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沈陽怪坡(po)臥龍(long)禪寺(鵬恩(en)寺)是由始(shi)建于東漢時期的(de)廟寺逐漸發展而成,該(gai)寺由寒(han)坡(po)嶺老爺(ye)廟在1994年移(yi)建于此,1996年向游人正式開放(fang)。現有建筑主要(yao)為(wei)清朝建筑特色,該(gai)寺占地約15000余平方米(mi),建筑面積約5000余平方米(mi)。
旅游價值
分為山門(men)、天(tian)王(wang)殿、大雄寶殿及東西配殿,寺內(nei)供奉有三世佛主,四大天(tian)王(wang)及眾多羅漢(han),是(shi)東北地區(qu)規模較大,保(bao)存(cun)較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yi)。現(xian)已成為游客觀光游覽、進奉朝拜的地方(fang)。
位置
臥龍寺(si)(si)位於陜西(xi)省西(xi)安(an)市碑林區(qu)柏(bo)樹林街,是國務院確定(ding)的漢族地區(qu)佛(fo)教全國重點寺(si)(si)院。據(ju)寺(si)(si)內碑刻載(zai),臥龍寺(si)(si)創建於漢靈帝時(168—189年(nian)(nian))。隋朝時稱(cheng)“福應禪院”,距今已一千(qian)八百(bai)多年(nian)(nian)。
別名
唐朝時(shi),因寺(si)內保存著吳道(dao)子在這里畫(hua)的觀音(yin)像,又稱“觀音(yin)寺(si)"。唐懿宗(zong)咸通(tong)年(nian)間(jian)(860年(nian))和僖宗(zong)乾符年(nian)間(jian)(874年(nian)),先后在寺(si)內建立石刻陀羅尼經幢。宋(song)初有高僧(seng)惠果入寺(si)住持(chi),終日(ri)高臥,時(shi)人呼為(wei)“臥龍和尚”。宋(song)太(tai)宗(zong)時(shi)(時(shi)76—997年(nian))更寺(si)名為(wei)“臥龍寺(si)”。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7年7月31日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列為陜西省第一(yi)批重點文物(wu)保護單位。
重建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qin)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避難西安,給臥龍(long)寺(si)帶來新的繁榮。慈禧太后施銀(yin)千(qian)兩重修殿宇,并建立石牌坊一座(zuo),宏大精美(mei)。慈禧還親書“慈云悲(bei)曰”、“三(san)乘迭耀(yao)”匾額賜寺(si),并為山門(men)書額“敕建十(shi)方(fang)臥龍(long)禪林”。當時(shi)西藏(zang)、蒙古的喇嘛、王(wang)公們(men)千(qian)里迢迢送(song)來各(ge)類真品、佛(fo)像(xiang)(xiang),其中(zhong)佛(fo)像(xiang)(xiang)均詔令(ling)送(song)臥龍(long)寺(si)供養(yang),所以現(xian)在寺(si)內小型怫像(xiang)(xiang)甚多。
禪宗道場
各宗并(bing)弘(hong)道場(chang)臥(wo)龍寺歷史(shi)上以(yi)禪宗道場(chang)為主,但(dan)兼傳播其他宗派的(de)經(jing)典、教義,被稱作(zuo)“各宗并(bing)弘(hong)道場(chang)”。如1922年(nian),妙闊法師在這里講(jiang)解(jie)《唯識三十八頌(song)》、《楞(leng)嚴經(jing)》等(deng)(deng),1931年(nian)太虛法師開講(jiang)《金剛(gang)經(jing)》,1932年(nian)慈云法師講(jiang)《圓覺(jue)經(jing)》,1942年(nian)和1949年(nian)后,朗照法師任(ren)住侍,歷講(jiang)《楞(leng)嚴經(jing)》、《法華經(jing)》等(deng)(deng)。
文物薈萃
臥(wo)(wo)龍(long)(long)寺內碑(bei)(bei)石林立(li),文物薈(hui)萃。著(zhu)名碑(bei)(bei)石有(you)佛足跡碑(bei)(bei)、唐吳道(dao)子畫觀音像(xiang)碑(bei)(bei)、明洪武十(shi)(shi)(shi)五年(nian)臥(wo)(wo)龍(long)(long)歷史(shi)碑(bei)(bei)、明英宗(zong)正(zheng)統十(shi)(shi)(shi)年(nian)(1445年(nian))頒賜藏(zang)經碑(bei)(bei)、明武宗(zong)正(zheng)德十(shi)(shi)(shi)六年(nian)(1521年(nian))重(zhong)修碑(bei)(bei)、清(qing)咸(xian)豐二(er)年(nian)(1852年(nian))重(zhong)興十(shi)(shi)(shi)行規約碑(bei)(bei)、同治七年(nian)(l868年(nian))臥(wo)(wo)龍(long)(long)歷史(shi)碑(bei)(bei)、清(qing)光緒二(er)十(shi)(shi)(shi)七年(nian)(1901年(nian))太后捐(juan)銀兩重(zhong)修碑(bei)(bei)、民國(guo)三十(shi)(shi)(shi)五年(nian)(1946年(nian))傳戒碑(bei)(bei)等。
重要史料
這些石(shi)碑,碑文清(qing)晰,是研究(jiu)唐(tang)(tang)朝及明清(qing)時期臥(wo)龍寺的重要史(shi)料,同時也具有繪畫、書法價值。另有唐(tang)(tang)咸通(tong)及乾符年間石(shi)刻陀羅尼(ni)經幢和元朝石(shi)碑,字跡模糊不(bu)清(qing)。
交通路線
1,自駕路線:高速至鐵嶺方向到清水(shui)臺(tai)高速出口北(bei)行(xing)2公里、沈棋路經(jing)農(nong)高區至102國道。
2,公交路線(xian):沈陽(yang)站(zhan)乘(cheng)221路,北站(zhan)乘(cheng)229路到(dao)骨科(ke)醫院(yuan)下車,轉(zhuan)乘(cheng)383路中巴(ba)直達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