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wang)站(zhan)分類
登錄 |    
福(fu)州金雞山地藏寺
0
票數:0 #宗教場所#
福州地藏寺座落在福州市東門外的金雞山麓,相傳建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年),是福建省較早的佛教寺院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現存的地藏寺是清朝同治年間(1862一1874年)由信徒鶴山被者集資重修。清光緒年間和民國初年按照舊制進行了維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地藏寺又按原貌進行了修復,并對佛像和殿堂進行了修復,今寺內主要建筑有地藏殿、大士殿、達摩祖師殿、彌勒殿、韋馱殿、伽藍殿、念佛堂、文昌宮等,布局合理,殿堂古樸,別具風格。
  • 所在地/隸屬: 福建(jian)省(sheng)福州市晉安區岳峰鎮東門村(cun)琯(guan)尾街(jie)
附近有 81 個景點: 晉安河公園(1km)    福州金雞山公園(1km)    漢唐文化城(1km)    福州金雞山南天照天君宮(1km)    武夷香江茗苑(2km)    東二環泰禾廣場(2km)    林紓故居(2km)    福州溫泉公園(2km)    烏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2km)    福州芝山開元寺(2km)    福州中山紀念堂(3km)    奇峰渡槽(3km)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文化館(3km)    屏山公園(鎮海樓)(3km)    四重溪溫泉(3km)    鼓樓前公園(3km)    冰心故居(3km)    福州五一廣場(3km)    福州站(3km)    船帆石(3km)    臺灣北大武山(3km)    嚴復故居和墓(3km)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3km)    崇妙保圣堅牢塔(烏塔)(3km)    華林寺大殿(3km)    福州源脈溫泉(3km)    鄧拓故居(3km)    福州文廟(3km)    福州市于山景區(3km)    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3km)    福州裴仙宮(3km)    福州福建都城隍廟(3km)    福州烏山呂祖宮(3km)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3km)    福建民俗博物館(3km)    三坊七巷(3km)    福州烏山(4km)    福州報恩塔(4km)    福州西湖公園(4km)    福州南公園(4km)    福州熊貓世界(4km)    福州左海海底世界(4km)    左海公園(4km)    林則徐宅祠(4km)    福州市博物館(4km)    福建博物院(4km)    福建省福州市群眾藝術館(5km)    泛船浦天主教堂(5km)    福州市臺江區圖書館(5km)    陳文龍紀念館(5km)    福州怡山西禪寺(5km)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文化館(6km)    望龍臺公園(6km)    福州江心公園(6km)    福州煙臺山公園(6km)    福州上下杭(6km)    福州動物園(6km)    林則徐墓(6km)    水口水庫(6km)    陳靖姑故居(6km)    福州升山靈巖禪寺(6km)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6km)    蓮花山風景區(7km)    福州閩江公園(7km)    福州金牛山公園(7km)    福建五虎山國家森林公園(7km)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7km)    臺北大安森林公園(8km)    福州花海公園(8km)    柳杉王公園(8km)    福州市鼓嶺旅游度假區(8km)    福州學生街(8km)    鼓山摩崖石刻(8km)    撫順參仙谷生態旅游度假區(9km)    福州沙灘公園(9km)    福州海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9km)    福建福州國家森林公園(9km)    福州鼓山涌泉寺(9km)    索佳藝陶瓷文化創意園(10km)    福州金山公園(10km)    鼓山風景名勝區(10km)   
介紹攻(gong)略(lve)

基本介紹

地(di)(di)藏寺(si)(si)位(wei)于福(fu)州市東(dong)門外(wai)金雞(ji)山下。據(ju)傳,寺(si)(si)始建(jian)于梁(liang)武帝大(da)(da)通元(yuan)年(公(gong)元(yuan)527年)。原名“法(fa)林尼寺(si)(si)”,是福(fu)建(jian)較早的(de)尼庵,后來尼散(san)寺(si)(si)廢(fei)。唐昭宗乾寧(ning)元(yuan)年(公(gong)元(yuan)894年)重修。五(wu)代(dai)閩王時(shi)(公(gong)元(yuan)936-945年)改建(jian)為報恩(en)寺(si)(si)。現在(zai)的(de)地(di)(di)藏寺(si)(si)只(zhi)是報恩(en)寺(si)(si)的(de)一個(ge)殿宇(yu)。后經(jing)宋、元(yuan)、明、清歷(li)代(dai)修茸和擴建(jian),規模(mo)宏偉。可(ke)惜再度遭受(shou)大(da)(da)火,殿毀(hui)寺(si)(si)廢(fei)。

景點景觀

殿內主要供奉地藏王(wang)菩薩(sa)及(ji)釋迦牟尼(ni)、觀音、彌勒、四大天王(wang)、韋馱等塑像,泥塑金(jin)身(shen),造型精美。大殿內懸清光緒年間所(suo)鑄(zhu)銅鐘(zhong)一口(kou),音色洪亮。

