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不起訴的情形有哪些
1、犯罪已(yi)過追訴時效期(qi)限(xian)的;
2、經特(te)赦(she)令免除刑罰的(de);
3、情節顯著輕微、危(wei)害(hai)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fan)罪嫌(xian)疑人、被(bei)告(gao)人死亡的;
6、其(qi)他法律規定免予追(zhui)究刑(xing)事責任的(de)。
法定不起訴、酌定不起訴、存疑不起訴的區別
(一)酌定不起訴
酌定不起訴又稱相對不起訴,是指依據《刑訴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即(ji)同時具備兩個(ge)條件:一是(shi)構成(cheng)犯罪,但是(shi)情(qing)節輕微,危害不大;二是(shi)依據《刑法(fa)》不需要判處刑罰(fa)或免(mian)除刑法(fa)的。
《刑法》中不(bu)需(xu)要(yao)判(pan)處刑罰或免除刑罰的情形包括:
1、又聾又啞的人(ren)或者盲(mang)人(ren)犯罪的(刑法第19條);
2、預備犯(刑法第22條第二款);
3、從犯(刑(xing)法第27條第二(er)款);
4、在外國犯罪(zui)已經受過刑罰處(chu)罰的(刑法(fa)第(di)10條(tiao));
5、有重大立(li)功表現(xian)的(刑法第68條);
6、正當防(fang)衛超過必要限(xian)度造成重(zhong)大損害的(刑法第20條第二款);
7、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xian)度造(zao)成不應有的(de)損害的(de)(刑法第21條第二(er)款);
8、脅從犯(刑法第28條);
9、犯罪情節(jie)輕微(wei)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刑法第37條(tiao));
10、犯罪較輕的自首犯(刑法第(di)67條);
11、沒有造成損害的中止犯(刑法第24條第二(er)款(kuan))。
(二)存疑不起訴
存疑不(bu)起(qi)訴又稱(cheng)證據不(bu)足的(de)不(bu)起(qi)訴,是指依據《刑訴法》第一百七十一條(tiao)第四款的(de)規定,對于(yu)經過二(er)次(ci)(ci)補充偵(zhen)查(cha)的(de)案件(jian)(jian),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bu)足,不(bu)符(fu)合起(qi)訴條(tiao)件(jian)(jian)的(de),應(ying)當作出不(bu)起(qi)訴的(de)決(jue)(jue)定。對于(yu)經過一次(ci)(ci)退回補充偵(zhen)查(cha)的(de)案件(jian)(jian),認為證據不(bu)足,不(bu)符(fu)合起(qi)訴條(tiao)件(jian)(jian),且沒有退回補充偵(zhen)查(cha)必要的(de),可以作出不(bu)起(qi)訴決(jue)(jue)定。
證據不(bu)足的情(qing)形:
1、犯罪構成(cheng)要(yao)件事實缺乏(fa)必要(yao)的(de)證據予以證明的(de);
2、據以定罪的證據存在疑問,無法查證屬實的;
3、據以定罪(zui)的(de)證據之間(jian)、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jian)的(de)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de);
4、根據證(zheng)據得出(chu)的(de)結論具有其(qi)他可能性,不能排除合理懷(huai)疑的(de);
5、根據證據認定案件事(shi)實不符(fu)合(he)邏輯和經驗法則,得出的結論明(ming)顯不符(fu)合(he)常理的。