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yu)皮制品(pin)是赫哲族(zu)特有(you)的非物質文化產物,赫哲族(zu)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min)族(zu),據有(you)關史料記(ji)載和出土文物考(kao)證,赫哲族(zu)距(ju)今已(yi)有(you)六(liu)千(qian)多年的歷史,該民(min)族(zu)自古就以漁獵為生(sheng),用魚(yu)皮制作(zuo)各(ge)種服(fu)飾(shi)(shi)(包括薩滿宗教(jiao)服(fu)飾(shi)(shi))也有(you)千(qian)年歷史。
魚皮(pi)具(ju)有(you)獨特的鱗(lin)片(pian)花紋和(he)色彩圖(tu)案,人工難以模仿,是頗(po)受歡迎的高檔皮(pi)革種(zhong)類之一。
以有(you)鱗魚(yu)皮(pi)(pi)-鯛鯉魚(yu)皮(pi)(pi)為原料,對整飾工藝過程中的(de)主要工序以及如何保持(chi)魚(yu)皮(pi)(pi)獨特的(de)天(tian)然(ran)鱗紋等問(wen)題進行了(le)(le)研究,制定了(le)(le)較為合理的(de)魚(yu)皮(pi)(pi)革涂飾工藝。
由(you)此可以加工出(chu)花(hua)紋清晰、立體感(gan)明顯的高檔魚皮革(ge)。
赫哲族(zu)只有語言(yan)而沒有文(wen)字,因此(ci)赫哲族(zu)魚皮制作技(ji)藝(yi)發(fa)端的確切(qie)時(shi)間已無(wu)從可考(kao)。
赫哲(zhe)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jiang)省的饒河、撫遠(yuan)兩縣,沿江(jiang)而(er)居的赫哲(zhe)人(ren)仍以漁業為(wei)主,不(bu)論男女老(lao)少,都是(shi)捕魚好手,他們捕魚、食魚、用魚皮蓋房、造舟、制(zhi)衣。
魚皮(pi)制(zhi)品以北方冷水魚的(de)魚皮(pi)為原料,冷水魚皮(pi)質有一(yi)定的(de)厚度和(he)韌性,比較(jiao)耐(nai)磨,便于在生產生活中使用。
漢文古籍中對赫哲(zhe)人的先世——唐代的棘(ji)鞠、金代的乞(qi)烈(lie)米使用(yong)魚皮的習俗都有記(ji)載。
魚皮文化歷史悠久,雖然(ran)歷史上眾多民(min)族(zu)都曾有過魚皮文化,但從清代開始(shi)只(zhi)有黑龍江(jiang)省同江(jiang)市街津口鄉的赫哲(zhe)族(zu)將之(zhi)傳承沿襲下(xia)來。
20世紀50年代(dai)以前,赫哲(zhe)人(ren)大都(dou)喜歡穿(chuan)用魚皮為面料做成的服(fu)裝,主要有套(tao)褲、手套(tao)、綁腿(tui)和婦女(nv)穿(chuan)的長衣(yi)。
魚皮特有的(de)“鱗窩”表面和“層狀”水平編織的(de)纖維構造特點,令魚皮革具備天然、獨特立體的(de)粒面鱗狀花紋,其(qi)牢固度、抗撕裂、耐皺(zhou)折等(deng)性能都優于同(tong)等(deng)厚度的(de)牛羊皮革。
魚皮制(zhi)品(pin)造型(xing)別致,韻味蒼樸(pu),設計(ji)匠心獨運,具有(you)豐富的文化(hua)內涵(han)。此(ci)外,魚皮制(zhi)品(pin)還(huan)具有(you)以下特點:
結實(shi)耐用:如鮭魚(yu)皮(pi)(pi)革(ge)和鰈魚(yu)皮(pi)(pi)革(ge),就(jiu)要比牛皮(pi)(pi)革(ge)結實(shi)1倍(bei)。
手感(gan)柔軟:魚皮革加工(gong)制成的產品,摸在手中(zhong)舒(shu)適(shi)度和(he)柔軟度適(shi)中(zhong)。
雅致美觀:魚皮革(ge)可根據需要,染成五光十色,包括目前(qian)較流行的銀灰色等。