寺廟(miao)院(yuan)內還有古(gu)榕樹、石碑、古(gu)井,古(gu)石柱(zhu)等景勝。寺后有一假(jia)(jia)山,周圍樟樹茂(mao)盛,花木叢生,清雅幽美(mei)。在一巖(yan)石上刻著清人鶴山樵者(zhe)詩一首:金雞洞里白云間,圍住真山當(dang)假(jia)(jia)山,王岳匡廬常到眼,免攜杖履事(shi)登攀。從清朝(chao)末年起,這里就開辟(pi)場(chang)所供信(xin)徒停棺。

戊戌變法(fa)六君子中(zhong)(zhong)的(de)林(lin)(lin)旭(xu)被殺后,就(jiu)曾(ceng)(ceng)把棺(guan)柩停寄(ji)在(zai)寺(si)(si)里(li),僧人(ren)(ren)(ren)(ren)為之(zhi)念佛(fo)超度(du)。民(min)國(guo)時,這里(li)成(cheng)為女眾(zhong)叢林(lin)(lin),尼(ni)德欽(qin)任住持,有尼(ni)眾(zhong)數(shu)十人(ren)(ren)(ren)(ren)。1944年,尼(ni)德欽(qin)在(zai)山(shan)中(zhong)(zhong)創(chuang)辦了(le)(le)火(huo)(huo)葬(zang)爐,成(cheng)為福州市(shi)首創(chuang)的(de)火(huo)(huo)化(hua)場所。寺(si)(si)內修建了(le)(le)骨灰(hui)寄(ji)存堂。中(zhong)(zhong)華人(ren)(ren)(ren)(ren)民(min)共和國(guo)建立(li)后,寺(si)(si)內曾(ceng)(ceng)辦起制線廠,尼(ni)姑(gu)們(men)通(tong)過(guo)生產,實現了(le)(le)自養(yang)。今(jin)日(ri)的(de)地藏寺(si)(si)恢復了(le)(le)舊觀,僧眾(zhong)在(zai)這里(li)過(guo)著(zhu)晨鐘幕鼓的(de)出家人(ren)(ren)(ren)(ren)生活。

歷史沿革

地藏(zang)寺(si)(si)(si)建(jian)(jian)于武(wu)帝大(da)通元年(公元527年),當時叫(jiao)作法林寺(si)(si)(si),是福建(jian)(jian)省較早的尼寺(si)(si)(si)。唐乾寧(ning)元年(公元894年)重(zhong)修(xiu)。五代時期稱(cheng)金雞山報恩寺(si)(si)(si),寺(si)(si)(si)內建(jian)(jian)有地藏(zang)殿。宋(song)、元、明各代皆有修(xiu)葺。后因遭火(huo)災,寺(si)(si)(si)毀。清(qing)同治三年(1864年)重(zhong)修(xiu),在(zai)報恩寺(si)(si)(si)地藏(zang)殿遺(yi)址(zhi)建(jian)(jian)新寺(si)(si)(si),取名地藏(zang)寺(si)(si)(si)。清(qing)末以來雖多次擴(kuo)建(jian)(jian),但(dan)基本上保(bao)持原貌。抗戰前夕,重(zhong)新整修(xiu),成為福建(jian)(jian)女眾叢林,凈土道(dao)場。

清(qing)同治三(san)年(公元1864年),信徒鶴山(shan)樵(qiao)者等(deng)集資(zi)將報恩寺(si)(si)(si)的地(di)藏(zang)(zang)殿重修,并定名(ming)為“古(gu)跡地(di)藏(zang)(zang)寺(si)(si)(si)”。雖然(ran)在清(qing)朝時曾勒(le)(le)石布告(gao):“大清(qing)同治甲子年紳耆募捐重建地(di)藏(zang)(zang)寺(si)(si)(si)大土(tu)殿、文昌(chang)祠、齋堂、拜臺(tai),重修前殿、兩廡山(shan)門,公禁不許租停棺柩,寺(si)(si)(si)僧如有不遵,立即斥逐(zhu)不袋,勒(le)(le)石永記。”但到了清(qing)末民(min)初,和(he)尚(shang)信堅、自通、秀巖(yan)等(deng)法師主持管理。

除過政(zheng)黨宗教生活外,寺(si)內(nei)卻(que)成了停住(zhu)棺樞(shu)(shu)之(zhi)所。當(dang)時(shi)戊戍(shu)維(wei)新變(bian)法(fa)的六君子(zi)之(zhi)一(yi)(yi)——林旭,在(zai)變(bian)法(fa)失敗之(zhi)后(hou)被清廷殺害,其(qi)棺運回福州(zhou),就曾(ceng)停樞(shu)(shu)于此寺(si)中。1930年間,尼姑(gu)德欽法(fa)師為“振興地(di)藏”,率雙(shuang)溪庵尼眾(zhong)(zhong)出資(zi)接該(gai)寺(si),并移棺96具葬于陳家山(shan)。在(zai)德飲法(fa)師住(zhu)持下,寺(si)廟整(zheng)修(xiu)一(yi)(yi)新,尼眾(zhong)(zhong)也(ye)達數(shu)十人,成為福建省的女眾(zhong)(zhong)叢(cong)林。

