法擁有(you)版權(quan)或有(you)權(quan)使(shi)用的作品(pin),未經本網(wang)授權(quan)不(bu)得轉載、摘編(bian)或利用其它方式使(shi)用上(shang)述作品(pin)。已經本網(wang)授權(quan)使(shi)用作品(pin)的,應在授權(quan)范(fan)圍內使(shi)用,并注明“來源:MAIGOO網(wang)”。違反上(shang)述聲明者,網(wang)站會追責到底。 推薦入榜>> 糾錯>> 投訴侵權>>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