赫哲人及其先(xian)民在長期(qi)的生活實踐(jian)中,不斷摸索、嘗(chang)試和總結,創造出(chu)來的奇特復雜(za)的技藝與流程:選(xuan)料(liao)、剝(bo)皮、晾干、熟軟、剪(jian)裁(cai)、縫制、定型。
選料
赫哲(zhe)人及其先(xian)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豐(feng)富的(de)經(jing)驗,根據魚(yu)皮的(de)厚薄、軟硬等使用特性和自然為(wei)種的(de)魚(yu)皮制作不(bu)同的(de)衣物(wu)和器(qi)具(ju)。
制(zhi)作刁麻哈魚、鯉魚、鲇魚、草(cao)根、鰓條、白魚、鰱(lian)皮制(zhi)成(cheng),也有用哲羅魚皮和狗魚皮等魚皮制(zhi)作。
夏主鰉魚皮制作,穿前用(yong)水泡軟,穿后(hou)掛起來。
剝皮
將整(zheng)條不刮(gua)鱗的魚,先(xian)用小刀(dao)(dao)在頭(tou)(tou)身(shen)相接(jie)處橫向(xiang)劃一(yi)(yi)周,再(zai)順魚腹(fu)豎向(xiang)劃剝,用一(yi)(yi)只手(shou)拽住魚頭(tou)(tou)、身(shen)、腹(fu)相接(jie)處的魚皮一(yi)(yi)角,另一(yi)(yi)只手(shou)把木(mu)刮(gua)刀(dao)(dao)伸進皮肉之間,從頭(tou)(tou)身(shen)相接(jie)處到尾鰭(qi)之前,順次劃剝。
剝完一側(ce),再剝另一側(ce),最后將兩側(ce)的(de)魚(yu)皮一同沿魚(yu)脊背從頭(tou)至尾(wei)撕(si)下來(lai),剝制完畢。
晾皮
早年是把剝下來的整(zheng)張魚木釘釘在(zai)屋內(nei)墻(qiang)(qiang)上,陰干若干日,使其脫才就(jiu)在(zai)火堆旁(pang)烘(hong)干。后來人們常常將魚皮貼到倉房圍墻(qiang)(qiang)的陰涼通風處(chu)晾干。
熟皮
將幾張魚(yu)(yu)皮(pi)卷在一(yi)(yi)起,并在每(mei)兩(liang)張魚(yu)(yu)皮(pi)之間撒上一(yi)(yi)層玉米面,以(yi)汲(ji)取魚(yu)(yu)皮(pi)上的油脂和魚(yu)(yu)腥(xing)味。
一(yi)人坐在鍘(zha)軸(zhou)一(yi)端(duan)的(de)小凳上(shang),將魚(yu)皮(pi)卷橫放在鍘(zha)床上(shang),兩手(shou)各(ge)執(zhi)魚(yu)皮(pi)卷的(de)一(yi)端(duan)。另一(yi)人站在另一(yi)端(duan),手(shou)執(zhi)刀(dao)柄,像鍘(zha)草(cao)一(yi)樣用力鍘(zha)壓。
每鍘一次,坐(zuo)著的人將魚皮卷翻(fan)一下,使(shi)魚皮卷的每個面都(dou)被(bei)鍘壓到,使(shi)之受熱(re)和(he)熟(shu)制均(jun)勻。
一(yi)般熟好一(yi)卷魚皮需(xu)要兩三(san)個小時。
縫制
拼縫前,先用刮皮(pi)刀(dao)將熟好的(de)(de)魚(yu)皮(pi)上的(de)(de)雜亂纖維刮干(gan)凈;將不(bu)整齊的(de)(de)邊角剪掉;將魚(yu)鰭部位的(de)(de)開縫縫連起來。
根據魚皮(pi)的花紋走向、顏色深(shen)淺,將數張魚皮(pi)拼連成大張。
再根據穿用(yong)者(zhe)的性別、身材剪裁(cai)成片,并縫合(he)成衣。
定型
定(ding)型就是魚皮服裝的藝術加(jia)工(gong),分(fen)染色和裝飾(shi)。
魚皮服染色(se)是一(yi)項(xiang)獨具(ju)民族特色(se)的(de)傳統技藝,赫哲(zhe)老人介紹(shao),滿山遍野(ye)的(de)映山紅、大芍藥、蘭草、苦菜花都是女人們的(de)染料,她們盡情(qing)地把自己的(de)衣服涂得五(wu)顏六色(se),鮮艷美(mei)麗。
緝縫(feng)圖案(an)(an),即把各種紋(wen)飾圖案(an)(an)輯縫(feng)在衣服上。
