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中(zhong)(zhong)山公(gong)園(yuan)位于(yu)和平(ping)區中(zhong)(zhong)華路南(nan)側,占地(di)面(mian)積16.1萬平(ping)方米。始(shi)建于(yu)1924年。日偽時期叫千代田公(gong)園(yuan),中(zhong)(zhong)國人(ren)被限制入園(yuan)。1946年為紀念孫中(zhong)(zhong)山先(xian)生(sheng),改名為“中(zhong)(zhong)山公(gong)園(yuan)”。解放(fang)后經過四十年的規劃建設(she),成為沈陽市的重(zhong)點公(gong)園(yuan)之一。
園內綠樹紅(hong)花,假山亭閣,小(xiao)橋(qiao)流水。雖地(di)處繁華(hua)鬧(nao)市區卻自(zi)有一種寧(ning)靜。占地(di)面積兩萬多平方米的(de)兒(er)童樂園是孩子們(men)的(de)世界,建有高(gao)40米的(de)高(gao)空纜車、宇宙(zhou)飛船、電動木馬、小(xiao)火車、碰碰車、空中電動轉椅、彈跳小(xiao)城堡等(deng)設(she)施。
中山(shan)公園(yuan)經常舉辦花卉(hui)、彩(cai)燈、冰燈展覽,每(mei)年的展出期間,游(you)人絡(luo)繹不絕,高峰時人山(shan)人海(hai)。
園內現分5個(ge)區域,中部(bu)是(shi)(shi)半地下(xia)的沉池,池南(nan)部(bu)是(shi)(shi)回廊;西南(nan)部(bu)是(shi)(shi)兒童樂(le)園;東(dong)南(nan)部(bu)是(shi)(shi)假山(shan)草地;西北(bei)部(bu)是(shi)(shi)童樂(le)城(cheng);東(dong)北(bei)部(bu)是(shi)(shi)“百花苑(yuan)”及(ji)花卉培育基地。
整個公園道路(lu)縱橫(heng)錯交(jiao),綠樹成蔭,繁(fan)花(hua)似錦,鬧中取(qu)靜(jing),是一座融(rong)高雅文化(hua)、大眾文化(hua)和園林藝術為(wei)一體(ti)的文化(hua)娛樂性主題公園。
遼寧(ning)省沈陽市(shi)和(he)平區(qu)南(nan)京(jing)南(nan)街7號
西門:115、231、261、264、282路中山公園站
北門:103、203、206(夜線)、207、210、221、237、240、263、501路中(zhong)華路站
東門:207、247、263、266、287、296路中山(shan)公園站(zhan)
南門:152、223、282、523路體(ti)育廣(guang)場站225、246、296路市體(ti)育局站
強劃(hua)“滿鐵附屬地”
中山(shan)公(gong)園的歷史與日本侵略者“南滿鐵道附屬地”緊密(mi)相連。
清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沙俄(e)政府根據不平等的(de)《東(dong)滿(man)鐵路公(gong)司(si)續修南(nan)滿(man)支路合同》,在沈陽修建了火車站,取名“茅古(gu)甸”(今(jin)沈陽站北(bei)貨場)。同時,把鐵路兩側東(dong)起(qi)和平大街、西至(zhi)興(xing)工街東(dong)側、北(bei)起(qi)北(bei)十馬路、南(nan)至(zhi)南(nan)八馬路的(de)6平方公(gong)里(li)范圍,劃為“鐵道用地(di)”,歸沙俄(e)管理。
1902年,沙俄在沈(shen)陽站前修(xiu)筑(zhu)了如今的(de)勝利大街北段等(deng)幾條土路(lu)。1905年,日本(ben)打敗沙俄后,接管了“南滿鐵(tie)道”和“鐵(tie)道用(yong)地”,并將“鐵(tie)道用(yong)地”改(gai)稱為“奉(feng)天南滿洲鐵(tie)道株式會社附屬地”。
1907年(nian),日本(ben)侵略者(zhe)在“滿鐵附屬地”內規劃修(xiu)(xiu)建道路,鋪(pu)設(she)了(le)(le)老道口至(zhi)小西(xi)(xi)邊門(現今市府大(da)路上(shang))的(de)“馬車鐵道”;又以火車站為中(zhong)心(xin),按放射狀修(xiu)(xiu)筑了(le)(le)與勝利大(da)街(jie)垂(chui)直的(de)東(dong)西(xi)(xi)向沈(shen)陽大(da)街(jie)(今中(zhong)華(hua)路);1912年(nian)至(zhi)1914年(nian),又先后在沈(shen)陽大(da)街(jie)南、北兩側,修(xiu)(xiu)筑了(le)(le)昭(zhao)德大(da)街(jie)(今中(zhong)山(shan)路)、南斜街(jie)(今民(min)主路)。
到1931年(nian)末,“滿鐵(tie)附屬地”東西向和斜向的路已有(you)25條,南北向的街已有(you)36條,基(ji)本形(xing)成了(le)棋盤格狀(zhuang)街路網。及至1945年(nian)8月日(ri)本投降時,“滿鐵(tie)附屬地”共(gong)有(you)街路102條。
“滿(man)鐵附屬(shu)地(di)”供水史料記載(zai),沈陽(yang)的城(cheng)市供水歷史,從“南滿(man)鐵道附屬(shu)地(di)”起(qi)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