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鴨(ya)都美名揚,江(jiang)寧湖(hu)(hu)熟是(shi)故鄉(xiang)”,湖(hu)(hu)熟板鴨(ya),外(wai)形飽滿,體肥皮(pi)白(bai),肉(rou)質細嫩(nen),食(shi)之酥香。湖(hu)(hu)熟人(ren)發掘出鴨(ya)的(de)上百(bai)種(zhong)吃(chi)法(fa),用一桌色香味俱(ju)全的(de)全鴨(ya)宴,讓人(ren)垂涎三尺,再難忘懷。湖(hu)(hu)熟板鴨(ya)最大的(de)特(te)點(dian)就是(shi)色澤(ze)紅亮,皮(pi)脆肉(rou)嫩(nen),肥而不膩(ni),咸(xian)淡適宜。
準(zhun)備材料:鴨腿10只、鮮姜片50克(ke)、蔥(cong)30克(ke)、八角10克(ke)、花椒6克(ke)、鹽300克(ke)、料酒適量(liang)。
制作過程:
1、把鴨腿洗(xi)干凈。在腿上切幾刀讓它更好(hao)的(de)入味。
2、把鹽300克、八(ba)角10克、花椒6克倒入鍋中(zhong)用(yong)中(zhong)小火炒制3-5分(fen)鐘,最好用(yong)粗(cu)鹽,待粗(cu)鹽色(se)澤變暗就可(ke)以出鍋了。
3、把炒制(zhi)(zhi)好的粗鹽均勻(yun)抹擦鴨(ya)腿。然后灑上料酒。再加入蔥姜拌勻(yun),腌制(zhi)(zhi)一個小時。
4、鍋中(zhong)倒入(ru)清水,放(fang)入(ru)腌(a)制好的鴨(ya)子,清水要蓋(gai)過鴨(ya)身。倒入(ru)適量黃酒,再(zai)加入(ru)剩(sheng)下的粗鹽調料。蓋(gai)上(shang)鍋蓋(gai),煮開后用小(xiao)火燉煮1小(xiao)時。
5、這樣(yang)做(zuo)出來的湖熟板鴨咸(xian)香滑嫩,回味無窮(qiong)。
湖熟板鴨(ya)由來已(yi)(yi)久,迄今已(yi)(yi)有(you)600多年的(de)歷史。據(ju)唐(tang)代(dai)《吳(wu)地記》記載,早在春秋戰(zhan)國時期,包括江寧這一帶(dai)地區,就已(yi)(yi)有(you)“筑地養鴨(ya)”的(de)傳統。更早一些(xie)的(de)六朝《陳書》《南(nan)史》《齊春秋》等史籍,則有(you)許多關(guan)于吃鴨(ya)子(zi)的(de)記載。
明清時期(qi)更(geng)是皇(huang)家貢品,素有“官禮板鴨”之稱,與南京城(cheng)中的江寧學府、大報(bao)恩寺和云錦,被列為南京特(te)產代表。
清宣統二年(1910)由報業巨子史(shi)量(liang)才參與組織的(de)規模(mo)盛大(da)的(de)南(nan)洋勸業博覽會上,南(nan)京選送貢品湖熟板鴨獲得金(jin)獎(jiang)。
民國時期,江寧境(jing)內較有名的(de)鴨(ya)店(dian)有萬(wan)源樓(lou)鴨(ya)店(dian)、順元樓(lou)鴨(ya)店(dian)、春(chun)華樓(lou)鴨(ya)店(dian)等。其中以春(chun)華樓(lou)鴨(ya)店(dian)名氣最著,由(you)馬(ma)盛祿創辦(ban)于1921年(nian),位(wei)于湖(hu)熟(shu)姚東大街。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湖熟(shu)制鴨業(ye)遭到極大破壞,市場(chang)蕭條。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min)政府還都南(nan)京,湖熟(shu)春華樓鴨店和(he)南(nan)京制鴨業(ye)再度繁榮。
南(nan)京金箔集團于1998年收(shou)購接管了湖熟鴨業,注(zhu)冊“湖熟”品牌,對傳統工藝進行了生產型(xing)保護(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