魚皮(pi)制(zhi)作技藝是(shi)赫哲族一種獨特的漁(yu)獵文(wen)化,是(shi)赫哲民族歷(li)史發(fa)展(zhan)的縮影(ying),也是(shi)中(zhong)國優秀傳統文(wen)化的重要(yao)組成部分(fen)。
赫(he)哲(zhe)(zhe)族(zu)(zu)魚(yu)皮(pi)(pi)(pi)服飾包(bao)括魚(yu)皮(pi)(pi)(pi)袍、套(tao)褲(ku)、魚(yu)皮(pi)(pi)(pi)靴等種類。此外,一些(xie)年輕人(ren)利用傳統魚(yu)皮(pi)(pi)(pi)剪(jian)貼(tie)技(ji)術(shu)創制了現代魚(yu)皮(pi)(pi)(pi)技(ji)藝品及魚(yu)皮(pi)(pi)(pi)畫,使魚(yu)皮(pi)(pi)(pi)文化延伸到旅游、藝術(shu)等領域。赫(he)哲(zhe)(zhe)族(zu)(zu)魚(yu)皮(pi)(pi)(pi)制作技(ji)藝是(shi)赫(he)哲(zhe)(zhe)族(zu)(zu)人(ren)積(ji)極適應(ying)并改造生活環境的歷史見證。
隨著歷史的發展進(jin)步(bu),絲綢、布(bu)匹的衣物(wu)漸次取代了魚皮服(fu)。
遵循用進廢(fei)退的(de)(de)道(dao)理,傳(chuan)(chuan)統的(de)(de)失去使(shi)用價值的(de)(de)魚皮手(shou)工(gong)技藝逐漸發生了(le)流(liu)變,很多原始的(de)(de)傳(chuan)(chuan)統技藝被人們(men)淡忘。棉線代(dai)替(ti)了(le)魚皮線,人們(men)甚至不(bu)知道(dao)魚皮線是(shi)如何制作了(le)。
涂染的顏料從天然的花草(cao)植物的自然涂抹發展(zhan)到了化學顏料的應用(yong)。
20世(shi)紀(ji)40年代(dai)穿魚(yu)皮(pi)服的人已經很少了(le)(le),60年代(dai)魚(yu)皮(pi)服飾作(zuo)為實用(yong)品已經退出歷史舞臺,能夠按照傳統(tong)工藝系統(tong)制(zhi)作(zuo)魚(yu)皮(pi)服的人也就寥寥無幾了(le)(le)。
為(wei)了保存和(he)傳(chuan)承這一技藝,赫(he)哲族人民將(jiang)魚(yu)皮(pi)制品(pin)從實(shi)用轉向審美(mei),開(kai)發(fa)魚(yu)皮(pi)民族服飾(shi)、魚(yu)皮(pi)工(gong)藝品(pin)、魚(yu)皮(pi)剪紙藝術等,使魚(yu)皮(pi)制作(zuo)技藝在(zai)當代社(she)會找到了生存發(fa)展的新(xin)土壤。
從20世紀90年代起(qi),一些(xie)研(yan)究人員深入同江市街津口赫哲(zhe)(zhe)鄉、撫遠縣八岔(cha)赫哲(zhe)(zhe)鄉、饒河(he)縣四排(pai)赫哲(zhe)(zhe)鄉和(he)佳(jia)木斯(si)市敖其赫哲(zhe)(zhe)村,對魚(yu)皮制作(zuo)技藝的(de)(de)重要傳承人及其掌握的(de)(de)技藝進行搶救(jiu)性的(de)(de)采錄(lu),取得了一定的(de)(de)成果(guo)。
2004—2005年(nian)間(jian),黑(hei)龍江省文化(hua)廳加強了(le)魚(yu)皮制(zhi)作技(ji)藝的搶救、挖掘和保護工作,成立了(le)“赫哲族魚(yu)皮制(zhi)作技(ji)藝”課題組。
2006年,赫哲族魚皮制作(zuo)技藝申報并被列入我國(guo)第(di)一(yi)批國(guo)家非物質文(wen)化遺產保護名(ming)錄,尤文(wen)鳳被選為國(guo)家級非物質文(wen)化遺產項目赫哲族魚皮制作(zuo)技藝的傳承人。
2019年11月,《國家(jia)級非物(wu)質文化遺(yi)產(chan)代(dai)表性項目保護(hu)單位(wei)名單》公布(bu),同江市非物(wu)質文化遺(yi)產(chan)保護(hu)中(zhong)心獲得“赫(he)哲族魚(yu)皮(pi)制作技藝”項目保護(hu)單位(wei)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