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極樂寺始建于1921年,東北佛(fo)教四大叢林(lin)之(zhi)一。時(shi)由(you)北方(fang)愛(ai)國名僧(seng)倓(tan)(tan)虛(xu)主持(chi),愛(ai)國將領(ling)朱子橋支持(chi)所建。倓(tan)(tan)虛(xu)法師在哈開(kai)講第一壇經為(wei)《阿彌陀經》,故取名極樂寺,占地面積(ji)七萬余(yu)平方(fang)米。有山門、天王殿(dian)(dian)、大雄(xiong)寶殿(dian)(dian)、三圣殿(dian)(dian)、藏經殿(dian)(dian)、觀音殿(dian)(dian)、佛(fo)學院、阿彌陀佛(fo)殿(dian)(dian)、羅(luo)漢堂(tang)、祖堂(tang)、臥(wo)佛(fo)殿(dian)(dian)、舍利殿(dian)(dian)、露天阿彌陀佛(fo)、僧(seng)寮、法物(wu)流通處、招(zhao)待(dai)所、香積(ji)世界、延壽(shou)功德堂(tang)、七級浮屠塔、圓寂比丘(qiu)塔等建筑(zhu)。
2002年8月(yue)1日(ri),靜波法師晉院,開啟每月(yue)星(xing)期日(ri)、佛(fo)(fo)教節(jie)日(ri)公開講經(jing),宣傳《金剛經(jing)》、《六祖壇經(jing)等(deng)》等(deng),弘(hong)揚(yang)正信。舉辦(ban)佛(fo)(fo)教網(wang)絡極樂(le)法雨。
極樂(le)寺(si)主院(yuan)的(de)建筑布局(ju)與一般(ban)寺(si)廟相(xiang)同,即主軸(zhou)線(xian)上(shang),由(you)南至北排列著(zhu)(zhu)天(tian)王殿、大雄寶殿、三圣(sheng)殿、藏經(jing)殿,供奉著(zhu)(zhu)彌勒佛(fo)(fo)、釋迦牟尼佛(fo)(fo)、西方(fang)三圣(sheng)(阿彌陀佛(fo)(fo)、觀音(yin)菩薩、大勢至菩薩)。藏經(jing)樓珍(zhen)藏的(de)佛(fo)(fo)經(jing)中,以(yi)《龍藏》為(wei)最古,它(ta)是(shi)清(qing)雍(yong)正(zheng)年間的(de)遺物(wu)。東(dong)跨院(yuan)的(de)主要建筑是(shi)地藏殿和七級浮屠塔,而(er)且殿塔蟬聯、內部互通。這(zhe)種(zhong)極為(wei)罕見(jian)的(de)格局(ju),構(gou)成(cheng)了本寺(si)一大特(te)色(se)(se)。塔為(wei)省(sheng)級文(wen)物(wu)保護(hu)單位,高37米,七層八角,磚砌而(er)成(cheng)。塔身雕(diao)刻精細(xi),如三層以(yi)下(xia)拱券型(xing)佛(fo)(fo)龕(kan)內的(de)30余尊(zun)羅漢浮雕(diao),又如塔檐(yan)下(xia)雀替上(shang)的(de)龍、鳳、鶴、獅等浮雕(diao),無不形神(shen)畢肖,栩栩如生。殿與塔的(de)內壁上(shang),還繪有(you)佛(fo)(fo)經(jing)故事。這(zhe)些色(se)(se)彩鮮艷(yan)的(de)壁畫,極富(fu)魅力,為(wei)本寺(si)又一特(te)色(se)(se)。
冬(dong)季:8:30-16:00
夏(xia)季:8:00-16:30
公交:
乘坐(zuo)3、6、14、33、37、53、55、66、74、92、104、105路至哈工程大學站下,步行約4分(fen)鐘可到。
地鐵:
乘坐地鐵一號線至(zhi)工程大學(xue)站下,步行約(yue)4分鐘可(ke)到(dao)。
1923年,極樂寺(si)建(jian)立。
1925年,哈(ha)爾(er)濱佛教(jiao)總會在極樂寺(si)內開會,推舉(ju)曾(ceng)子固為會長。
1926年(nian),極樂寺為考究(jiu)佛(fo)經(jing),在寺內設查經(jing)班(ban)一(yi)處。
1927年,極(ji)樂寺(si)佛(fo)化中學校開學,寺(si)與(yu)外(wai)來有道高僧入(ru)內修行。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極(ji)樂寺的慈(ci)云法師(shi)參加朱慶(qing)瀾部,進行(xing)抗日活動。
1943年,極樂寺佛學院因(yin)故停辦。
1951年(nian)4月13日,極(ji)樂寺方丈(zhang)靜(jing)觀法師出席哈爾(er)濱市(shi)宗教界(jie)代表會議,當選為哈爾(er)濱市(shi)宗教界(jie)抗美(mei)援朝籌備委(wei)員會副主任委(wei)員。
963年6月(yue)22日,極樂寺創建者(zhe)、首任(ren)方(fang)丈倓虛(xu)圓寂于(yu)香港弘法精(jing)舍。
1966年8月,極樂寺被(bei)紅衛兵砸毀,僅(jin)余之建筑物被(bei)其他(ta)單位和居(ju)民占用。
1983年11月4日,修(xiu)復后(hou)的極(ji)(ji)樂寺(si)正式開放,逸散的僧人先(xian)后(hou)陸續歸寺(si)。極(ji)(ji)樂寺(si)恢(hui)復正常宗教活動。
1985年9月7日,位(wei)于極樂(le)寺七級浮(fu)屠塔所轄地(di)區東北角的(de)尼(ni)僧念佛(fo)堂破土動工。
1986年(nian)7月13日,哈(ha)爾濱(bin)市(shi)委、哈(ha)爾濱(bin)市(shi)人民政府在極樂(le)寺現場辦(ban)公(gong)。
1989年(nian)5月12日,修復(fu)后的極樂寺七級(ji)浮屠塔(ta)重新(xin)開放。
1990年(nian)9月1日,極樂寺佛學(xue)院在(zai)中斷40余(yu)年(nian)后,重新招生,舉行(xing)開學(xue)典禮(li)。
2010年12月,被國家宗教(jiao)事務局(ju)評為首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jiao)堂先進(jin)集體。
2015年(nian)10月30日(ri),黑龍江省哈爾濱佛學院(yuan)揭牌儀式在哈爾濱極樂寺(si)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