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文化“名片”的瓷器,讓世界知道了中國,成為古代中國走向世界的名片。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華夏文明的瑰寶。而天下陶瓷出中國,中國陶瓷出景德鎮,被稱為瓷都的江西景德鎮在元代出產的青花瓷已成為瓷器的代表。景德鎮瓷器以白瓷為聞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之稱,品種齊全,曾達三千多種品名。這其中的精品“青花瓷”,被人們稱為“人間瑰寶”。景德鎮陶瓷享譽全世界,歷史上是官窯之地,民國時期曾是全國四大名鎮之一。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更是集文(wen)化(hua)(hua)(hua)博覽、陶(tao)瓷(ci)體驗、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國(guo)(guo)家(jia)級5a文(wen)化(hua)(hua)(hua)旅(lv)游景區。景德鎮(zhen)瓷(ci)器是江西乃(nai)至中國(guo)(guo)一張響亮的文(wen)化(hua)(hua)(hua)名(ming)片(pian)。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與雞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稱四大避暑勝地。九江廬山是江西面向世界的一張最靚麗的旅游名片。廬山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勝古跡遍布,也是江西歷史文化名片。廬山先后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中華十大名山、中國最美十大名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榮譽。廬山所在的城市九江,又名潯陽,處眾水匯集之地,故名“九江”,有世界級自然景觀——廬山,有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其中60%的面積在九江境內),有萬里長江流經,因名山名水,數千年孕育了九江豐富的山水文化,是中國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而廬山云霧茶產自(zi)廬山,宋代列(lie)為(wei)“貢茶(cha)”,是(shi)中(zhong)國名茶(cha)系列(lie)之一,是(shi)九江另(ling)一張城市名片。
南昌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素有“西江第一樓”之美譽,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初唐詩人王勃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后世,一首《滕王閣序》而讓滕王閣名揚天下,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經久不衰。滕王閣作為“江(jiang)南第一(yi)名樓”當之無愧(kui)是江(jiang)西的文(wen)化名片。
井岡山不僅是紅色旅游的根據地,更是自然山水風光的寶地,是江西一張響亮的紅色旅游名片,井岡山曾被評選為“秀美江西十大旅游名片”。井岡山是(shi)(shi)國家5A級(ji)景(jing)區(qu)、國家級(ji)風(feng)(feng)景(jing)名(ming)勝區(qu)、全國紅色旅游景(jing)區(qu),是(shi)(shi)集革命人(ren)文景(jing)觀、自然風(feng)(feng)光(guang)和(he)高(gao)山(shan)田園為(wei)一體的山(shan)岳型風(feng)(feng)景(jing)旅游區(qu)。
三清山又名少華山、丫山,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峻拔,如道教三清列坐其巔”故名,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將三清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三清山成為中國第七個、江西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后又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景區,三清山成為我國第五處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 級旅游景區“三項國內外頂級稱號的風景名勝區。還榮獲國家風景名勝區、“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中國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館”等榮譽,因此,三清山,是江西一張(zhang)響亮的旅(lv)游名片(pian),也是江西的歷史文化名片(pian)。
婺源被許多海內外媒體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是江西一張亮麗的生態旅游名片,因其春天萬畝梯田油菜花海而聞名遐邇,而婺源的“油菜花”成為婺源最美的名片,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至,流連忘返。婺源有中國四大花海之一的江嶺、曬秋人家篁嶺、千年古鎮江灣、小橋流水人家李坑等,江灣是婺源田園風光的代表,是一座具有豐厚的徽州文化底蘊的古村落,國家級5a景區。江嶺中國四大油菜花海之一 、10萬畝梯田油菜花海、 被贊譽為天上人間。世界級攝影基地,婺源春季旅游賞花必游 - 首選風景點。篁嶺是婺源旅(lv)游的濃縮,集古村落(luo)、古樹(shu)群(qun)、梯田花海、民(min)俗曬秋為(wei)一體(ti)的最美鄉村景致,篁(huang)嶺更(geng)是被譽為(wei)“全球十大最美梯田”之一。
鄱陽湖是江西一張美麗的名片,江西的母親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濕地,重要的候鳥越冬地,屬于世界的“生命湖泊"。鄱陽湖是國際重要濕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每年年占世界總數95%以上的白鶴、50%的白枕鶴、60%的鴻雁都在鄱陽湖區域越冬,被譽為“候鳥天堂”。每兩年的冬季,鄱陽湖將舉(ju)辦隆重的“鄱陽湖國際(ji)觀鳥節”活動。
