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其產品具有明顯的當地質量特色,即:肉色雪白,質地細膩,黏液汁多,韌性強,粉性足,香味濃,口感好,干物質含量高,品質上乘。遠銷上海、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市及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在中國蔬菜市場有較高的知名度。2010,年種植面積已達1.5萬畝,產量3萬多噸,總產值超億元,已形成規模經營,發展前景良好。2010年10月,經國家質檢總局審定,決定對“安砂淮山”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在我國,淮山栽培歷史悠久,種植分布廣泛,主產于河北、河南、山東、福建等地。據考證,永安清代之前就有種植淮山,其種植最早即起源于安砂鎮。20世紀80年代培育出兩個安砂淮山的優良品種——“安砂小葉薯”和“安砂大葉薯”。安(an)砂淮(huai)山是永安(an)的(de)特色(se)(se)優(you)勢產(chan)品,素(su)以肉(rou)色(se)(se)雪白、質地細膩、韌性(xing)強(qiang)、粉性(xing)足、食味糯香、口(kou)感好等特點而聞名,在(zai)全國淮(huai)山市場上有較高的(de)知名度。
產地范圍
安砂淮(huai)山地理(li)標志產品保護產地范(fan)圍為福建省永安市現(xian)轄行政區(qu)域。
專用標志使用
安砂淮(huai)山(shan)地理標(biao)志產品(pin)保護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福建(jian)省(sheng)永安市(shi)質(zhi)量(liang)技術監督局(ju)(ju)提出使用“地理標(biao)志產品(pin)專用標(biao)志”的申請(qing),經福建(jian)省(sheng)質(zhi)量(liang)技術監督局(ju)(ju)審(shen)核,由(you)國家(jia)質(zhi)檢(jian)總局(ju)(ju)公告批準。安砂淮(huai)山(shan)的法(fa)定檢(jian)測機構由(you)福建(jian)省(sheng)質(zhi)量(liang)技術監督局(ju)(ju)負責指定。
技術要求
(一)品種
小葉(xie)薯、大(da)葉(xie)薯。
(二(er))立地條件。
保護(hu)區范圍(wei)內海拔(ba)170m至700m。土壤(rang)類型為紅(hong)壤(rang),質(zhi)(zhi)地為砂壤(rang)土或(huo)輕、中(zhong)壤(rang)土,土壤(rang)pH值為6至7,土壤(rang)有(you)機質(zhi)(zhi)含(han)量≥15%,耕作層厚度(du)≥35cm。
(三)栽培管(guan)理。
1、耕作(zuo)制度:水旱輪(lun)作(zuo)。
2、選種:選無病蟲害的(de)“段子”作種,長度≥5cm。
3、栽(zai)(zai)植:栽(zai)(zai)植時間為(wei)3月下(xia)旬至(zhi)4月下(xia)旬,每公頃≤67500株。
4、田間管理:
(1)引(yin)蔓、打杈:苗高30cm時(shi)及時(shi)搭架(jia)引(yin)蔓,7月份留2條(tiao)側枝其余打掉。
(2)施(shi)肥(fei)(fei):注(zhu)重施(shi)用(yong)有機肥(fei)(fei),每(mei)公頃有機肥(fei)(fei)≥15000kg。
5、收獲(huo):10月(yue)下旬(xun)(xun)至(zhi)次年1月(yue)中旬(xun)(xun)收獲(huo)。
6、環境、安全要求:農(nong)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ding),不得污(wu)染環境。
質量特色
1、感官特(te)色:下扁(bian)長(chang)(chang)棒(bang)形或長(chang)(chang)棒(bang)形,外(wai)形完整,表皮黃褐色、光滑(hua),肉(rou)色雪白,肉(rou)質(zhi)細密(mi)、脆嫩,煮熟后口感細膩、粉性足、顆(ke)粒狀不明顯,有糯香味。下扁(bian)長(chang)(chang)棒(bang)形長(chang)(chang)27cm至40cm、徑(jing)粗3.5cm至4.5cm,長(chang)(chang)棒(bang)形長(chang)(chang)20cm至35cm、徑(jing)粗3.0cm至4.0cm。
2、理(li)化指標:淀粉含(han)量(liang)≥20%,粗蛋白≥2.5%,水分含(han)量(liang)≤75%。
3、安(an)全(quan)要求(qiu):產品(pin)安(an)全(quan)指標(biao)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pin)的(de)相關規(gui)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