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曹縣(xian)古營集鎮(zhen)的柳編(bian)工藝有(you)(you)著200多年的歷(li)史。當地的柳條具(ju)有(you)(you)“皮(pi)薄、柔韌、潔白、實(shi)心、著色(se)力強”等(deng)特(te)點,編(bian)出的籃子、籮筐、簸箕等(deng)農家用具(ju)漂亮、耐用,深(shen)受人們喜(xi)愛。但(dan)由(you)于加工粗放,技術落后,柳編(bian)市(shi)場(chang)一直無法壯大(da)起來,不少柳編(bian)藝人也紛(fen)紛(fen)改行。
2019年11月,《國(guo)家級非(fei)物(wu)質文化遺(yi)產代表(biao)性項(xiang)目保護(hu)單位(wei)名單》公布,曹縣(xian)民間傳統手工技藝(yi)研(yan)究(jiu)會獲得“曹縣(xian)柳(liu)編”項(xiang)目保護(hu)單位(wei)資格。
20世紀60年代(dai)以前,曹縣境內(nei)古(gu)營集馬莊一帶就有種(zhong)植杞條習慣,但面積較小。
70年代,古營(ying)集(ji)、普連集(ji)、莘冢集(ji)、倪集(ji)等鄉鎮成為杞條種(zhong)植主產(chan)區。主要(yao)種(zhong)植在河旁(pang)、溝旁(pang)、路旁(pang)、渠旁(pang)。
1986年始,柳條編產(chan)業快(kuai)速發展,杞條市(shi)場價(jia)格上(shang)漲,倪集、普連集、古營集等鄉鎮大面(mian)積發展條糧間作。
1995年,全縣條糧(liang)間作面積2000公頃。1996年,杞(qi)(qi)條實行(xing)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生產。倪(ni)集、普連集、古(gu)營(ying)集、王集等鄉鎮發展為(wei)杞(qi)(qi)條種植區。
1999年,杞條面積5300公頃(qing)。
2003年,杞(qi)條(tiao)種植專業鄉鎮(zhen)增加到5個,杞(qi)條(tiao)面積發展到5333.3公頃。
2004年,曹縣被中國林學會命名(ming)為“中國柳編之鄉”。
2009年,杞條面積(ji)6500公頃,產(chan)量15628噸,產(chan)值7800萬元。
曹縣成為(wei)享(xiang)譽中外的杞(qi)條生(sheng)產(chan)、加工(gong)基地(di)。
近年來,該(gai)鎮(zhen)依托(tuo)資源優勢,結合市場需(xu)求,因勢利導,在傳統產業(ye)的(de)(de)基礎上大膽創新(xin),決心將(jiang)該(gai)鎮(zhen)打(da)造成新(xin)時期的(de)(de)柳編之(zhi)鄉,并(bing)從臨沂聘請條編技術(shu)人員到該(gai)鎮(zhen)傳授技術(shu),舉辦培(pei)訓班,通過(guo)購買技術(shu)資料和柳編樣品,改(gai)進當(dang)地的(de)(de)生產技術(shu),鎮(zhen)里(li)每年還拿(na)出專(zhuan)項(xiang)資金(jin)購買條母(mu),無償支(zhi)援群眾栽培(pei),使(shi)柳條種植面積由原來的(de)(de)3000畝增加到2萬多畝。
隨(sui)著經濟生活的發(fa)展,當地的農(nong)民不僅能(neng)生產出提籃(lan)、盆套等常見的農(nong)用產品,而(er)且能(neng)編(bian)(bian)出包括籠(long)屜類、寵物用品類及首飾類在內的100多(duo)(duo)個花色品種。編(bian)(bian)織原(yuan)料(liao)也從(cong)(cong)傳(chuan)統的柳(liu)(liu)條為主向柳(liu)(liu)條、藤條、草(cao)繩、鐵柳(liu)(liu)、木片等多(duo)(duo)樣化(hua)原(yuan)料(liao)轉變(bian)。編(bian)(bian)織技(ji)術實現了從(cong)(cong)傳(chuan)統的立(li)編(bian)(bian)、經編(bian)(bian)技(ji)藝(yi)向柳(liu)(liu)木混(hun)編(bian)(bian)、柳(liu)(liu)鐵混(hun)編(bian)(bian)、柳(liu)(liu)草(cao)混(hun)編(bian)(bian)等混(hun)編(bian)(bian)技(ji)術的轉變(bian)。
為(wei)了(le)把柳(liu)(liu)編(bian)工藝品加工產業作為(wei)富民強鎮的產業來(lai)抓(zhua),該縣又投資76萬元在(zai)優(you)質柳(liu)(liu)條生產中心——馬(ma)樓(lou)村建成了(le)占地(di)近100畝的曹古柳(liu)(liu)編(bian)交(jiao)易大(da)市(shi)場,吸引了(le)河南、上(shang)海、內蒙古等地(di)的客戶前(qian)來(lai)求購,日(ri)成交(jiao)額達27萬元,培育出(chu)菏(he)澤美佳(jia)家居用(yong)品有(you)限公司、古營集條編(bian)廠(chang)等企業,以“公司+農戶”的模式進(jin)行產業化和集約(yue)化經(jing)營。與此同時,該縣還成立柳(liu)(liu)編(bian)協會(hui)、研究會(hui),引導群眾更新觀念,打破傳(chuan)統(tong)的守舊意識,把目標瞄向(xiang)國際(ji)市(shi)場,走出(chu)創(chuang)匯農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