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為什么容易孤獨?
1、與子女合不(bu)來
老年人與年青人(ren)的(de)代溝有擴大趨勢(shi),老人(ren)固(gu)守的(de)價值觀念、生活方(fang)式(shi)、不為后生認(ren)可,由此而疏于代際(ji)交往,與子女分開生活。
2、子女婚后離家
目前我國的家(jia)庭結構已經從“四代(dai)同堂(tang)”的大(da)家(jia)庭中分化出(chu)來,成為(wei)“兩(liang)代(dai)同堂(tang)”或“小夫妻”型家(jia)庭結構,子女婚后(hou)大(da)多離長輩(bei)而去,難得一聚。
3、好兒(er)女志在(zai)四方、壞(huai)兒(er)女嫌(xian)棄老人
大凡(fan)事業(ye)心強(qiang)闖(chuang)蕩天下的子女(nv),很少能(neng)廝守著老人,伴隨(sui)父母。某(mou)些(xie)良心欠佳的子女(nv),僅對父母的遺產和勞動力(li)感興(xing)趣(qu),而對老人的生活、健康狀況,興(xing)趣(qu)愛好全然不顧(gu)。
4、興趣(qu)索(suo)然、自娛乏(fa)門
有(you)不少(shao)老年(nian)人(ren)未培養起自己的興趣愛好,離(li)開(kai)工作崗位后(hou),除(chu)了吃飯睡(shui)覺,便是看電視、身心無所(suo)依(yi)托。
5、病理生(sheng)理的變化
更年期病理(li)或生理(li)的變(bian)(bian)化,如腦動脈硬化,體(ti)內(nei)某些激素(su)平(ping)衡(heng)失(shi)調等,這些生理(li)變(bian)(bian)化引起了老人的心(xin)理(li)變(bian)(bian)化。使有些老年人的性格變(bian)(bian)得孤獨、怪癖。
6、社會地位的(de)變化
老年(nian)人退休后,脫離了原來的集體。生活節奏(zou)減慢(man),活動天地狹小。與人的交(jiao)往也相(xiang)對減少。對于這一變化(hua),許多老年(nian)人不(bu)能立即適應(ying)。在一些(xie)老年(nian)人的心(xin)理上,會產生被社會拋棄、冷落的感覺。
7、家庭(ting)地位的變化
在(zai)我國傳統大(da)家庭(ting)中(zhong),老(lao)人(ren)是(shi)一家之(zhi)主(zhu),在(zai)家庭(ting)中(zhong)負擔重要角色,為父(fu)母、長(chang)輩,他們受到小輩的(de)尊重,很有權威。但是(shi)現(xian)時(shi)代(dai),老(lao)年(nian)人(ren)與年(nian)青人(ren)的(de)代(dai)溝有擴大(da)趨勢,老(lao)人(ren)固守的(de)價值觀念、生(sheng)活方式、不為后生(sheng)認可。
8、消(xiao)極的交往方式
孤獨老人因(yin)為采用消極的交(jiao)(jiao)往(wang)方式,并缺乏(fa)必(bi)要的社交(jiao)(jiao)技(ji)能(neng),而(er)難以與(yu)(yu)他人建立親密的友誼。與(yu)(yu)這些人交(jiao)(jiao)往(wang)常常讓(rang)人感到(dao)不愉快,于是(shi)他們很(hen)難建立有助他們發(fa)展(zhan)社交(jiao)(jiao)技(ji)能(neng)的人際關系,從而(er)難以擺(bai)脫孤獨。
9、對(dui)他人(ren)和自我的(de)消極評價
孤(gu)獨的老人(ren)可能(neng)更內向、焦(jiao)慮,對拒絕反應更敏感,并且更容易抑(yi)郁。孤(gu)獨的人(ren)在朋友(you)身上花費更少(shao)的時(shi)間,不經(jing)常參加集會,沒有(you)什么親密的朋友(you)。在人(ren)際交往時(shi),他們對自(zi)己和對方(fang)的評價(jia)極端消極。
如何消除老人孤獨感?
1、子女應(ying)盡自己贍養、孝順老人的(de)責(ze)任,身在外地(di)時更要多加關心,從(cong)而讓老人享受到兒孫繞膝、晚輩噓寒(han)問暖的(de)天(tian)倫(lun)之(zhi)樂,而不(bu)至產生被冷落(luo)、被遺(yi)棄的(de)感覺(jue)。
2、樹立敬老(lao)(lao)、愛(ai)老(lao)(lao)的社(she)會(hui)新風,讓他們感(gan)受到整個(ge)社(she)會(hui)大(da)家庭的溫暖,例如(ru)逢年過節組(zu)織對孤寡老(lao)(lao)人的慰(wei)問、服務(wu)等。
3、支(zhi)持(chi)喪偶老人(ren)(ren)再(zai)婚,子(zi)女對(dui)老人(ren)(ren)再(zai)好(hao),有些感(gan)情卻是子(zi)女無法替代的(de),老人(ren)(ren)的(de)某些感(gan)情需要,是當(dang)子(zi)女的(de)也(ye)滿足不了的(de)。因此,對(dui)于喪偶老人(ren)(ren),子(zi)女應(ying)該熱心當(dang)“紅(hong)娘”,成全他們(men)的(de)。
4、常與老人談(tan)心,老人(ren)整日(ri)在家,活動范圍小,又年老、體弱多(duo)病(bing),加上對(dui)子女的牽掛和對(dui)往日(ri)好友的思(si)念,內心常常不平靜。精神上的這些(xie)苦惱(nao)、煩悶、憂慮需(xu)要向外渲泄,向人(ren)訴說。小輩如能抽(chou)時(shi)(shi)間常和老人(ren)談(tan)心聊家常,能使(shi)老人(ren)的心理(li)滿足,同(tong)時(shi)(shi)也利于家庭氣(qi)氛的和睦。婚姻(yin),不應充(chong)當不光彩(cai)的干涉者。
5、探尋家門(men)內(nei)外無數消閑(xian)自(zi)娛之道(dao)。老年人(ren)(ren)是得天獨厚的(de)“悠閑(xian)族”,有人(ren)(ren)稱退休是“第二人(ren)(ren)生(sheng)”之始,沒有子女相(xiang)隨,卸了(le)撫育重擔,正(zheng)可自(zi)尋樂趣。魚蟲花鳥、走親訪(fang)友、優哉(zai)游哉(zai)(旅游),身心(xin)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