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銀柴胡是什么藥
中藥銀(yin)柴(chai)胡(hu)為石竹科植物銀(yin)柴(chai)胡(hu)的根。分布(bu)于蒙古、俄羅斯和中國;在中國分布(bu)于內蒙古、遼寧(赤峰)、陜(shan)西、甘肅、寧夏。
有關銀(yin)柴(chai)(chai)胡(hu)(hu)名(ming)稱的記載最早(zao)見于《雷公(gong)炮炙論》(公(gong)元(yuan)420-470年南北朝(chao)時期(qi))中柴(chai)(chai)胡(hu)(hu)項(xiang)下,曰(yue):“柴(chai)(chai)胡(hu)(hu)出平州平縣,即(ji)今銀(yin)州銀(yin)縣也”,即(ji)今陜(shan)西榆林一帶,銀(yin)柴(chai)(chai)胡(hu)(hu)也因此(ci)而得(de)名(ming)。
二、銀柴胡與柴胡的區別
銀柴胡圖片
1、藥材來源不同
銀柴胡是(shi)石竹科多年生草(cao)本植(zhi)物銀柴胡的根(gen)。
柴(chai)胡為傘(san)形科植(zhi)物柴(chai)胡或(huo)狹(xia)葉柴(chai)胡的干燥根。
2、分布區域不同
銀柴(chai)胡主產于我國內蒙古、遼寧(ning)(赤峰)、陜(shan)西、甘(gan)肅、寧(ning)夏等省份。
柴胡在我(wo)國東北(bei)、華北(bei)、西北(bei)、華東等(deng)地均有分布,主產于湖北(bei)、四川等(deng)省份(fen)。
3、生長環境不同
銀柴胡(hu)主要生長于(yu)干(gan)燥(zao)的(de)(de)草原、懸巖的(de)(de)石縫或碎石中。
柴胡喜歡生(sheng)長在沙質(zhi)草原、沙丘草甸(dian)及陽坡疏(shu)林(lin)下。
4、性味歸經不同
據中(zhong)藥典籍(ji)《本經逢原》記載,銀柴胡味甘,性(xing)微寒,入肝、胃兩經。
中藥柴(chai)胡(hu)味辛、苦,性微寒。歸肝(gan)、膽、肺(fei)經(jing)。
5、藥材性狀不同
中藥(yao)銀(yin)柴(chai)胡(hu)多呈圓柱形(xing),長(chang)15-40厘米,直徑1-2.5厘米,根頭頂瑞有多數細小疣狀突起。表面(mian)黃棕(zong)或(huo)帶灰棕(zong)色,斷(duan)面(mian)有棕(zong)色花(hua)紋(wen)。質松脆,斷(duan)面(mian)粗糙,中有大(da)形(xing)黃白(bai)色相間的放射狀花(hua)紋(wen)。
中藥(yao)柴胡呈(cheng)圓柱(zhu)形或長圓形,長6-15cm,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can)留3-15個(ge)莖(jing)基或短(duan)纖維狀葉(xie)基,下部(bu)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ju)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硬而韌,不易(yi)折斷(duan),斷(duan)面纖維性,皮部(bu)淺棕色,木(mu)部(bu)黃白色。
6、功效作用不同
銀柴胡具有降(jiang)血脂、清熱(re)、退燒(shao)、涼血等功效。
柴(chai)胡的功效為(wei)和(he)解(jie)表(biao)里,疏肝解(jie)郁(yu),升陽(yang)舉陷(xian),退熱(re)截瘧。
申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