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的由來
福,從示(shi)部。從示(shi)部的漢(han)字,多與祭祀、神明、祈禱、企盼有關。從甲(jia)骨文中的“福(fu)”字可以得到(dao)印證。后來,“福(fu)”又成為(wei)特指祭祀用(yong)的(de)酒肉。《國語(yu)晉語(yu)二(er)》上載:“今夕君(jun)夢齊姜,必速祠而歸福(fu)……驪(li)姬(ji)受福(fu),乃置(zhi)(zhi)鴆于酒,置(zhi)(zhi)堇(jin)于肉。”后人注:“福(fu),祭祀用(yong)胙肉也。”
隨(sui)著社會的(de)發展(zhan),福的(de)含義被逐(zhu)漸延(yan)伸、擴(kuo)展(zhan)。如《左傳(chuan)莊公十年(nian)》載:“小信(xin)未孚,神弗福(fu)(fu)也。”這里福(fu)(fu)是(shi)護佑的意思(si)。
最早的漢字甲骨文中有福字:左邊是一個人,跪在地上,兩手平舉;右邊是一個盛酒的鬲,搭(da)在架(jia)子上。是個會(hui)意字,好像一個人(ren)擺上了酒水,然(ran)后(hou)跪下禱告祈求。因此,福字最(zui)早應該與祭祀(si)有(you)關。
隨(sui)著文字的(de)演變,福字造型有所簡(jian)化(hua),逐漸(jian)形(xing)成了左邊(bian)一(yi)個“礻”部,右邊是(shi)“一口田”的組(zu)合。因此(ci),人們對福(fu)字(zi)又(you)給予了新(xin)的期(qi)望(wang),希望(wang)上天賜福(fu),得(de)到田地,實現溫飽,從(cong)而生活美滿。
我國最早的(de)(de)字書《說文解字》對福的(de)(de)解釋基(ji)本采用的(de)(de)是《左(zuo)傳》上的(de)(de)說法:“福,佑也。”意為神靈保佑,逢兇(xiong)化吉(ji)為福。
福字的寓意
1、福指一切順利(li),幸運,與禍相(xiang)對。
2、組詞:福(fu)(fu)(fu)氣、享福(fu)(fu)(fu)、造福(fu)(fu)(fu)、祝(zhu)福(fu)(fu)(fu)、福(fu)(fu)(fu)利、福(fu)(fu)(fu)音、福(fu)(fu)(fu)相(xiang)。
3、福字在甲骨文里的(de)意思(si)是:兩(liang)手(shou)捧酒(jiu)壇(tan)把酒(jiu)澆在祭臺上。
4、左邊(bian)表(biao)示有(you)“衣(yi)”穿,右(you)邊(bian)“口”上有(you)頂,意味著有(you)屋(wu)住;下(xia)邊(bian)有(you)“田”,表(biao)示有(you)地(di)耕,有(you)飯吃。
福字倒貼的來歷
平時過年時,把(ba)“福(fu)”字倒(dao)貼在(zai)門(men)上,這是我國民間由來已(yi)久的風俗。“福(fu)倒(dao)了”的諧(xie)音是“福(fu)到(dao)了”,以(yi)圖吉利。
倒(dao)貼“福”字的風俗,傳說起源于清代恭親王府。某年的春節前夕,管家按例寫了幾個“福”字,貼于庫房和王府大門上。有位家奴竟將“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福晉十分氣惱。
大管家(jia)慌忙(mang)下跪陳述:“恭親(qin)王(wang)壽高(gao)福(fu)大(da)造化大(da)如今(jin)大(da)福(fu)真的(de)到(倒)了,此(ci)乃吉慶之兆。”恭親(qin)王(wang)福(fu)晉一聽(ting),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dou)說恭親(qin)王(wang)福(fu)到(倒)了”。遂打賞(shang)管家跟家奴(nu)錢財。
后(hou)來,倒貼(tie)“福”字的風俗(su)由達官(guan)府第傳入巷(xiang)陌人(ren)家(jia),貼過(guo)后都(dou)愿過(guo)往行(xing)人(ren)或頑童們念(nian)上幾句(ju):“福到(dao)了!福到(da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