新余風景秀麗,而尤以仙女湖最具神韻,是東晉文學家干寶所著古籍《搜神記》中記述的“七仙女下凡”傳說和“中國七夕情人節”的發源地,億萬年鬼斧神工的自然雕琢,千百年歷史文化的洗禮積沉淀,賦予了仙女湖以秀麗之容和金玉之質。山因水秀,山水相依,如夢如幻……2015年,新余獲得“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稱號后。新余的仙女文化在江西聞名,而以“情愛圣地,斷橋飛夢;群島曲水、水下古城”而著稱的仙女湖,是新余乃(nai)至江西一張特色名片。
宜春是月亮之都,月亮文化日益豐滿,已成為宜春的標志。宜春是溫泉之鄉,宜春溫泉資源十分豐富,宜春又是禪宗圣地,宜春在中國禪宗史上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而宜春明月山是一個集禪宗文化、民俗風情、溫泉旅游、月亮文化等為一體的山岳型風景名勝區,更是擁有五頂國字號桂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江西省新贛鄱十景之一。明月山以月為名,因月揚名,更是被人稱之為“愛情山”。明月山腳下有一家溫泉,宜春天沐明月山溫泉度假村。還有以禪宗文化、民俗風情為主要特色的仰山景區。因此,明月山是宜春乃至江西一張特色(se)城市名片。
贛(gan)州(zhou)(zhou)(zhou)有著國(guo)家歷(li)史(shi)文化名(ming)(ming)城(cheng)(cheng)(cheng)、千里贛(gan)江第(di)一城(cheng)(cheng)(cheng)、江南(nan)宋(song)城(cheng)(cheng)(cheng)、客家搖籃(lan)、紅色(se)故都(dou)、世(shi)(shi)界(jie)橙(cheng)(cheng)鄉(xiang)、世(shi)(shi)界(jie)鎢(wu)都(dou)、稀(xi)土王國(guo)等美譽,“客家搖籃(lan)”“世(shi)(shi)界(jie)鎢(wu)都(dou)”“稀(xi)土王國(guo)”“世(shi)(shi)界(jie)橙(cheng)(cheng)鄉(xiang)”是(shi)(shi)贛(gan)州(zhou)(zhou)(zhou)著名(ming)(ming)的(de)城(cheng)(cheng)(cheng)市名(ming)(ming)片,而(er)贛(gan)南(nan)臍(qi)(qi)橙(cheng)(cheng)是(shi)(shi)贛(gan)州(zhou)(zhou)(zhou)最具特(te)色(se)的(de)城(cheng)(cheng)(cheng)市名(ming)(ming)片,是(shi)(shi)贛(gan)州(zhou)(zhou)(zhou)走向世(shi)(shi)界(jie)的(de)特(te)產名(ming)(ming)片。贛(gan)南(nan)臍(qi)(qi)橙(cheng)(cheng)是(shi)(shi)江西(xi)省贛(gan)州(zhou)(zhou)(zhou)市特(te)產,中國(guo)國(guo)家地(di)理標志產品,贛(gan)州(zhou)(zhou)(zhou)已(yi)經成為臍(qi)(qi)橙(cheng)(cheng)種植面積世(shi)(shi)界(jie)第(di)一,年產量世(shi)(shi)界(jie)第(di)三、全(quan)國(guo)最大的(de)臍(qi)(qi)橙(cheng)(cheng)主產區。
萍鄉武功山是江西省西部旅游資源最為豐富的大型山岳型風景名勝區,歷史上曾與廬山、衡山并稱江南三大名山,有“衡首廬尾武功中”之稱,是萍鄉乃至世界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曾獲得"江西最美旅游名片"稱號。武功山作為養生仙境、戶外(wai)天堂更是蜚聲(sheng)海內外(wai),先后被評為國家(jia)(jia)重(zhong)點風景名勝區、國家(jia)(jia)AAAA級旅(lv)游景區、國家(jia)(jia)地質公園、國家(jia)(jia)自(zi)然遺產、國家(jia)(jia)森林(lin)公園等榮譽。
鷹潭,因道而名,道文化源遠流長,“不到鷹潭不知‘道’”。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源自1900多年前張道陵結廬煉丹創立的正一天師道,現在龍虎山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道教名山,鷹潭也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中國道都”。鷹潭龍虎山為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是鷹潭一張最響亮的城市名片。天師府全稱“嗣漢天師(shi)府”位(wei)于(yu)龍(long)虎山,在(zai)鷹(ying)潭另一(yi)張城市名片。
贛菜又稱江西菜,雖不是中國八大傳統菜系之一,但也是江西在飲食文化領域一張響亮的美食名片,江西著名的代表菜江西三杯雞和瓦罐湯可謂是聞名遐邇。贛菜歷史悠久,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原汁原味,油厚不膩,口味濃厚,咸鮮兼辣。江西經典名菜有粉蒸肉、四星望月、老表土雞湯、蓮花血鴨、文山雞丁等。【江西十大名菜】
贛(gan)劇入(ru)選(xuan)第三批國家級非物(wu)質文(wen)化(hua)遺產名(ming)錄(lu),是江西在戲曲文(wen)化(hua)領域(yu)一(yi)張響(xiang)亮的(de)(de)城市(shi)名(ming)片。贛(gan)劇是一(yi)個兼唱高腔(qiang)(qiang)、亂彈、昆腔(qiang)(qiang)及其它曲調(diao)的(de)(de)多聲(sheng)腔(qiang)(qiang)的(de)(de)傳統戲曲劇種(zhong),所用方言為(wei)(wei)贛(gan)語。其起源和(he)前(qian)身為(wei)(wei)弋陽腔(qiang)(qiang),為(wei)(wei)著(zhu)名(ming)的(de)(de)古(gu)(gu)代四大(da)聲(sheng)腔(qiang)(qiang)之一(yi),并擅演湯顯祖(zu)名(ming)劇“臨川(chuan)(chuan)四夢”的(de)(de)古(gu)(gu)典戲曲,有經典古(gu)(gu)典名(ming)劇《荊釵(chai)記》、《還(huan)魂后記》、《竇娥冤》、《紫釵(chai)記》、《邯鄲(dan)夢記》和(he)《盜草(cao)》、《孟良搬兵》、《書(shu)館(guan)夜讀》、《夜夢冠(guan)帶》等(deng)傳統折子戲精品。贛(gan)劇的(de)(de)發展對對京(jing)劇、川(chuan)(chuan)劇、湘劇、秦(qin)腔(qiang)(qiang)等(deng)44個劇種(zhong)的(de)(de)形成產生了巨大(da)影響(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