“文(wen)革”期(qi)間寺(si)廟慘(can)遭破壞,尼(ni)姑還(huan)俗(su),寺(si)廟改作他用。1979年后,地藏寺(si)逐(zhu)漸恢復舊觀,1983年經國務(wu)院批(pi)準,列為全(quan)國重點(dian)寺(si)廟。

如今地藏寺(si)經過十年的翻修,面(mian)貌煥然一新。現有天王殿(dian)、大(da)雄寶(bao)殿(dian)、大(da)悲樓、客(ke)堂、五觀堂、念(nian)佛堂等殿(dian)宇。整個(ge)寺(si)廟坐東面(mian)西,金碧(bi)輝煌,雄偉壯觀。

榮譽及其他

布局特色

中華(hua)人民共和國(guo)成立后,地(di)藏(zang)寺又按原貌進(jin)行了修復,并對佛像(xiang)和殿堂進(jin)行了修復,今寺內主(zhu)要建(jian)筑有地(di)藏(zang)殿、大士殿、達(da)摩(mo)祖師殿、彌勒殿、韋(wei)馱殿、伽藍(lan)殿、念(nian)佛堂、文昌宮等,布局合理,殿堂古樸,別具風格。

與同(tong)為尼(ni)寺(si)的(de)崇福寺(si)不(bu)(bu)同(tong),地藏寺(si)門(men)口是(shi)兩(liang)只威風凜凜的(de)石獅(shi)子(崇福寺(si)是(shi)四只可愛的(de)白象),天王殿內供的(de)是(shi)四大天王(崇福寺(si)是(shi)兩(liang)大金剛(gang)),相(xiang)同(tong)的(de)僅是(shi)韋陀護(hu)法的(de)降魔杵杵尖都朝下,這(zhe)是(shi)告訴人們,這(zhe)里不(bu)(bu)能(neng)掛(gua)單(dan),不(bu)(bu)提供食宿。令人費解的(de)是(shi),身為尼(ni)寺(si)的(de)地藏寺(si)的(de)兩(liang)道門(men),一叫“龍吟”,一叫“虎嘯”,充滿(man)了(le)陽剛(gang)之氣。

地藏(zang)殿供(gong)的地藏(zang)王(wang)菩薩,卻是唐僧形象,穹頂藻井旁的畫(hua)的都是唐僧師徒(tu)西天取(qu)經的故事,而(er)在殿外的彩(cai)繪則成了三國演義里“千(qian)里走(zou)單(dan)騎”、“定軍山(shan)”、“虎牢關”之類(lei)。

步入殿(dian)后,便是玉(yu)佛(fo)樓所在(zai),兩殿(dian)間有石山裝飾的園林,參天蔽日的樟樹,景色宜(yi)人,清幽靜美。在(zai)玉(yu)佛(fo)樓旁有座(zuo)“永懷(huai)亭”,亭內供“重興本(ben)寺第一代尼和尚明(ming)(ming)旭(xu)、德(de)欽法師(shi)(shi)(shi)骨(gu)塔”,并立“明(ming)(ming)旭(xu)德(de)欽二(er)師(shi)(shi)(shi)事略碑”以紀(ji)念明(ming)(ming)旭(xu)法師(shi)(shi)(shi)、德(de)欽二(er)法師(shi)(shi)(shi)的潛德(de)遺風(feng)、不(bu)朽(xiu)偉績。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巧笑倩兮 】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福州金雞山地藏寺】的所屬企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各項數據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僅供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如果頁面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可點擊“反饋”在線向網站提出修改,網站將核實后進行更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wei)注冊用(yong)戶(hu)提供信息(xi)存儲(chu)空間(jian)服務,非(fei)“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供”的文章(zhang)/文字(zi)均是注冊用(yong)戶(hu)自主發布(bu)上(shang)傳,不代表(biao)本站觀(guan)點(dian),版(ban)權歸(gui)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xu)假信息(xi)、錯誤信息(xi)或任何問題(ti),請及時聯系我們(men)(men),我們(men)(men)將在(zai)第一(yi)時間(jian)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ye)上相關信息(xi)的知識(shi)產權(quan)歸網站方所有(包括但(dan)不限于(yu)文字、圖片、圖表、著作權(quan)、商(shang)標權(quan)、為用戶(hu)提(ti)供的商(shang)業信息(xi)等(deng)),非經許可不得抄襲或(huo)使(shi)用。
提交說(shuo)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578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365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2096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0119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